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著名的時期,也流傳著很多這一時期的故事,讓大家對這段歷史充滿了好奇心。提到諸葛亮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為智多星一樣的人物,他對蜀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的開國功臣已經所剩無幾,蜀國的國力日益衰竭。在諸葛瞻戰死綿竹後,蜀漢政權也走到了最後關頭。隨著鄧艾兵臨城下,後主劉禪帶領群臣不戰而降,自此劉備創立的蜀漢政權宣佈滅亡。
在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岌岌可危,國家所有的重擔都落在劉禪一個人的頭上,但是劉禪能在這樣的情勢下穩固朝政,維持了蜀國政權的穩定,由此可見劉禪並非庸主,絕非大家想象中的那麼不堪。最後鄧艾率兵偷渡陰平後,劉禪投降也是無奈之舉。
一方面,精銳部隊都被姜維帶去守衛劍閣,此時成都城兵力空虛,想抵禦敵人的進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朝中的大臣以蜀中派系為主,他們主張開城投降自保,如果此時執意要戰,內部叛亂是必不可免的,一旦開始內鬥那麼勢必會輸,甚至會造成更加慘烈的狀況。
因此雖然成都地勢險要且糧食充足,但不具備繼續抗爭的條件。劉禪權衡之下,認為投降才是明智之舉。在劉禪投降後,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三足鼎立的局勢隨之改寫。為了打消司馬昭的疑慮,劉禪在酒席間上演了一出"樂不思蜀"的好戲。
司馬昭看到這樣不成氣候的劉禪,才稍稍放心,也是這樣劉禪才得以保全性命。此後劉禪不斷向司馬昭索要錢財與宅院,並手書"中山寨"三個字表明自己的心意。司馬昭在看完這三個字後非常滿意,他告訴身邊的大臣劉禪已經沒有威脅了,不需要時刻防備著劉禪了,他對自己已經完全不構成威脅了。
光看這三個字大家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但是當眾人將這三個字反過來讀,才理解其中深意,原來劉禪已經放棄復興蜀國的想法,他現在只想在寨子中安度晚年。
你喜歡三國嗎?還記得那些奇聞異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