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秦賦》中有一段荊軻刺秦王的片段,荊軻敢在朝堂之中刺殺秦王,確實非常有膽識。讓人欽佩其勇氣!
除了荊軻刺秦王,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刺殺過秦王。這個人就是張良。張良是戰國時代的韓國人,漢初三傑之一,是漢朝的重要開國功臣。
張良乃韓相之家,因秦國滅韓而對秦國懷恨在心。於是謀劃刺殺秦始皇。在刺殺之前,張良做了大量準備。制定了周密計劃,先是找一個大力士製作了一個120斤重的大鐵錘,根據秦始皇出行路線和規制事先做好埋伏。公元前218年,秦始皇開始東巡。當出行車隊走到古博浪沙的時候,張良指揮大力士衝出擊殺車隊中的六駕馬車。車中乘坐者被一擊命中,可惜的是大力士擊殺的只是副駕,沒能把秦始皇擊殺。因秦始皇之前多次遇襲,所以早有預防,其座駕經常更換,導致張良無法準確擊殺。秦始皇對自己遇刺事件非常生氣,下令全國通緝張良,但因張良早已事先佈置好撤退預案,所以此事無從查起,張良也就得以保全其身。
張良刺秦王不如荊軻刺秦王那麼出名,主要是荊軻刺秦王一事是明面進行的,導致史學家不斷稱頌,所以婦孺皆知,深入人心!但張良刺秦王並不比荊軻刺秦王差,甚至過優而無不及。雖然最終結果,兩者都是刺殺失敗。但是兩者行動方式卻大相徑庭。
荊軻刺秦王並不是他自己主動有意識的行動,荊軻憑藉其身強力壯,武藝高強,頭腦簡單,不怕死的特點被燕國太子丹相中。太子丹經常找他喝酒給他做思想工作,並給他不少恩惠。荊軻為此非常感動,以為遇到知己,於是心甘情願的做了太子丹的工具和炮灰。
而張良刺秦王不但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復韓。張良刺秦王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的行為。張良行刺前做了長期的籌劃,他散盡家財,尋助手,鑄造鐵錘,定策略,行退路。不像荊軻出於江湖義氣,倉促行動。
從表面看荊軻刺殺秦王屬於單打獨鬥,一決生死,顯得光明磊落,英雄氣概。而張良不願正面衝突,避其鋒芒,伺機而動,不成便逃。看起來有點偷偷摸摸,缺乏氣概。然荊軻刺秦王失敗而亡,除了留下千古傳頌,並無價值。張良則有更高的目標和長遠的打算,那就是滅秦復韓。至於後人的評價,那不是張良所考慮的。所以張良絕不輕生,甘於無名。不為世俗名聲所束縛,這正是一個謀略家該有的態度。
正因為張良有勇有謀,最終才創立不世之功。而荊軻雖然被後事傳頌,但也只是有勇無謀的匹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