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康熙時代,八旗已經沒有往日雄風,漢軍綠營崛起,在平定“三藩之亂”以及征討準噶爾戰爭中,充當主角。乾隆時代,八旗、綠營都腐朽沒落,其中八旗最為嚴重,他們連祖宗看家本領——騎馬射箭,都不會。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八旗、綠營一潰千里,無法抵擋太平軍凌厲攻勢。1860年,“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南方八旗潰不成軍;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督撫強勢崛起,充當剿滅太平軍主力,進而影響晚清政局。

八旗衰落,清朝賴以立國的基礎動搖,中樞權威下降,但滿蒙貴族從未放棄對權力的訴求。為維護中樞權威,清朝極力分化瓦解,打擊漢族督撫勢力。清朝之努力,成果不少,但未能改變漢族督撫強大之事實,只是帝國餘暉罷了。

分化曾國藩、李鴻章,讓兩者對抗

首先,分化曾國藩、李鴻章,讓他們師生對抗,在湘軍與淮軍之間搞平衡。1864年4月,九帥曾國荃進攻天京受挫,湘軍長期屯兵堅城之下,清朝便有意識地讓李鴻章淮軍前往“幫忙”,分享勝利果實。

《曾文正公全集》記載:“迅調勁旅數千,及得力炮隊前赴金陵”,而曾國藩則理應“全域性在心,總以大局為重,不可稍存畛域之見。”李鴻章猶豫不決,不想惹惱曾氏兄弟,清朝就再次下旨:“恪遵前旨,不分畛域,發兵助剿,或親自往會攻,毋稍避嫌推諉。”可知,清朝有意識地製造矛盾,讓曾國藩、李鴻章對抗,維護權力平衡。

湘軍攻打天京多年,損失慘重,曾國荃還被打傷額頭,豈能容許他人染指“克金陵首功”呢?曾國藩,號稱儒學大師,卻並不淡泊名利;淮軍來搶奪功勞,曾國藩自然不給,對弟弟曾國荃直言:“弟若情願一人苦撐苦支,不願外人來擾亂局面。”同時,書信李鴻章,說淮軍前來,“恐有衝突,多有不便”。

支援左宗棠,制衡曾國藩

李鴻章奉行實用主義,不願得罪曾氏兄弟,以免前途不妙。原因很簡單,此時李鴻章沒啥資歷,才剛剛崛起,而曾國藩勢力強大,湘軍陣容豪華。只要李鴻章頭腦還清醒,就不會犯下“會攻金陵”之低階錯誤。所以,李鴻章不會跟曾國藩搶奪功勞,他很會“做人”。湘軍另一統帥,左宗棠則不一樣,他與曾國藩關係不好,彼此矛盾重重,清朝則正好加以利用,將矛盾擴大化。

1864年7月,湘軍攻入天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怒人怨。譚嗣同言:“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湘軍瘋狂劫掠,卻“忘記”了清朝最關係的人物——幼天王洪天貴福之下落。曾國藩呢?沒有查明真相,直接上書朝廷: “偽幼主(洪秀全長子)積薪於宮中,舉火自焚。”

但是,左宗棠打臉了,他上書朝廷:“積薪自焚,茫無實據,似已逃出偽宮”,說曾國藩欺騙朝廷,犯了“欺君大罪”,不地道。如此,曾國藩、左宗棠之間關係惡化,從此不相往來。清朝呢?支援左宗棠,讓他督師閩浙,率兵追殺幼天王以及太平軍餘部,暗示對曾國藩不滿意。

“扶淮抑湘”,下令遣散“霆軍”,湘軍勢力削弱

清朝分化瓦解、打擊漢族督撫勢力,曾國藩心知肚明,卻不能公開抗旨。為了讓朝廷放心,維持各方權力平衡,曾國藩奪取天京後,便下令裁軍,將“奪取金陵首功”的嫡系部隊“吉字營”六萬人遣散。九帥曾國荃,放棄湖北巡撫職,回老家“養病”,躲避輿論風波。但是,清朝並不滿足,還要將曾國藩最後的嫡系王牌,野戰能力最強的鮑超“霆軍”遣散,拔去老虎牙齒。

1867年2月,淮軍慘敗尹隆河,劉銘傳被圍攻,幸好鮑超來救援,否則淮軍最精銳的王牌軍將徹底覆滅。鮑超來救援,劉銘傳並不感激,他認為是鮑超故意遲到,想置淮軍於死地。為此,劉銘傳向李鴻章訴苦,李鴻章則上書朝廷,說鮑超耽誤戰機,目無王法。湘軍、淮軍鬧矛盾,清朝心知肚明,但為了削弱曾國藩勢力,清朝採取“扶淮抑湘”政策,偏袒淮軍。

清朝下旨嚴責:“誤由鮑超未照約會分路進剿,致令劉銘傳駭退挫敗,鮑超更不得辭咎。”鮑超不服,辭職表示抗議;曾國藩為了自保,不出面求情。如此,清朝順水推舟,說鮑超年老多病,宜回家養老,下令遣散“霆軍”。至此,曾國藩湘軍最能打的王牌勁旅——“霆軍”退出歷史舞臺。

安插親信,調整各地督撫人選,壓制湘軍集團

除了在漢族督撫之間製造矛盾,挑起衝突,分化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實力派,清朝還直接安插親信,調整各地督撫人選,壓制湘軍集團。現簡單舉幾個例子,看看清朝如何調整各地督撫人選。

1867年初,西北局勢惡化,清朝乘機革除湘軍元老、曾國藩親家劉蓉陝西巡撫職務,由喬松年接任。左宗棠督師西北,擔任陝甘總督,與喬松年不和,清朝則偏袒喬松年,目的很明顯。

1866年初,湘軍元老,直隸總督劉長佑兵馬缺少,鎮壓起義軍不力。此時,清朝乘機革去劉長佑直隸總督職務,讓旗人官文接任。

1866年初,湘軍元老,廣東巡撫郭嵩燾,與旗人兩廣總督瑞麟鬧矛盾。清朝偏袒旗人,革除郭嵩燾職務,改由非湘軍成員李福泰接任。

1866年冬,湘軍作戰不利,“捻軍”進入湖北,清朝大怒。如此,慈禧下令,革除曾國荃湖北巡撫職務,改由非湘軍成員郭伯蔭接任。

綜上所述,八旗衰落,清朝立國根基動搖。為維持中樞權威,清朝極力分化、瓦解漢族督撫勢力,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督撫之間搞平衡;調整各地總督、巡撫人選,防止湘軍、淮軍尾大不掉。清朝採取措施,短期內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曾國藩等漢族督撫步步退讓。

但是,這成果是有限的,只能是帝國之餘暉,清朝不可能恢復入關時狀態。道理很簡單,清朝沒有嫡系部隊可用,滿蒙貴族又缺乏傑出人才;清朝內憂外患,不得不依靠漢族督撫支撐大局。1870年,“刺馬案”爆發,湘軍公開刺殺朝廷任命的兩江總督馬新貽,慈禧為維護大局,只能吞下苦果。

參考書目:《曾國藩全集》、《湘軍志》、《湘軍史稿》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要麼白,要麼死!”——古人為了變美,都有哪些“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