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所謂衣食住行,在我國古代,“衣”的重要性有時候甚至超過了“食”,這是因為我國的文化根源是一種講究尊嚴的“恥文化”,譬如“壯士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種很好的體現。
而衣服正是一種尊嚴和地位的象徵,到了古時候皇帝的身上,自然就更加講究了。在我們的印象中,包括大部分的古裝劇裡頭,皇帝穿的皇袍基本上都是金黃色的,但其中也有例外,比如秦始皇的皇袍就是黑色,看起來別具一格。
天子黃袍黃袍的出現其實始於隋唐時期。那時候中國國力從隋文帝開始到唐太宗時期達到了空前鼎盛的狀態,人民變得更加富足,國庫倉廩都十分充實,而貴重的黃金也開始流向了普通百姓千家萬戶。
那時候的黃金開採量是十分少的,黃金自然也就相當貴重,因此,金黃色作為黃金的顏色成為了一種尊貴的象徵,加上在晉代的時候,天子就崇尚五行金德,因此當時上到天子下到黎民都會穿黃色袍服。
但天子怎可與庶民同袍呢?於是,在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執政時期,他就下令“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從此百姓和臣子都不能再穿黃色衣服了 。而且他還下令,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四、五品官員穿紅色,六、七品官員穿綠色,八、九品官員穿青色,普通老百姓就咋穿咋穿,只要不穿黃色和上面大臣的衣物顏色,就不另做要求了。
到了宋朝的時候,黃袍就真正成為皇權的象徵了。公元959年,柴榮駕崩之後,年僅6歲的柴宗訓即位,自然是無法統領朝臣的,因此,一些掌握著實權的臣子就開始動了歪心思。
而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趙匡胤已經成為了歸德軍節度使,手中握有大量軍權,加上之前在戰場上又屢立奇功,在軍中朝中都有無數的追隨者和親信,因此在公元960年的時候,趙匡胤就“黃袍加身”,發動了陳橋兵變。
於是,趙匡胤成為了北宋的開國皇帝,而之前讓他走上稱帝之路的黃袍,也就成為了北宋皇室權威的象徵。從此之後的1000年裡,幾乎所有朝代的皇帝穿的都是黃袍了。
始皇黑袍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內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興起湮滅之間,諸侯國的數量早就破百,而不同諸侯國之間自然不可能完全跟其他諸侯國相同,因此那時候各地諸侯王穿的袍服也是五花八門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便立即著手統一服飾。秦始皇向來對方外之物感興趣,從他花一輩子找不死藥就可見一斑。因此,他對於陰陽五行學自然也十分篤信了。
在五行學中,夏屬木,商屬金,周屬火,商滅夏是金克木,周滅商是火克金,現在秦朝取代的周朝,自然就是水克火了。因此,秦始皇篤信秦朝乃是水德,而在五行學裡又有,北水為黑,因此秦朝的皇袍就是黑色了。
除此之外,其中還有一種“逆反心理”,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因此給自己取名為皇帝,同時也決計絕對不能跟任何其他國家重色。周朝當時主要穿的都是青色,意指天空之顏色,後來的大多數諸侯國也常常用這個色系,即使不用青色,那也是用赤色和黃色。
但秦始皇就偏不,他要“剋死”夏朝,要挑戰所有其他諸侯國的“王權審美”,要顯示秦朝的新時代的到來,於是就選擇了黑色,是以千古一帝的姿態站上歷史舞臺,對著前朝和諸國的袍服揮刀。
而在秦始皇之後的朝代,大多都沒有秦始皇的這個魄力,通常都會沿用前朝的舊制舊服,也就是因此,在唐宋之後的朝代裡都沿用之前的黃袍了。因此,不少考古專家都戲稱說:“其他皇帝膽子小,比不上秦始皇那麼霸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