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電影片道熱播以來,引發了眾多觀眾和網民的熱烈討論,有肯定的,也有批評的,甚至有謾罵的。謾罵者說,秦始皇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什麼還要歌頌這樣的“暴君”?我認為,這些人錯了,不但錯了,而且是居心不良吧?!是不是要借否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功績,來行反對新時代統一祖國之實?!
△《大秦賦》劇照
《大秦賦》講述了秦王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因為秦始皇掃六合、平天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而且進行了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才奠定了中國幾千年來能夠保持統一(除幾個短暫的分裂時期之外)的堅實基礎。
試想,如果在春秋戰國時代,讓各國都遵循現代國際關係準則,互相尊重,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或者沒有秦王朝強大的統一國家,將匈奴打回了漠北(之後,又有漢武帝抗擊匈奴的功績),而讓匈奴南下中原,那中國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很可能就是四分五裂吧,也許就是戰國七雄維持至今,也許比7國還要多,10國20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兼併戰爭接連爆發,到戰國初期由原來的140多家剩下了20餘家。其中又以秦國、齊國、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等七國最強。史稱“戰國七雄”。兼併戰爭使得諸侯減少了,勝者疆域變大了,人口增加了,財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財富,都集中在了少數幾個諸侯手裡。因而,到戰國之世,兼併戰爭的規模更大了、烈度更強了、破壞性更慘烈了,老百姓受戰爭之害之苦更加嚴重了。因此,人民群眾盼望著有一個國家、一個人能夠早日把各諸侯國都統一起來,從而消彌戰爭,讓他們過上和平的生活。
秦始皇消滅6國,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朝,正是順應了人民的願望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正義的事業。
△《大秦賦》劇照一一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秦始皇說:寡人滅邯鄲亡趙國,乃是告訴天下人,我大秦一統天下乃天意。秦始皇的意思是:上天註定我統一天下,滅掉你們非我本意,也非惡意。“天意”是什麼?就是人民的意願,就是歷史潮流!
是的,在大秦滅邯鄲亡趙國時,趙國君臣、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他們的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肯定,但這是站到他們的角度去肯定的。因為趙國當時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的侵略,不抵抗才是怪事,屈膝投降才應受到譴責。正因為此,兩國之間的戰爭,或者說大秦滅六國的戰爭,才有那麼慘烈。可是我們不能因為戰爭慘烈,就反對大秦的統一戰爭,就讓中國永遠處於戰國時期,永遠分裂下去。
話又說回來,如果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就是中國必定走向統一,那麼,沒有大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也許有大趙和趙始皇、大魏和魏始皇……出來統一中國。無論是誰統一中國,都將發生慘烈的戰爭。而統一戰爭結束後,為了鞏固新生帝國,必將進行強權統治或極權統治,也就是秦始皇當時實行的極權的、強權的甚至殘暴的統治。我們絕不能以現代人的視角,要求秦始皇實行民主的、文明的、(現代)法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