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談到張伯駒,很多人都比較陌生。但是談到袁先生,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在民國時期,袁先生是北洋軍閥的頭目,權勢大盛,而張伯駒則是袁先生的堂弟,直隸總督張鎮芳的侄子。因此,張伯駒可謂出身名門,與袁先生、張鎮芳等人不同的是,他們受到了後人的唾棄,但是張伯駒卻受到了欣賞和尊敬。
7歲時,張伯駒就進了私塾,9歲就能寫出一手好詩,還因此被當時的人稱為“神童”。張伯駒在私塾裡受過較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又因家境較好,所以得以遍覽群書,增長學問。就文學而言,張伯駒天資極高,外加後天的努力,因而成就不小。詩歌和對聯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張伯駒又是個熱愛京劇的人,與普通京劇票友不同的是,張伯駒既有才幹又肯下功夫。他不只看京劇,也學京劇,民國時期的著名京劇大師餘叔巖也曾教他唱。張伯駒認真學習,早出晚歸,不辭辛勞,一年之內學會了彩唱。
與熱愛文學和京劇相比,張伯駒在收藏方面可謂是痴迷不已。收藏是一種極其燒錢的嗜好,張伯駒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義無反顧地把時間和金錢投入到這一嗜好中。民不聊生的民國時期,一些名門貴族開始典當家中珍寶以求財源,甚至曾經的皇族也不例外。北洋政府倒臺後,溥儒愛新覺羅之子溥儒為了謀生,賣掉了一幅著名的唐代畫作《照夜白圖》,張伯駒一聽到這訊息,便立即北上打聽這幅畫的下落。遺憾的是,經過幾次輾轉,這幅畫最終流落海外。
這個事件對張伯駒有很大的影響,他覺得自己國家的珍寶被外族搶走是多麼可悲可恥的事情啊!因此張伯駒當時暗暗發誓,今後,傾其所有也要保護好國家文物。張伯駒在賑濟書畫時,見到了溥儒的《平復帖》,張伯駒很怕這幅畫再一次被流落海外。因此他想方設法想從溥儒那裡買回那幅畫。但是溥儒卻是獅子大開口要了二十萬的價錢,張伯駒沒辦法,心急如焚。後來因為溥儒的母親死後急需用錢,張伯駒以4萬元買下了這幅作品。
有些人說故宮裡有一半的藏品,都是張伯駒捐贈的,其價值千億都不止,這一點都不誇張。捐贈的藏品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平復帖》、李白的書法名作《上陽臺帖》、大大小小數千件珍藏多年的字畫珍品。故宮本來想給張伯駒一些錢,但是張伯駒沒有要,要說張伯駒是個家財萬貫的人,沒有這個錢嗎?其實不然,早年張伯駒為了收藏字畫,花了不少錢。一九四六年,張伯駒還買了一張《春遊圖》,散盡了全部家財。
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把自己所有的“財產”捐給了國家的人,到了晚年竟然還被“欺負”。一九八二年張伯駒患病,妻子很心疼他,再加上年紀大了,妻子就想給他在醫院換個單間。但是沒想到這小小的請求,竟還遭到了拒絕。醫生覺得張伯駒級別不夠,不能換房間,還反問:“你配嗎?”
而張伯駒的妻子無能為力,只好請故宮的人出面,此事才得以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