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有千餘名國軍將軍做了我軍的俘虜,其中不乏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黃埔軍校等中外高階軍事院校畢業的高材生,在軍隊建設、作戰理論方面具有很高造詣。經過思想教育和改造,這些不可多得的軍事專家,很多都自願加入了我軍,為今後我軍的作戰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原國軍整編74師少將參謀長魏振鉞就是典型代表。
魏振鉞,湖南長沙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1946年3月出任國軍整編74師少將參謀長,協助師長張靈甫指揮作戰。眾所周知,整編74師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曾在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日本投降後又配齊了全套美式裝備,戰鬥力相當可觀。解放戰爭初期,74師成為了老蔣打內戰的排頭兵,憑藉著先進武器不斷侵犯解放區,犯下了大量罪行,是我軍華野部隊的頭號敵手。
1947年5月初,顧祝同調集45萬大軍向山東解放區大舉進攻,驕橫的張靈甫為了搶頭功,又一次率74師衝在陣前,結果被我華野大軍抓住戰機,包圍於孟良崮大山中。經過3個晝夜的激戰,74師傷亡慘重,潰不成軍,成批放下武器投降,張靈甫也於突圍時被擊斃,與其近萬手下一起葬身孟良崮。曾經不可一世的整編74師全軍覆沒。是役,我軍共繳獲大小炮數百門,輕重機槍3468挺,步槍6977支,坦克5輛,戰馬1300餘匹,斃傷敵軍13000餘人,俘虜19600餘人。作為張靈甫智囊及74師主要指揮官的少將參謀長魏振鉞,也在俘虜之列。
戰役結束後,為儘快安置數量巨大的戰俘,積極幫助他們改過自新,我軍舉辦了多次思想教育座談會。初期,魏振鉞很不服氣,為74師的失敗找了許多客觀原因,認為地形限制了戰鬥力發揮,華野贏得僥倖。但在華野首長的耐心教育下,魏振鉞很快就認識到了反動派失敗的本質,認真進行了反省。1947年6月1日下午,魏振鉞在一次時事座談會發言道:“在政治上我看不清楚,按軍事看,國軍的物力、人力都不夠,戰是戰不下去了。我們眼見到大批民夫用擔架熱情支援解放軍,這個力量是了不起的,國軍最終必然失敗。”
同時,他還大膽指出了華野在孟良崮戰役中的5大缺陷:第一,進攻時隊形過於密集,在炮火下傷亡過大;第二,指揮方式比較落後,戰鬥中一線指揮員甚至用帽子來指揮,舉起表示前進,放下表示後退,很容易被看破意圖;第三,整體沒有防空意識,戰時不能組織有效的防空能力;第四,炮兵陣地的選擇不夠合理,沒有發揮出炮火最大效能;第五,缺少技術人才,繳獲先進裝備後不懂得使用方法,不能立即投入戰場。
魏振鉞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源自於實戰,具有很大參考價值,可謂一針見血,引起我軍首長的高度重視。會後,華野司令部專門制定了整改方案,並在今後的戰鬥中針對性地進行了改進。鑑於魏振鉞思想轉變良好,且具有較強的軍事理論素養,將其聘為高階教官,留在部隊中發揮特長。解放後,魏振鉞又轉任南京軍事學院戰史教員,為解放軍的人才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
1 #
-
2 #
英雄不問出處!是金子總會發光!
-
3 #
單從戰術角度探討,國軍本位主義思想嚴重。不存在從屬關係的部隊間配合過於鬆散,順風仗都會打,逆風仗畏首畏尾,讓陷於重圍的部隊不能及時得到救援。
-
4 #
參謀帶長也沒有最後的拍扳是音權,決定74師命運的是張靈甫,而我軍雖然陳毅為司令員,但決策人卻是粟裕將軍!
-
5 #
使敵方的人才為我所用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明之處
-
6 #
應該就是常教員了
-
7 #
常治久遠,乃至超出
-
8 #
黨和領導的廣闊胸襟由此可見一斑
-
9 #
整編74師有三千多挺輕重機槍?也就是說,官兵全算,平均10個人就有1挺機關槍,可能麼!
-
10 #
你以為張靈普會聽他的話?小白菜
亮劍中的常乃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