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高平陵之變後(249年),司馬懿篡權上臺,儼然成為曹魏不戴皇冠的準皇帝,世人都清楚改朝換代的時刻即將來臨。按照常理推測,面對著即將發生的江山易主局面,曹魏的宗室成員們責無旁貸地應該舉兵討逆、匡扶魏室。尤其是,曹操仍健在的兒子至少還有4位(燕王曹宇、楚王曹彪、陳留恭王曹峻、趙王曹幹),憑藉著威望和名分,如果他們登高一呼,完全有可能改寫帝國的歷史。

然而,包括曹宇等人在內,最終卻無一人敢於公開舉兵討伐司馬家,幾乎是漠視帝國走向滅亡。其實,曹操的兒子們不是不想起兵,而是由於曹魏對藩王極其嚴苛,近乎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使藩王們根本沒有能力對付司馬懿。那麼問題來了,曹魏的皇帝們對藩王有多嚴苛?他們為何要這樣做?

魏文帝曹丕劇照

平心而論,曹魏對藩王之所以過於嚴苛,尤其不得已的“苦衷”。原來,魏文帝曹丕登基後,吸取弟弟曹彰、曹植當年跟他爭奪位子的教訓,為防止藩王爭奪皇位的事情再度發生,因而推行極為嚴苛的藩王制度。按照這種制度,藩王雖然有封地,但只有徵稅權而沒有相應的行政權,並且藩王之間禁止來往。與此同時,曹魏還廢除了藩王自行徵辟屬官的權力,而由朝廷統一任命

除此之外,朝廷還會向各個藩國派遣監國謁者,由他們監視藩王的動向、檢舉藩王罪行。這些人雖然品級比較低,但在皇帝眼中的分量卻很大,只要是他們的舉報,無一例外都被採納,容不得藩王有半點兒辯解。由於朝廷的監視網極其嚴密,使得諸王全都淪為“高階囚徒”,每日過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自保尚且不暇,哪裡還敢輕起反心?

曹植劇照

儘管如此,曹魏皇帝們還是不放心,為防止藩王們在封國內形成自己的勢力,便不斷地對他們進行徙封。以曹丕最大的勁敵曹植為例。從曹魏開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在短短12年時間裡,曹植接連換了5次封國,其他藩王大體亦是如此。如此頻繁的徙封,使得藩王們根本沒有精力去經營地方勢力,誠如《三國志》作者陳壽所言,諸王“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

跟上述政策相配套的,則是曹魏朝廷對藩王兵權的極度限制。對於歷代王朝來講,設定藩國的初衷是為了讓它們拱衛皇室、震懾地方、弭平叛亂,而要做到這三點,必須要給予藩王們兵權,組建起一支人數眾多、戰鬥力強但又不足以對朝廷構成威脅的藩國部隊。然而,曹魏雖然允許藩王保有軍隊,但人數卻嚴格的限制在百餘人左右,而且士兵多是老弱病殘,戰鬥力極差

魏明帝曹叡對諸王的限制甚於其父

平心而論,這樣的藩國部隊用於看門護院、抓捕盜賊尚且吃力,更不用說拱衛皇室、震懾地方、弭平叛亂。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一旦皇帝發覺藩國部隊中有強壯計程車兵存在,便會利用各種藉口將他們上調到中央軍,使其永遠保持弱勢。如此一來,藩王有兵相當於無兵,一旦朝廷有難,想讓他們站出來匡扶社稷,無異於痴人說夢

總之,曹魏朝廷對藩王的嚴苛政策,雖然在穩固中央集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無形中造成藩王實力過於弱小,對政局的走向絲毫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以至於被司馬懿父子鑽了“空子”,最終篡奪了曹魏江山。總之一句話,曹操仍然在世的兒子們不是不想起兵討伐司馬懿、匡扶皇室,而是根本就沒有那種能力。畢竟,沒有多少人甘願做無謂的犧牲。

司馬懿劇照

當然,曹氏諸王們儘管沒有公然起兵討伐司馬懿,但並不代表沒有人有過這樣的想法,而將想法近乎付諸實施的,正是曹操第十七子楚王曹彪。據正史記載,曹彪自幼智勇雙全、文采斐然,綜合能力不是一般的強。等到司馬懿篡權上臺後,曹彪憤慨於皇權旁落,因而與鎮守淮南的司空王凌和兗州刺史令狐愚(王凌的外甥)秘密來往,試圖舉兵討逆。

然而,曹彪、王凌等人的計劃尚未實施,便被人告發,司馬懿聞訊後火速率軍南征,一舉蕩平未遂叛亂,時在魏帝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事後,王凌、令狐愚被誅滅三族,而曹彪也被賜自盡,終年57歲。曹彪自殺後,司馬懿尤且不解恨,不僅下令誅殺楚王國所有的大臣及朝廷派來的監國謁者,還把曹彪的妻兒子女全部廢為庶人。如此一來,曹氏諸王大為震恐,因而再無人敢於反抗司馬懿。

曹彪因密謀討伐司馬懿被逼自殺

最後說段題外話。曹魏嚴格限制藩王,結果導致帝國在孤立無援中走向覆滅,如此慘痛的教訓無疑給繼承者-西晉敲響了“警鐘”。正是吸取曹魏的教訓,晉武帝於是“革魏餘弊,尊周舊典,並建宗室,以為藩翰”(見《晉書·卷三十七》),不僅大肆冊封宗室為王,而且還極力強化他們的兵權和參政權。然而,晉武帝的政策矯枉過正,最終釀成“八王之亂”,使得帝國僅維持50餘年便覆滅,這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參考書目:《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等。

2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誰是昌平君?秦國丞相,也是末代楚王,找到他的真名用了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