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蕭賾(公元440年~493年),字宣遠,小名龍兒,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是我國南朝齊第二位皇帝,齊高帝蕭道成的長子。

齊武帝蕭賾劇照

齊武帝蕭賾在位期間,對內崇尚節儉、關心百姓疾苦、重視教育,一切以富國為先,創造了"永明之治";對外與北魏通好,讓邊境比較安定,其清明的統治環境,推動了江南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今天我們來表述一下這位清明皇帝的經歷。

一. 早年英武,以平叛建功

蕭賾出生於宋文帝元嘉十七年的建康(今江蘇南京市),他早年就因平定晉安王劉子勳的叛亂有功,而被劉宋朝廷加官、封邑,但蕭賾堅決辭讓不肯接受。於是轉任寧朔將軍、廣興相。

後來,在宋後廢帝劉昱當政期間,蕭賾又參與平定了桂陽王劉休範的謀反;到宋順帝劉準時,他又在朝廷任命還沒有下達時,抓住戰機伏擊了沈攸之的叛亂隊伍,朝廷自然論功行賞,又給蕭賾提高了職位、增加了食邑。

齊武帝蕭賾畫像

這就是說,蕭賾很早就給劉宋朝廷三代皇帝平定叛亂,為保住朝廷命運創立了不少的功勳。

二. 立儲稱帝,創永明之治

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蕭賾的父親蕭道成受禪登基,建立南朝齊,即是齊高帝,同時立蕭賾為皇太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初八日,齊高帝不幸去世,由蕭賾即位,即為齊武帝。

齊武帝蕭賾即位後,對內崇尚節儉、救濟災民、發展經濟、重視教育;對外與北魏通好,減少軍事戰爭,讓國家出現了小康的安定局面。具體做法與措施如下:

齊武帝大力提倡節儉,他非常不喜歡遊玩、宴請等奢靡之事,還曾下令不管誰舉辦婚禮時都不得有奢侈之風,甚至安排他的身後事都要力求簡樸。

蕭賾劇照

齊武帝一切以富國為先,他提倡發展農業;而且很重視天災對平民的危害。當發生歉收與水患時,他會立即設法補助災民。如當揚、南徐二州出現災情時,他立即下詔減免租稅以減輕災民負擔。

齊武帝異常重視教育,他下令要多辦學校,並必須挑選有學問的人擔當老師,為的是培育人們良好的德行與品行。

為進一步緩和南北局勢,齊武帝派範縝作為使者出使北魏,範縝的學識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地稱讚。這樣做就使得齊國邊境較為安定,同時減少了軍事調動等戰爭行為。從而給國家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保障了國內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南朝齊國圖

綜上所述,齊武帝執政的11年期間,由於齊國朝政政治清明,國內社會安定,因此帶動了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給齊國帶來一個小康的安定局面。

三. 檢籍政策實行不善留遺憾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齊武帝蕭賾在實行檢籍政策時,出現了不完善之處,並且留下遺憾。

話說南朝宋以來許多的庶族地主,為了成為世族可免除所承擔的賦役,往往向官吏行賄,在世族戶籍黃籍中加入偽造的父祖爵位。

早在齊高帝時期,就設立校籍官和置令史,目的是清查戶籍。齊武帝即位後繼續其父的政策,將那些被認為是偽造的戶籍,一律退回本縣改正,稱為"卻籍"。而本來應服役納賦但利用造假戶籍避開的,都要繼續承擔賦役,稱為"正籍"。

齊武帝登基劇照

這本來是好事,不過,在檢籍過程中,由於檢籍官貪汙作弊,結果造成辦事不公,使得卻籍戶不滿,到公元485年,富陽唐寓之因此起兵叛亂。雖然這次叛亂被齊武帝迅速平息,但檢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地主的激烈反對。

五年後,齊武帝與庶族地主妥協,宣佈"卻籍"無效,同意將因為卻籍而被髮配邊疆的平民返歸故鄉。從而使已實行的檢籍政策功虧一簣,並且留下後患。

總之,我國南朝齊第二位皇帝,齊武帝蕭賾在位11年期間,對內崇尚節儉,關心百姓疾苦、重視教育,一切以富國為先,創造了"永明之治";對外與北魏通好,讓邊境比較安定,其清明的統治環境,推動了江南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只是檢籍政策實行不善留下遺憾。

齊武帝景安陵石刻

3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滅六國東方強國的齊國為何全場看戲 實際上齊國是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