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從歷史上看,1961年絕對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美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行成功,蘇聯航天員也實現了首次邀遊太空;

這一年,國際政治風雲詭譎:美國與古巴斷交、約翰·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東德開始修建柏林牆、全球不結盟國家第一次首腦會議開幕......

斯大林

而也就是在這一年,蘇聯國內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批判更加深入,這場始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的全國性運動,到了1961年,以最徹底的形式表現了出來,那就是: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赫魯曉夫下令,將斯大林遺體從列寧墓移出,遷至列寧墓後面的克里姆林宮圍牆腳下重新安葬。

斯大林的遺體被移出列寧墓,這在當時的蘇聯是個天大的秘密,其內幕在相當長時期內從未公開過,直到蘇聯解體以後,執行這一遷葬任務的前蘇聯克格勃第九局負責人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才將這段世紀之謎公之於眾。

1953年3月5日,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逝世,由於當時蘇聯社會普遍存在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人們吹捧他為"有史以來全人類最偉大的領袖",此時還沒有人敢站出來公開批判這種過度的個人崇拜,因此,蘇共中央決定,用水晶棺將斯大林遺體同樣安葬在列寧墓中,讓斯大林在逝世後與列寧共享同等榮光。

從此,位於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上多了一塊墓碑,上面寫著斯大林的名字。

然而,斯大林的遺體在列寧墓裡只安放了8個年頭,到了1961年10月,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便決定將斯大林遺體移出列寧墓,認為斯大林在生前犯下的嚴重錯誤,使他死後不能與列寧的地位相提並論,而只應該作為蘇聯一個普通的領導人看待。

斯大林

赫魯曉夫之所以做出給斯大林遷葬的決定,是與斯大林逝世後對他的批判分不開的。

應該說,批判斯大林的行動並非是赫魯曉夫一個人發起,而是蘇聯黨內外大批領導幹部的共同呼聲,隨著斯大林個人專權的日益失控以及對有意見分歧人員的大規模迫害清洗等行為的逐漸曝光,斯大林模式所隱含的缺陷、弊端也日益暴露了出來。

斯大林逝世後,被迫害人員要求平反的申訴越來越多,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政府必須給大量蒙冤者一個公正的交代,這使得赫魯曉夫很自然地從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成為徹底批判斯大林的急先鋒。

更為重要的是,批判斯大林能夠掃清赫魯曉夫的政治對手,便於赫魯曉夫早日確立在蘇共中央的"領袖"和"絕對權威"地位,也為他推行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創造必要的政治條件。

蘇聯大清洗

赫魯曉夫本人對提出批判斯大林的動因的解釋是:審判委員會揭露出來的大量觸目驚心的事實,"沉重地壓在我的心頭","幾十萬被槍斃的人使我良心不安","一種為無辜蒙冤者恢復名譽的崇高責任感和正義感使我鼓足了勇氣",向中央主席團提出了批判斯大林建議。

終於,1956年2月24日晚,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了長達4個小時的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高高舉起了揭發批判斯大林的旗幟。

此後,隨著赫魯曉夫在蘇聯統治地位的鞏固,他決定徹底清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這應該是蘇聯開展其他政治活動的基礎,是邁向民主政治的重要環節,從這個角度講,將斯大林遺體從列寧墓移出,在赫魯曉夫當政時期,應該是遲早都要做的事了。

赫魯曉夫

1961年10月21日,蘇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宮召開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進行到最後一天的時候,列寧格勒州州委第一書記斯皮裡多諾夫上臺講話,他直截了當提出建議說,應該把斯大林遺體遷出列寧墓。

擔任會議主席的赫魯曉夫說:"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應當投票表決。"隨即,經大會投票表決,這一提議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透過。

於是,在蘇共二十二大透過的決議中,關於這一問題就形成了書面定論:"鑑於斯大林嚴重違背了列寧的遺囑,濫用權力,對忠誠正直的蘇聯公民進行過廣泛的鎮壓,再將斯大林的遺體保留在列寧墓裡是不合適的。斯大林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大規模違反法制和其他許多行為,使得他的棺木再儲存在列寧陵墓中成為不可能。"

什維爾尼克

緊接著,蘇共中央主席團成立了以中央委員什維爾尼克為首的遷葬委員會,因不久以後就要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紅場閱兵式,什維爾尼克通知遷葬工作要秘密進行,以閱兵式彩排為由將紅場圍起來,任何人不得進入。

很快,安放斯大林遺體的棺材就做好了,什維爾尼克從克里姆林宮衛戍司令部抽調來6名士兵、8名軍官,入夜,士兵們開始在克里姆林宮圍牆外開挖墓穴,而8名軍官則來到列寧墓,將斯大林遺體從水晶棺抬出,放置到事先做好的棺材裡。

什維爾尼克下令從斯大林的制服上取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金質勳章,並把制服上的金紐扣換成黃銅釦子。

棺材被小心翼翼地抬到了預先挖好的墳墓裡放好,不知誰往棺材上撒了一把土,據說這是基督教的風俗。墳墓埋葬好以後,官兵們在上面豎起了一塊白色大理石板,只簡單地寫道"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一八七九——一九五三。"

斯大林墓

此後,這塊大理石板一直充當著墓碑,直到勃列日涅夫時期,才放上了一塊斯大林的半身像。斯大林遺體遷出列寧墓,遷入到了蘇共中央領導人的墓群之中,這表明斯大林不能再享受像列寧那樣的最高領袖地位,而只能把他等同於蘇共中央其他領導人。

蘇聯著名詩人葉夫圖申科曾經就斯大林遺體被遷出列寧墓一事,寫了一首名為《斯大林的繼承者》的詩,一時廣為傳頌:"大理石墓碑默默無語,水晶棺無言沉寂。守陵的衛士們默默站立,在微風中似青銅塑像般肅立。

幾縷青煙在棺木上繚繞,一絲遊息從縫隙中漏逸。衛兵扛著遺體走出列寧墓的大門,將靈柩向門外移去。棺槨在煙霧中慢慢浮起,刺刀的寒光是那麼淒厲。他也同樣無聲無息,靜得令人不寒而慄。那雙塗過防腐劑的拳頭,仍緊緊地攥在一起。

他只不過是在裝死,窺視的目光透過縫隙。也許他在棺材裡還有一部電話,他還和各式各樣的人用電話交談。他的主意已然策劃完畢,此刻的安息僅僅是小憩。

我要向我們的政府大聲呼籲:增派兩倍、三倍的衛兵,把這具棺材看守嚴密,千萬別讓斯大林東山再起。我們已經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但是我們又怎麼才能,從他們繼承者的心裡把他搬走?"

斯大林遺體遷出列寧墓,在蘇聯社會引發了巨大的震動,事件過後,蘇聯數以千計的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工廠、街道和集體農莊都被重新命名,矗立在伏爾加-頓河運河旁巨大的斯大林青銅塑像也被推倒,送往工廠熔化回爐。至此,赫魯曉夫最終完成了對斯大林的徹底批判,也最終樹立了自己的統治權威。

斯大林

多年以後,蘇聯解體,隨著民主改革和時間的推移,俄羅斯的許多老年人又開始懷念斯大林,2004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誕辰125週年,這一天,不只斯大林的故鄉喬治亞舉行了紀念活動,俄共代表在紅場斯大林的墓前也進行了憑弔,他們稱"斯大林是20世紀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完全獻身革命,是一位卓越的國家領導人"。

現在的俄羅斯,雖然仍在進行民主改革,但也許並未觸動當年腐朽的根基,悲劇仍在上演,民眾寄情斯大林,或許是出於一種無奈吧。

而作為赫魯曉夫本人,應該說他是一個勇於否定過去、順應歷史潮流的政治家,在破除斯大林個人迷信過程中的歷史功績,是他執政生涯中的閃光之處。

赫魯曉夫墓

1971年9月11日,赫魯曉夫離開人世,依照他在蘇聯的歷史地位,本應將他也安葬在克里姆林宮圍牆腳下,但基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和蘇聯政府的成見,赫魯曉夫只能作為一個普通公民,被安葬在了莫斯科的新聖母公墓。

參考資料:

李同成:《斯大林被重新安葬內幕》,《黨史縱橫》,2005年第2期

周軍:《斯大林被重新安葬之謎》,《文史月刊》,2013年第5期

李雪:《前蘇聯重新安葬斯大林之謎》,《黨史縱橫》,2006年第10期

付飛飛、徐開富:《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原因及意義分析》,《法制與社會》,2008年第3期

2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時期三次大樹流血事件,曹操被嚇死,另外兩次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