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將麾下的廣袤領土分封給了自己的“四長子”。“四長子”的後裔們,享有封地的繼承權。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地區的自主性在不斷增強。
蒙古“四大汗國”(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國和元朝瓜分)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四大汗國”儘管名義上仍歸屬於“本部”中央政府,但基本實現了“事實獨立”。不過,他們都與“老大哥”元朝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絡。
其中,距離“本部”最近的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長期與元朝保持著錯綜複雜的聯絡。
一察合臺是成吉思汗次子,在征討金朝和花剌子模的過程中,可謂戰績彪炳。成吉思汗對他的基本評價是:“凡是極想知道札撒、必裡克和如何守國的法規的強烈願望的人,就去追隨察合臺。”
察合臺(1183-1241)
在父親看來,他是一位恪守法度、嚴謹認真、依法守國的人。在分封諸子時,將“從原來乃蠻部禹兒惕阿勒臺起直到質渾河(阿姆河)岸為止的禹兒惕給了他”。
察合臺汗國不僅囊括了中亞較肥沃的土地,適於發展農業;也盡收準噶爾盆地以及中亞草原,可大力發展遊牧經濟。
察合臺汗國疆域
到了篤哇(察合臺汗國第九代汗)時期,察合臺汗國的西部,最遠曾達阿姆河,即今烏茲別克、土庫曼地區,東部至吐魯番一帶。
汗國的都城設在“阿力麻境內的忽牙思”,即“阿力麻裡”,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西。經阿力麻裡,可抵達歐洲、波斯等地,是元朝對外交往的“中轉站”。
阿力麻裡城遺址
窩闊臺汗國的主人窩闊臺,是蒙古帝國的第二任大汗。史書上記載,窩闊臺“莊嚴、聰明、能幹、善斷、謹慎、堅定、老成持重、寬宏大量”,具備擔當最高統治者的素質和才幹,頗受父親器重。
窩闊臺
在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時,將巴爾喀什湖以東、包括東北方的一些地區,中亞草原、準噶爾盆地北部地區,分封給了窩闊臺。
在地理位置上,窩闊臺汗國的偏東方與元朝相鄰,南、西則與察合臺后王封地接壤,有巴爾喀什湖( 今哈薩克境內) 、額敏河、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等著名河流。
窩闊臺汗國疆域
窩闊臺汗國的營帳,一般在葉密立(也稱“也迷裡”,今新疆額敏) 以及霍博(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地區。窩闊臺稱汗後,將“都城遷回他們在契丹和畏吾兒地之間的本土,並把自己的其他封地賜給他的兒子貴由”。
也迷裡古城遺址
忽必烈繼位以後,元朝與兩大汗國之間的關係,可謂“戰”“和”並存,錯綜複雜。沿著時間軸梳理,答題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由於忽必烈對阿里不哥採取經濟封鎖的政策,以哈拉和林為代表的漠北重鎮,幾乎得不到各方的經濟支援,阿里不哥一方壓力山大。
阿里不哥
因此,阿里不哥委派正在哈拉和林的察合臺的孫子阿魯忽,“去掌管自己祖父的首邑和他的兀魯思,以便把武器和糧食送來援助我們,並守衛質渾河邊境,使旭烈兀(伊爾汗,忽必烈的弟弟)的軍隊和別兒哥(金帳汗,拔都的弟弟)的軍隊不能從那方面來援助忽必烈”。
內外交困,並將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視為防禦物件的阿里不哥,對察合臺汗國在軍事、地理等方面的戰略地位,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
當時的察合臺汗國,不僅經濟力量比較雄厚,軍備力量也比較強大——麾下至少有十幾萬頗有戰鬥力的蒙古騎兵。在他看來,察合臺汗國是自己“逆襲”的重要砝碼。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內鬥,給了察合臺汗國“猥瑣發育”的機會
於是,一道“二選一”的題目,擺在了阿魯忽面前:
如果阿里不哥戰勝了忽必烈,阿魯忽或許會得到察合臺汗國的統治權以及其他政治、經濟利益;倘若阿里不哥失敗,阿魯忽不僅會成為忽必烈打擊的物件,並且與其他汗國的關係也會出現裂痕,可謂腹背受敵。於是,阿魯忽返回阿里麻裡繼位後,不僅沒有“聽阿里不哥的話”,還處處“針對”阿里不哥。不僅扣押了已籌集的準備援助阿里不哥的各項物資,還殺掉阿里不哥派遣的“催單”使者,甚至還主動襲擊阿里不哥的軍隊。
今天的哈拉和林
很快,元軍就順利佔領了和林,阿里不哥不得不退居謙謙州(葉尼塞河上游流域),向忽必烈請求寬恕,主動承認失敗。坦誠說,阿魯忽的“站隊”是非常正確的。
局勢穩定後,阿魯忽採取了與元朝政權和好的方針。雙方不斷派遣使者,互通有無。在對待“堅決反元”的海都問題上,阿魯忽堅持擁護“老大哥”元朝,有效牽制和打擊了海都的勢力。
忽必烈:阿魯忽做得不錯,值得鼓勵!
對於阿魯忽的堅定支援,忽必烈更是“投桃報李”。他以元朝皇帝的名義,把從“阿勒臺的彼方直到質渾河”的土地劃歸阿魯忽掌管,進一步削弱和孤立了海都勢力。
三不過,阿魯忽死後,察合臺汗國與元朝的關係出現了波動。
察合臺汗國的兀魯忽乃哈敦(汗國第二任可汗哈拉旭烈兀之妻,阿魯忽繼位後嫁給了他)在選定繼承人環節,沒有通稟元朝,擅自“在異密和宰相們的同意下,立自己的兒子木八剌沙繼承阿魯忽之位” ,這讓忽必烈頗為不滿。
察合臺汗國主題繪畫
於是,忽必烈委派長期為元廷效力的八剌(察合臺長子木阿禿幹之孫)返回察合臺汗國,密令其奪取木八剌沙的汗位。在忽必烈看來,“知根知底”的八剌,要比木八剌沙要可靠得多。而八剌也“不負眾望”,在返回察合臺汗國後,順利奪取了木八剌沙之位。
不過,令忽必烈始料未及的是,八剌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八剌治下的察合臺汗國,起初“堅定擁護”元朝,“承認自己宗藩之國”的地位。當忽必烈命令察合臺汗國攻擊海都時,八剌也會嚴格執行忽必烈的“詔旨”,加入對海都的作戰序列。
察合臺汗國錢幣
隨著時間的推移,野心勃勃的八剌在不斷擴張自己勢力範圍的同時,開始碰瓷“老大哥”元朝。他曾下令,攻擊本屬於元朝統轄的斡端( 新疆和田地區) 地區。
歷史記載,八剌“以合罕(忽必烈)的名義派異密必克迷失,去佔據木忽勒臺(斡端地區的守將)的位置。木忽勒臺前往合罕陛下處稟告了情況,合罕派遣名叫火你赤的大異密帶著三萬人去反擊他(八剌)。當火你赤明白不可能抵擋對方時,便返回漢地去了,八剌的軍隊洗劫了這裡”。
察合臺汗國的騎兵
於是,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兩國邊境地區的局勢開始變得混亂,元朝在西北地區的控制力同時被削弱了不少。
與此同時,窩闊臺汗國的海都勢力也不斷強大。1269年,察合臺、窩闊臺和金帳汗國共同召開“塔剌思”忽裡勒臺大會,推選海都為盟主,在重新劃定了勢力範圍的同時,決定聯合起來對抗元朝和伊爾汗國。
縱觀海都的一生,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反忽必烈”
忽裡勒臺大會結束後,八剌率兵進攻呼羅珊地區,但被伊爾汗國阿擊退。“”壯志未酬的他,於1271年去世,察合臺汗國的力量被進一步逐步削弱,窩闊臺汗國成為了制衡“三國關係”的主角。
四實際上,蒙哥繼位後,就對窩闊臺系的宗王,進行了無情打擊。因此,元朝與窩闊臺系的諸多宗王,關係可謂“勢如水火”。
元朝建立後,窩闊臺的孫子海都,一直是“堅定反元”的“中流砥柱”。八剌死後,窩闊臺汗國也逐步被海都所控制。因此,元朝與察合臺、窩闊臺兩個汗國的關係,在很長的時間段內,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海都的軍隊,是蒙古+哈喇契丹+突厥的“多兵種部隊”
客觀地說,忽必烈並不想與海都兵戎相見。他委派大臣鐵連出使窩闊臺汗國,試圖改善雙邊關係。不過,海都絲毫不領情,他不斷集結軍事力量,決心與元朝“決一死戰”。至元五年(1268) ,“海都叛,舉兵南來”。
為了維護元朝的尊嚴,保持元朝西北地區政局的安定,忽必烈下令出兵,並最終擊敗海都軍隊於“北庭”。不過,碰了一鼻子灰的海都,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成吉思汗的後代們,早已將“五子訓箭”的典故忘得一乾二淨
八剌死後,察合臺汗國的有效統治權,基本掌握在海都手裡。他立八剌之子篤哇(亦稱都哇) 為察合臺汗,雙方形成了一支與元朝為敵的聯合勢力。對元朝而言,二者的聯合是自己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自至元八年(1271)以後,忽必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統一南宋上面,因此根本無暇“照顧”海都。為了免除後顧之憂,讓派皇子那木罕鎮守阿力麻裡,“命丞相安童往輔之”。在此後的三、四年內,元朝方面以守為主。
至元十三年(1275)以後,海都、篤哇勢力頻頻向元朝西北地區發動攻勢,當地政局日趨混亂。忽必烈果斷採取強硬措施,令“追諸王海都、八剌金銀符三十四”。至此,元朝與察合臺、窩闊臺兩汗國的關係進一步破裂。
此時元軍的主力,都在南下伐宋
至元十二年( 1275) ,篤哇領兵12萬,圍攻火州(又名哈剌火州,在新疆柳城西七十里,吐魯番東三十里)長達六個月之久。他在寫給畏吾兒亦都護的書信中,聲言“我亦太祖皇帝諸孫,何以不附我”,氣焰十分囂張。
長時間的圍困,給當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儘管忽必烈“賜鈔十萬錠”用來恢復當地民生經濟,但依然“杯水車薪”。
“火州”地圖概覽
至元十四年(1277) 以後,元朝對南宋的戰事基本結束,元朝的“大一統”已成定局。於是,忽必烈開啟了全面征討海都、篤哇等“叛王”的計劃。他委任戰功顯赫的伯顏為“總指揮”,統籌平叛事宜。
至元二十一年(1284) ,命宗王牙忽都與禿禿哈共討海都,主動發起攻擊。至元二十三年(1286) ,海都進犯金山(今阿爾泰山),忽必烈詔土土哈與大將朵兒朵懷共同禦敵。同年,海都聯軍侵入別失八里(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境內),被丞相伯顏、大將纂公直、明安、李進聯兵擊退。穩定西北局勢,忽必烈志在必得
至元二十六年(1289) ,海都軍隊逼近和林,忽必烈親征,海都聯軍慘敗告終。至元二十九年(1292) ,宗王明理鐵木兒“挾海都以叛”,西北局勢更加緊張,忽必烈再遣伯顏統軍出征。伯顏對明理鐵木兒恩威並施,迫使其降服。在元軍精銳之師的不斷打擊下,海都勢力元氣大傷,有生力量幾乎消耗殆盡。
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1265—1307)
元成宗繼位後,繼續與海都、篤哇採取強硬措施。大德三年(1299),命皇侄海山鎮守漠北。
海山“訓練六軍,總裁法令,胥地所宜,可屯田者必分耕之,以佐軍實” ,在“闊闊別之地”、“迭怯裡古之地”、“哈剌合塔之地”等重大戰役中,重創了海都和篤哇勢力。特別是“哈剌合塔”戰役,海都和篤哇“ 兩人都受了傷,海都因傷而死去,都哇則癱瘓了”。
到此為止,元朝佔據了絕對的主動地位,與兩大汗國的關係,也轉入一個新的階段。
五雙方的大規模戰事結束後,兩大汗國基本失去與元朝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元朝並沒有展開大範圍的報復行動,主動採取以友好、禮節性交往為主的方針,處理與兩大汗國的雙邊關係。
海都死後,篤哇將其長子察八兒扶上窩闊臺汗國王位。察八兒儘管“反對忽必烈的繼承者們對大汗之位所提出的要求”,但他既沒有父親海都的威信和能力,更不具備統帥后王們的能力,“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位於今新疆維伊寧市的東察合臺汗禿黑魯帖木兒麻扎(伊斯蘭式陵墓)
與此同時,篤哇成為了兩大汗國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但他在與元軍的一系列作戰中,同樣遭受了沉重打擊,軍力、物力一時難以恢復。
大德七年( 1303) 七月,“都哇、察八兒、滅裡鐵木而等遣使請息兵”,向元朝表示歸順。十一月,元成宗派出使者與察八兒等人取得了聯絡;次年九月,察八兒、篤哇皆遣使“歸命”。至此,元朝與察合臺、窩闊臺汗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基本告一段落。“現在恢復了和平,汗的家庭的全體成員,無論是年長的或年幼的,都一致同意開放所有的道路”。從此以後,元朝與中亞地區的各種交往逐步恢復。
察合臺汗國的國旗
大德九年(1305) 二月,篤哇遣使至元朝,成宗賜幣帛五百匹。四月,賜“察八而、朵瓦所遣使者銀千四百兩、鈔七千八百餘錠”。十月庚寅,“附馬按替不花來自朵瓦,賜銀五十兩、鈔二百錠”。大德十年(1306) 二月,“朵瓦遣使來朝, 賜衣幣遣之”。九月,篤哇遣其子款徹( 亦作寬門者) 來賀聖誕節。武宗至大三年(1310) 六月,察八兒來朝。仁宗年間,察八兒屬戶匱乏,元朝賜予其一年之糧,以助恢復生產。延祐二年(1315) ,封察八兒為汝寧王。這些以友好為主線的相互交往,增進了元朝與兩大汗國之間在不同領域中的相互瞭解。
察哈臺汗國還曾打過印度的主意,但都以失敗告終
雙方關係逐步好轉後沒多久,察八兒與篤哇之間發生矛盾, 互相攻擊。察八兒最終投降篤哇,汗國領地分別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兼併。
武宗至大三年( 1310) 三月,尚書省臣建議,請依世祖舊旨,將海都分地五戶絲幣帛,賜予察八兒,武宗表示同意。他要求尚書省臣,“待諸王朝會,頒賞既畢,卿等備述其故,然後與之,使彼知愧。”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1281—1311)
這意味著窩闊臺汗國已經宣告滅亡,察合臺汗國在中亞的地位被正式確立了下來。1306年,篤哇卒,其子寬闍繼位,察合臺汗國依然與元朝保持各種聯絡。
武宗至大元年( 1308 ) 九月,“ 遣人使諸王察八兒、寬闍所”;同年,派雪( 薛) 尼臺鐵木察出使薛迷思幹,對薛迷思幹、塔剌思、塔失玄等城的賦稅徵收辦法也進行了一些改進。中亞地區的萬戶也列門合撒,從薛迷思乾等城前往元朝,“進呈太祖時所造戶口青冊”,這對於元朝瞭解中亞地區的社會狀況是一份寶貴的資料。
六不過,鑑於海都、都哇之亂,院草對於察合臺汗國后王並不放心。出於防備, 元朝以“金山以北牧地不足”為名,派駐重兵於金山之北,加強武力控制。
寬闍死後,也先不花、怯別、燕只吉臺、篤來帖木兒等相繼即位為汗。在他們統治察合臺汗國時期,一方面保持著與元朝通使、朝貢的各種交往,表面上依然為“宗藩之國”。另一方面,則逐步走上更加自主的發展道路。
阿力麻裡故城遺址出土的金箔
在內部,汗國對貨幣、宗教等制度進行改革,汗國統治重心也漸漸西移。
怯別繼位以後,“遷居到河中,甚至遷往該地的南部,在那裡修建一座宮殿距離位於喀什卡達里亞下游的那黑沙布2.5帕拉桑,質言之即15衛爾斯特的地方”,城市名曰“卡爾希”( 亦有稱為“哈兒昔者”)。也先不花在位時,與元朝在邊界問題上產生矛盾。元軍在也兒的石河( 今額爾齊斯河) 等戰役中擊敗察合臺汗國的軍隊。戰後,雙方在疆土問題上逐步達成協議。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1323)
在談到與察合臺汗國的疆土關係時,元英宗曾明確表示,“朕非欲彼土地人民,但吾民不罹邊患,軍士免於勞役,斯幸矣。”可見,息兵罷戰,已成為雙方的共求。公元1329年,元朝頒佈《經世大典》,將察合臺汗國與金帳汗國、伊爾汗國相併列。
走上自主發展軌道的察合臺汗國,一直與元朝有著經濟交往。他們以朝貢等方式, 向元朝進獻葡萄酒、西馬、金鴉鶻、虎、豹等。後來,察合臺汗國內部發生各種矛盾,加之自然災害的襲擊, 逐步衰落並走向分裂。
帖木兒(1336—1405),帖木兒帝國建立者
1370年,帖木兒扶持傀儡統治者,成為河中的最高統治者。他以察合臺汗國的繼承人,定都巴里黑(後遷都撒馬爾罕),建立了帖木兒帝國。而這,又是一段新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