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史,同樣是一部沉重的歷史,在清內部廷腐朽的體制下,外部迎來了列強的虎視眈眈,而在1900年,民間民族主義興起,而慈禧不滿外國公使干涉自己廢立光緒一事,開始任用義和團,導致清廷和外國關係急劇惡化,種種因素,最終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5月,外國公使假借“保護使館”的名義,要求出兵北京,最終導致八個國家參與到這次行動當中。他們分別是: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
6月6日,駐紮在天津租界的數千名聯軍士兵,得到了各自政府的批准,入侵的戰爭隨後爆發,他們先後攻佔大沽炮臺,進而和天津的守城義和團還有清軍展開猛烈的激戰,然而到了當年的十月,德軍統帥瓦德西再次率領3萬士兵來華,攻佔保定張家口等地,戰爭的天平隨即向侵略者傾斜,7月14日,天津淪陷,之後又再次攻佔北京,最終在1901年,清廷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
而聯軍也在佔領期間,多次在北京天津合影,這也成為了他們罪行的證據。
上面的這張照片,相信大部分讀者也曾經見過,這是數個國家在軍事行動成功後留下的合影,並且按照身高依次排列,但讓人感到迷惑的是,為何8個國家,合影上面卻有9人呢?
其實在這張照片當中,侵略的俄軍並沒有參加合影,而從左到士兵國籍分別是:英國、美國、澳洲、英屬印度、德國、法國、奧地利(奧匈帝國)、義大利和日本。此時澳洲和印度,都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而英軍將其作為單獨的成員拿出來作為了合影物件。
在八國聯軍的人數方面,其中以日軍最多,總人數達到了20300人,主力為第五師團,足以見日本方面的急迫,人數第二的是俄羅斯帝國,派出了1.2萬人的隊伍,第三則是英國,除去750名海軍陸戰隊之外,大量士兵正是有由來自殖民地計程車兵組成。
實際上,早在19世紀後期,隨著1858年印度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的管轄範圍內,就經常能夠看到印度人的身影。
比如清民時期,英國在華的租界,就能夠經常看到作為捕快和駐軍的印度人,除此之外印度人甚至還出現在了一戰和二戰期間,英國開始在印度殖民地吸收士兵作戰,1916年7月,來自於印度的腳踏車部隊參與了索姆河戰役的相關會戰。整個一戰,一共有130萬印度裔士兵為英國效力,絕大部分為高種姓白人。
二戰期間,英屬印度的部隊還參加了英帕爾戰役,不過印度軍隊戰鬥力和士兵素養並不是很高,並沒有被英國殖民者所重視,他們大多數從事著後勤方面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納粹德國還扶植起了一股名為“自由印度”的反英殖民勢力,甚至還有一支“納粹印度軍團”,不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效果,最終也不了了之。
也希望這段歷史的教訓,能夠讓後世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