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結束以來,英國從來就沒有完全融入過歐盟。
二戰以後,時局從動盪轉向和平,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提出過他的歐洲夢。然而,法國對於戰後的歐洲有著自己的考量。
1950年,法國提議與西德、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和盧森堡簽署《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為戰後的重建提供生產物資保障。1957年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六國簽署《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由此,為歐洲的自由貿易和自由旅行鋪平了道路。
在1973年之前,英國一直徘徊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大門之外,戴高樂曾經說,英國對建設歐洲共同體的牴觸根深蒂固,而且英國經濟狀況與歐洲不相配。多次拒絕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戴高樂下臺後,蓬皮杜接任法國總統。英國在持續的努力下,1973年正式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一員。然而,英國並不是萬眾一心支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英國的黨派之間的分歧嚴重。1975年就發起了公投是否繼續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結果67%的民眾投票留在歐共體。
1993年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將歐洲經濟共同體改名為歐洲共同體,去掉了“經濟”兩個字。歐共體的職能由經濟聯絡擴大到了公共外交和司法合作,這三個支柱構建了新的歐洲。
2002年,歐共體27個成員國中的19個國家廢止了各自的國家貨幣,共同發行了歐元。2004年以後,加入歐盟的國家,採用歐元為必要條件。英國沒有加入歐元。目前沒有采用歐元的歐盟國家有瑞典和丹麥。
2009年的里斯本條約廢止了歐洲共同體,由歐盟接替了歐共體的地位。歐盟的上議院為歐盟理事會,下議院是歐洲議會。從這一刻起,歐盟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國家。
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該組織在人類和平程序中所做的貢獻。在歌舞昇平的年代,這樣一個獎勵變得無關世界的痛癢。
而這期間,英國的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其金融服務已經發展成最重要的經濟支柱,顯著地拉大了金融服務與歐盟之間的差距。為了使自己高效的金融服務不再受縛於歐盟的相關法規,脫離歐盟就變成了現實的要求。
面對全球化,英國的金融服務面對的不僅僅是歐洲,而是著眼於全球的市場,英國必須擺脫歐盟的束縛。2010年,聯合執政的英國保守黨和自民黨對於是否留在歐盟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於是在2016年,保守黨將是否留在歐盟的決定交給公投。結果出來後,決定退出歐盟。
又經過了3年多的談判,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24時,正式退出歐盟。相關的協議於12月31日前達成。
現在,英國需要重新找到領跑世界的感覺,倫敦金融城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