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諸多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是以能征善戰而聞名,他們在還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就已經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勳。而且,這兩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皇位都是從別人手中奪過來的。李世民搶的是大哥李建成的皇位,朱棣搶的則是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朱棣,他們在當皇子時就已經嶄露頭角,在眾多兄弟中都是屬於出類拔萃的存在。如果從貢獻上來說,李世民和朱棣都有接替皇位的資格,但是因為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緣故,他們縱然立下再多的功勞,也都是為他人做嫁衣,皇位是不可能落在他們身上的。立下了功勞卻當不上皇帝,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不甘心,很容易就會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
李世民奪取皇位的手段十分的簡單粗暴,直接派尉遲恭入宮控制住李淵,然後帶領長孫無忌、程咬金、秦瓊等人在玄武門堵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次性解決了所有問題。等到李淵得知真相後,已經是大勢已去了,只能老老實實地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在古代的奪嫡行動中,玄武門之變是最成功的一次,直接令李世民反敗為勝踏上皇位。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乾脆利落,而朱棣的靖難之變就顯得複雜得多了。而且朱棣奪取皇位的過程也十分艱辛,還差點還把命給搭進去了。如果不是李景隆換著花樣送人頭,朱棣還真不一定打得過大侄子朱允炆,就算最終能夠奪取勝利,也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
那麼,既然李世民敢在李淵還活著的時候就發動玄武門之變,為何朱棣卻不敢效仿呢?其實,就算再借給朱棣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造反,因為朱元璋跟李淵壓根就不是同一種人,朱元璋的天下是真刀真槍打下來的,而李淵的天下基本上都是靠兒子打下來的,他屬於坐享其成。
按理說,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論功勞皇位怎麼地也要輪到朱棣頭上。可是朱元璋不但立志恢復漢人江山,更是要恢復漢人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因為這個繼承製度奠定了古代數千年漢家江山的基礎。從西周時期開始,嫡長子繼承製就被確立了下來,無論是王族、皇室還是民間,爵位、封地和財產的傳承都是按照這套嫡長子繼承製度來運轉的。
所以,雖然朱棣的功勞很大,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出了很大力,但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存在,皇位是輪不到他的。因為朱標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兒子朱允炆尚在,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子承父業,皇位自然而然就要落在朱允炆頭上。而且,為了能夠讓朱允炆這個皇位坐得更加穩固,朱元璋又進一步屠戮了不少功臣武將,生怕在自己百年之後,這些功勳大臣會給小皇帝使絆子。
在朱元璋將朱允炆封為皇太孫的時候,要說朱棣內心不失望不憤怒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縱然有太多的憤怒與不甘,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裡。如果說,這個時候他敢有一絲一毫的不滿,那麼朱元璋恐怕分分鐘會要了他的小命。以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和手段來說,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任何阻擋明朝皇位正常傳承的人,都會被朱元璋視為最大威脅,即使是立下赫赫功勳的朱棣也不例外。
朱棣既沒有膽量,也沒有實力去效仿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身邊跟了哪些人?無論是長孫無忌、尉遲恭、程咬金、秦瓊,還是房玄齡、杜如晦,這些都是留名青史的著名謀臣武將。而朱棣的手下雖然也算是人才濟濟,但是與他父親朱元璋那邊相比較就差得太多了,連藍玉、周德興、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都不是朱元璋的對手,朱棣就更不用提了。
如果說當初朱元璋沒有趕盡殺絕,那些開國武將與謀臣隨便留下一兩位,朱棣也不見得能夠坐上皇位。所以,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朱棣是既不敢也沒能力去造反。朱元璋不主動來找他麻煩,沒把他當作朱允炆登基的障礙給清除掉,他就已經要偷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