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胡景桂(1846—1905),字月舫,號直生,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人,光緒癸未科進士,為晚清名臣,素以忠孝聞名鄉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甘肅學政、河南道監察御史、寧夏知府、山東按察使、山東布政使等職務,以彈劾袁世凱聞名。為官清正,曾考察日本學務,追求革新,思想進步。胡景桂在鄉里軼事頗多,今摘錄幾則以饗讀者。

一、景桂葬父

東閣大學士、狀元及第張之萬為胡大中撰墓誌銘

景桂父諱大中,字致堂,為畿南名醫,卒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有東閣大學士、狀元及第張之萬為胡公大中撰墓誌銘。時景桂任甘肅學政,景桂素以孝聞名鄉里,木棺之外套石槨裝殮乃父,厚葬之,時鄉紳達官憑弔者甚眾。出殯之日,景桂持孝杖甚哀,隨殯儀及眾鄉親匍匐而行。至東馬莊祖塋,由於石棺槨甚重,下葬墓室時,需石棺槨放在幾條繩索之上,鄉親在棺槨兩側拉住繩索慢慢下葬。鄉親們吃力地將棺槨緩緩放入墓室,即將落地時,只聽鄉親們用力拉住繩索“嘿.....嘿......”地吆喝著,棺槨始終不落地。原來永年有個喪俗,棺槨下葬之前,孝子應給鄉親們謝孝。景桂由於過度悲痛,竟忘了謝孝。這時只聽大執客忽然高喊:“胡景桂給鄉親們謝孝啦”。景桂一聽立馬醒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鄉親們一看,只聽砰然一聲,大中棺槨安然落地。故事親歷者,講述人——後魏寨李殿幫。

二、景桂葬母

景桂母劉氏以賢孝聞名鄉里,據《胡景桂傳》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景桂任山東布政使,時母喪丁憂回籍。胡氏祖塋位於東馬莊村東,東馬莊村有一張老漢,與胡家沾親,景桂少年困頓時,張老漢曾以高粱面接濟過胡家。景桂母劉氏出殯那天,張老漢也前去抬棺。不料在抬棺的路上,張老漢的鞋後跟被後面的人給踩掉了。這時,被後面的孝子胡景桂看見了,景桂緊走幾步把手裡的苦喪棒夾在腋下,親自蹲下為張老漢提鞋。張老漢誠惶誠恐道:“餘一介草民,何敢勞胡臬司如此?”景桂道:“某丁憂在籍,亦平民矣。何不可?”後張老漢受景桂之邀到濟南開茶館營生。景桂雖身居高位,但依然以鄉親為尊,不忘故交。講述者,東馬莊張老漢之孫張自修,筆錄,馬永朝。

胡景桂傳

三、景桂勸婚。

景桂有一內侄女,姓杜名繡容,甚賢淑,廣平府城內北小街人氏。繡容自幼許配蓮花口村楊員外之獨子楊七妮,員外有六女始得一子,故取名七妮。七妮甚聰明但短壽,未娶即亡故。時鄉人勸景桂內弟杜佩為女另覓佳婿,但繡容不從。繡容欲作貞節烈女到夫家守節,景桂聞之力勸繡容勿往。景桂道,現今時局已變,民風已開化。未過門守節不合時宜,且甚苦。倘若守不住,徒增笑料爾。繡容執拗與姑父胡景桂打賭道:“我若守不住,出門死半路。我若守得住,姑父不得終老,亦半路靈柩 回籍。”景桂怒然答道:“就依丫頭你吧”,甩袖而去。後景桂死於邯鄲道,享年六十歲。繡容到蓮花口婆家以後,時久甚感鬱孤,後經絡損傷,吐血而亡,年僅三十一歲。這個故事後被城內一位秀才改編為講唱文學《胡景桂勸婚》,廣為流傳。故事原著手抄本,由王憲良提供。

原著手抄本

四、景桂斷案

東馬莊和蓮花口是鄰村,但分別位於滏陽河的南岸和北岸。東馬莊村的西面和北面被滏陽河包圍著,河岸受流水的沖蝕,不斷有土方塌入河中。有一次河南岸東馬莊村的一棵大柳樹坍塌到河中,剛好橫跨在滏陽河上。河對岸的蓮花口村,有一個粘牙的老秀才硬說樹是他們村的。當時正好胡景桂丁憂在家,東馬莊村的張老漢就建議大家到廣府城裡找胡景桂為大家討個說法。胡景桂便微服來到蓮花口村,見過這個秀才後,就問道:“憑什麼說這是你們村的樹?”老秀才不認識胡景桂,仗著讀過幾年書,喜歡狡辯。就跟胡景桂辯論起來。老秀才說,樹倒在了他們那邊就是他們的。胡景桂一聽,就問道:“照這個推理,如果你們村的樹全倒在河對岸,那就全是東馬莊村的嗎?”老秀才嬉皮笑臉地說道:“那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了!”景桂一聽,知道這位老秀才在胡攪蠻纏,便不動聲色地說:“那我就給廣平府的知府寫個條子,讓他把蓮花口岸邊的樹木全部砍倒倒向對岸,這樣全部樹木都歸東馬莊村所有了。”此時旁邊有人忽然認出了是胡景桂,告訴那位老秀才說,:“這是胡景桂大人!”老秀才一聽嚇得趕緊跪地求饒:“奴才不知胡大人到此,得罪得罪!”景桂連連擺手,示意他起來:說道“身為讀書人,要明事理,為鄉親們主持公道才是!才能對得起聖人的教誨。”老秀才連連答應:“是,是,大人果然公正廉明!”胡景桂的故事 在鄉里廣為流傳。講述人,馬永朝。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傣泰民族與古滇國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