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上紅梅開,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巖上紅梅開,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塞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一曲膾炙人口的《紅梅贇》被無數人傳唱,回望那段滿含悲壯而又令人肅然起敬的歷史,人們心靈再次受到震撼和洗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站在新時代的起點,讓我們翻開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去聆聽那段歷史的迴響。70年前的今天江姐遇難。今天我們一起重溫當年江姐努力學習、追求真理、引領周圍共同進步的故事,了解了江姐在犧牲時視死如歸、忠貞不屈的事蹟。 前輩奮不顧身,我輩亦當自強,我們要學習江姐為革命事業毅然前行、頑強戰鬥的革命精神。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家境貧苦,其父親整日遊手好閒,而江姐的母親性格較為剛強,最終選擇離開家鄉到重慶投奔兄弟。江姐沒有幸福的童年,當其他的小孩還在玩耍時,她就已經開始工作。10歲那年,江姐進入一個織襪廠當童工,由於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還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童年的艱苦生活對江姐的影響很大,後來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她格外珍惜。
近日,江姐的孫子彭壯壯走進央視,講述奶奶對他人生的影響和他對奶奶的理解。看到很多像奶奶一樣的英烈,他們永遠定格在20多歲的年紀,彭壯壯感慨頗多,奶奶不僅給了他生命,還指引著他前行。這個繼承了江姐精神的年輕人,會怎樣理解奶奶當年的選擇?又將如何與自己的兒女講述太奶奶?
江姐孫子彭壯壯在央視講述真實的江姐
1939年,江姐考進重慶的中國公學(當年中國公學不用高中文憑便可以投考,並且錄取新生較寬),在學習期間,江姐被馬列主義理論所深深吸引,便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經過組織上的安排,江姐留在重慶做通訊聯絡的工作,她毫不猶豫,聽從組織上的安排。1943年,組織上出於安全考慮,指派江姐與彭詠梧“結婚”,二人假扮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二人在危險的環境下互幫互助,平日裡的交流也增加了對彼此的了解,經過組織的准許後,兩人真的成為了夫妻,於1945年結婚,也是這個時候,同志們開始親切地稱她江姐。
次年,江姐在重慶參加並領導學生運動,一心投身於革命工作。1946年4月,江姐難產被送往醫院,當時丈夫彭詠梧正在外地工作,她自作主張做剖宮產和絕育手術,後來生下兒子小彭雲,丈夫為她的勇敢、果斷和犧牲精神感動不已。江姐是為了能夠更好工作,在那個年代,對於女子而言,做絕育手術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彭雲也因此成為了江姐唯一的孩子。
江姐和彭詠梧一直在武裝鬥爭的第一線,他們所作出的犧牲是巨大的。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被敵人所殺害,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並懸掛在城門之上,江姐心如刀割一般,她強忍著悲痛,毅然選擇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請示上級:“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別人代替有困難,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江姐遺書
2007年,一封被稱為“紅色遺書”的文物在三峽博物館向世人揭開了塵封已久的祕密。這是江姐就義前最後的一封信件,她在信中屢次提到兒子彭雲。從信中我們也看到了江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除了革命事業外,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遺書字跡相當潦草,不時出現塗改墨跡,可見當時江姐心中對孩子的牽掛之情。”1949年11月14日, 江姐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年僅29歲。
江姐用她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了革命理想與民族獨立而艱苦卓絕、無私無畏的壯麗人生篇章。其革命精神主要體現在:堅定理想信念,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不畏強權,英勇不屈的竭誠犧牲精神;團結奮鬥,共同抗敵的慨然擔當精神,以及真摯暖人的母愛精神。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必要將江姐精神繼承與發揚下去,使之成為共創美好明天的重要精神支撐。
“是怎樣的信念,才可以支撐一個母親忍痛放下剛出生的子女而繼續英勇奮鬥,才可以讓一個弱小的女子在面對各種酷刑的時候毅然不懼?是什麼樣的情懷才可以讓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人在赴死之際仍然目光堅定,毫不畏懼?今天,我們隨著這篇文章對那段歲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作為江姐的家鄉人,更應該深感肩頭有著沉重且光榮的擔子,今天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