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六元”又稱“六首狀元”,就是在鄉試、會試、縣試、府試、院試、殿試六個環節均位列第一的考生,能做到“連中六元”者史上罕見,民間有“三元天下有,六元世間無”的說法。“
連中六元”記錄的保持者史上僅有兩人,即明朝狀元黃觀、清朝狀元錢棨。
今天我們單表大明狀元黃觀,黃觀,字瀾伯、尚賓,池州貴池(今屬安徽池州)人,出身書香世家,黃觀早年一度姓許氏,其父親入贅許家,黃觀出生後,就隨了母親的姓氏。
黃觀自幼異常聰慧,勤奮好學,早年師從元末著名學者、翰林待制黃哻[hān],受老師的影響,治學嚴謹,寫文章注重時論,不喜歡以華麗辭藻浮誇的筆法。
黃觀參加鄉試、會試、縣試等一路過關斬將,都位列榜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月,在明太祖朱元璋親自主持的殿試中,二十七歲的黃觀再度奪魁。
黃觀在文章中提出“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憂,邊境無虞”的獨到見解,黃觀文章中的觀點竟然和明太祖的想法不謀而合,深得老皇帝的賞識,於是被欽點為狀元第一名。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黃觀由尚寶司卿職位升任禮部右侍郎,朝廷恩准恢復黃姓。
建文元年(1399年),黃觀升任右侍中,與方孝孺等參與改革舊制。
這一時期,燕王朱棣以皇叔的身份自居,入朝的時候,對建文帝傲慢無禮。
燕王朱棣
眾大臣畏懼燕王的權勢,都不敢指責他的行為,唯有黃觀敢當眾斥責燕王:“大殿中應當行君臣之禮,在宮中才可敘叔侄之情。”
燕王對此懷恨在心,不久,燕王以征討奸臣齊泰、黃子澄的名義,悍然發動靖難之役,大軍兵鋒直逼京城,燕王對外宣佈文職的“奸臣”名單,黃觀赫然被列在第六名。
《姜氏秘史》記載:黃觀奉命撰寫草詔,文中“極陳大義”,同時奔走在淮河上游諸郡,徵集將士馳援京師。黃觀“奮不顧家”,一路上一邊走一邊招募勇士。
黃觀一行抵達安慶的時候,聽到了京城已被燕軍佔領、建文帝下落不明、京城很多官員及家屬遭到迫害的訊息,黃觀痛哭流涕,對屬下說:“我妻子素來有氣節,她是不會忍受屈辱的!”
黃觀斷定妻子已經遇害,於是在江邊為妻子“招魂葬之江上”,第二天,一個家僮從南京城逃出,找到黃觀,告知家中發生的變故,燕軍佔據京城,索取傳國玉璽,有傳言說玉璽在黃觀手中,正在召集兵馬。
燕王朱棣於是就派人抄了黃觀的家,將其妻子翁氏和兩個女兒強行配給了訓練大象的象奴。
翁氏把身上的金釵等首飾交給象奴換酒喝,趁機領著兩個女兒及家人共十人,紛紛投水自盡了。
黃觀悲傷之餘,又感到非常欣慰,於是將船駛向家鄉附近,他在船頭整理好衣冠,向東方叩拜之後,隨即跳入江中。船上的人連忙去搭救,已然無濟於事。
船伕僅僅撈上來一頂珠絲棕帽。追捕黃觀的兵丁趕到現場,在江中打撈黃觀的屍體,卻一直也沒找到,只好拿著這頂帽子回去交差。
朱棣聞知黃觀殉節的訊息,大為不滿,於是就派人扎制草人,帶上黃觀遺留的帽子游街示眾。
氣急敗壞的朱棣隨後又將黃觀族中的男丁全部斬殺(黃觀之弟黃覯[gòu]有個兒子逃過此劫)。
朱棣餘怒未消,下令取消黃觀的狀元身份。
將黃觀的親戚全部抓捕入獄,明仁宗在位時期,將黃觀的親族發配邊疆。
景泰帝在位時,孫仁出使遼東,有個叫朱黻[fú]的老兵,當時在使館當差,他也是受黃觀牽連而戍邊的。
孫仁問起他黃觀的後事,老兵一邊哭一邊說:“翁氏去世後,有司撈出了她和兩個女兒的屍體掩埋了。”
天順年間,有人盜掘南京柳林的墳墓,破開棺木,發現屍體儲存完好,父老都說:“這是黃狀元的妻女啊!”
黃觀屍體一直沒有找到,後人在羅剎磯對面的山中,建了一座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