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
一是“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
一是“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PART
01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近代以後更是出現人才井噴現象,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眾多文壇碩儒、科技巨擎、國學大師。
都出自這個“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有人總結錢家出過“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化學家錢永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外交部長錢其琛,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鍾書等。
科技界“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偉長的親叔叔叫錢穆;
錢玄同,錢鍾書,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其父錢學榘和錢學森同系錢王第33世孫。
錢氏能夠綿延千年,人才輩出,與家族良好的家風家訓不無關係。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就出自《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大部分,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為,做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
個人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家庭篇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社會篇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
恤寡矜孤,敬老懷幼;
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國家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三錢
PART
02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梁啟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術大家。
除了上述各種“家”,梁啟超或許還是近代史上的“最強老爸”!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來看看梁啟超教育出了怎樣的一個精英家庭吧。
梁啟超一共有九個子女,其中有樑思成、樑思永、樑思禮三個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幾乎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號稱“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樑思順(1893-1966):長女,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樑思成(1901-1972):長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賓西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建築系畢業,學成歸國創辦清華建築系;娶了極美的女子林徽因,令徐志摩眷戀至死,令金嶽霖終生不娶。
樑思成
樑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樑思忠(1907-1932):三子,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樑思莊(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MISTRA書館學家。
樑思達(1912-2001):四子,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樑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會活動家。
樑思寧(1916-2006):四女,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樑思禮(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啟超這位“金牌老爹”,是怎樣教育出這一家子精英的呢?
1.強烈而有個性的父愛
直到現在,很多中國父親都很難十分直白地對孩子表達愛。但梁啟超經常會告訴孩子們,自己有多愛他們。
他曾在給孩子們信中如此表白: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九個兒女,各個性格不同,梁啟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覺得自己是父親心中特殊的一個。
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我最愛的孩子”,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老baby的諧音)。
對長子樑思成,他說:“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對次女樑思莊,他在信中肉麻地寫道:“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2.對子女教育的目標
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目標,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大概能窺見一二: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啟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送往國外學習,這期間梁啟超與子女有密切的書信來往,共給他們寫了400餘封家書。
在家書中,梁啟超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但從不強迫命令。
他與孩子們之間除父親與子女之情外還是親切的導師、知心的朋友。
3.最看重的事情:品行
不強求成績,不干涉興趣,但梁啟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如果說在教育方法上,梁啟超是個“西方式爸爸”的話,在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他更接近於自己的父輩:傳統的中國士人。
即使在梁啟超過世後,梁氏子女依舊牢記著他的這些教導。
抗戰期間,樑思成、樑思永全家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
長女樑思順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
三子樑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浴血奮戰;小女兒樑思寧投奔了新四軍。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經留學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
學成後,他們全部選擇了回國。在樑家,“報效祖國”這四個字,從來不是一句說來好聽的空話。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
在這個崇拜成功、膜拜金錢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精英,什麼才是真正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