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富貴人家裡,要是孩童常常生病難愈,他們多半會給自家孩子尋個差不多的“替身”,來轉移上天降下的苦難。

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也不都是靈驗的,要是老天爺偏偏逮著這個孩子蹉跎,這一家的老爺也只能狠狠心,把孩子送入廟中避世。

好端端地把孩子送走,做父母的大多都不忍心。現在我們能說是封建迷信,疾病好壞是無關天意的,在古代卻是沒辦法的辦法。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臨江青石鎮有戶陳姓官宦人家,這家女兒陳妙常長得冰雪可愛,卻犯了孤魔疾病纏身,他們就把女兒舍給了佛祖。

在尼姑庵中的陳妙常一日日地念經誦佛,閒時學些詩文詞賦,音律古樂,以此為枯燥生活中的樂趣。

豆蔻年華是女兒家最美的時光,陳妙常出落得楚楚動人,又精通音律,方圓十里都曾聽聞女貞庵中出了一個有才有貌的尼姑。

女貞庵的名氣傳出去了,前來拜佛的香客越來越多。女眷們虔誠地在佛前許願,年輕的求姻緣順遂,年長的求婚姻和睦。

二、心中唸佛戀紅塵

這天近晚,女貞庵中來了宿客,他是奔赴臨江出任縣令的張於湖。張於湖早就聽聞過女貞庵的名氣,路經女貞庵就準備歇腳一晚。

唐宋時期的禮佛風氣盛行,尼姑庵也是可以接待男客的。在他們表明身份後,小尼姑們便引著前往客房。

也許是赴任前心緒不寧,張於湖輾轉難眠,披上衣服外出散步,恰巧瞧見貌美的陳妙常在月下彈琴低唱。

他倒是想談笑幾句,陳妙常見有男客,扭頭走了。這個場景被張於湖銘記於心,他的心裡惦念著陳妙常的風姿。

多日後,僕役進來告知張於湖有人求見,原是他的同窗好友潘必正來恭賀了。

兩個人把酒閒談,張於湖說起女貞庵中的陳妙常,雖是貌美卻只可遠觀。潘必正一聽,也動了心思,表示自己必要去看看。

三、撥開雲霧見真心

打這次談話過後,潘必正便找了藉口住進女貞庵。他認為凡是出家為尼姑的,都經歷過大難大災,這才被迫入了空門。

這種女人嫁人生子才是幸福的直男思維,令陳妙常很是生氣,她有理有據,道唸佛心自心而生,無關性別。

兩個人一辯一論,也慢慢熟悉起來。潘必正用這種招數來拉近他和陳妙常的距離,再談論一些風花雪月,花前月下。

正是芳華年紀,又遇上知心人,一直清冷的陳妙常也動了心思。她在書中夾了一張箋紙,上面寫著思春之詞。

這張“大逆不道”的箋紙剛好被潘必正翻出來,他心中驚喜,直接去找陳妙常表明了心思,兩個人推推搡搡,水到渠成。

這種愛情的甜蜜讓兩個人跨越了身份的禁忌,如膠似漆,直到珠胎暗結,這才令他們慌了神。

潘必正找好友張於湖商量,張於湖替他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他作為臨安縣令,可以將兩人喚到公堂,假稱兩人幼時訂過婚約,後戰亂離散。

這個謊言成全了潘必正和陳妙常的愛情,陳妙常也能還俗,和潘必正光明正大在一起,這才是人倫天性。

後世人把這段郎才女貌的故事編成話本,衝破封建桎梏,傳誦這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2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2萬日軍對陣22萬盟軍,為何能守36天?盟軍傷亡兩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