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近期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網路上關於戰國時代的議論熱度飆升。儘管對於其劇情多有爭議,但是電視劇中展現的宏大戰爭場面卻令人大呼過癮。然而無論是秦國全殲韓魏24萬聯軍的伊闕之戰、還是戰死和被坑殺40餘萬趙軍的長平之戰。都會給人一個大大的疑問,那就是在生產力極度落後的戰國時代,為何能發動數十萬級別的戰爭?

要知道後代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三國後期軍隊加起來也不過一百萬,之後歷朝歷代人數超過30萬的戰爭也是屈指可數。清朝雍正年間供養年羹堯20餘萬徵西北大軍就幾乎把國家財政拖垮。在先軍政治的朝鮮2000餘萬人口供養200餘萬軍隊就已是極限,現代朝鮮的生產力是要遠遠大於戰國。而戰國後期秦國開啟滅國戰爭時全國人口也不過800餘萬,卻要供養100餘萬軍隊,可想而之這有多麼難。儘管如此史學界對此卻鮮有質疑,說明可信度很高。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軍制相對春秋時代進行了改革。戰國時期是個特殊的時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轉型期。春秋時期,各國‬軍隊‬主要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貴族武士”,也就是‬說‬一般‬的‬平民‬和‬奴隸‬你還沒資格‬為國‬征戰‬,所以我們看春秋時期計程車兵數量,是很少的‬。春秋‬初期‬,大國‬出兵‬三‬百‬乘‬九‬千‬餘人‬的‬戰爭‬就已經‬是‬非常‬恐怖了‬,所以‬才有‬千‬乘‬大國‬這一說法‬。春秋時期第一超級大國晉國,多數時候也只維持著三到六個軍的編制,人數‬最多‬不會超過六萬人。隨著‬春秋時期戰爭越來越頻繁,單純地依靠貴族武士作戰已經變得不現實,於是從晉國作州兵開始各國紛紛開始讓普通的農民獵戶參軍作戰,也是從晉國開始發明了軍功授爵並逐步以步兵為主減弱了戰車的比重。越來‬越多‬的‬平民‬開始‬被‬國家‬納入‬兵‬源‬,戰爭‬的‬規模‬自然‬擴大‬。雖然軍事素質堪憂,但至少數量優勢還是很可怕的。特別是‬對於秦‬國,其‬地處農耕和遊牧文化的交界處,招些入伍的農民,基本上都有簡單的騎馬射箭等軍事素質,這一點是中原諸侯國比不了的。

二是‬軍隊‬並非‬現帶代‬意義‬上‬的‬‬職業‬軍人‬。戰國時代後期,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皆兵,父子兵上陣是常態,即便是婦女也要經常被‬徵召參與城防等重體力勞動。長平‬之戰‬秦‬國‬河東‬地區‬十‬四‬歲‬以上‬男‬丁‬皆‬招‬入伍‬。因此‬國家‬養‬的‬常備軍‬可能‬只有‬極限‬動員‬人數‬的‬數‬分‬之一‬,老百姓‬平時‬生產‬勞作‬,戰時‬拿起‬武器‬就是‬軍人‬。實際上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對民力壓榨最殘酷的時代,但由於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外部危機的存在,這種壓榨也並未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戰國時代,極限動員能力就是每五個人裡出一個兵,自備武器,經常需要自帶乾糧。所以‬後期‬秦國‬八百‬萬人‬供養‬一百萬‬軍隊‬的‬事情‬就可以‬解釋‬的‬通了‬。並且‬戰國時‬所謂幾十萬人是戰鬥人員加後勤人員全都算上了,後世的幾萬人是因為兵民分離,單隻‬職業‬軍人‬數量‬而‬補給人員不計入‬內‬了‬。

三是戰國中後期,大爭之世。國與國的對抗達到極致。數十萬軍隊作戰也不是經常有的,戰國時期的軍隊數量並非每次都能達到幾十萬‬的大規模集團軍。燕軍助齊攻宋,出動的軍隊是2萬人。楚軍救齊,出動的軍隊是1萬人。楚軍伐燕,計劃出動的軍隊是3萬人。也就是‬秦趙長平之戰,戰死‬數量‬太多‬天下矚目,讓人‬記憶‬深刻‬。趙國不用說,退出爭霸了。秦國也十年緩不過氣來。多來幾場這種會戰,沒有那個國家承受得起。當然‬,雖說‬史料‬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但也不排除‬部分‬誇大‬和‬春秋‬筆法‬。

總而言之‬,雖然‬戰國‬時代‬能‬動員‬數量‬如此‬眾多‬的‬人‬參戰‬,然而‬這種全民動員的方式其實是很落後的。後期‬大一統王朝‬完全有能力有時間培養一支職業軍隊‬,根本用不著用‬破壞分工的‬方式再去讓普通和農民和市民去作戰了。而且‬這個‬在‬‬後人‬看來‬精彩‬無比‬的‬戰國‬時代‬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災難‬,基本‬上‬是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牲口用,可謂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此看來,秦始皇的功績是多麼偉大,雖然秦王朝短命,卻在中國人心中埋下大一統的種子。後期大一統王朝能夠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內部和平穩定,讓人民得以修養生息。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戰國末期,趙王遷為何自毀長城,殺了名將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