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大軍閥、是漢末有名的權臣。作為漢朝的丞相、漢朝實際的掌控者,曹操獨攬朝政大權,坐在朝堂上的漢獻帝不過是個擺設。不過讓人疑惑的是,雖然曹操大權在握,又有不臣之心,但直到曹操去世,他也沒有代漢自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曹操權傾朝野勢力龐大,為何至死都沒有稱帝?
首先,不可否認,曹操確有篡位之心,但他不願意背上篡漢的罵名。曹操做了一輩子的漢臣,他心中對漢朝是有感情的,最初的野心也不大。他在自己的自傳裡曾寫道:自己只想做一個漢朝的臣民,因為天下大亂,他才走上帶兵打仗的道路。由此可見,曹操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不臣之心,只是因為時事變幻而一步步走上奪權的道路。雖然後來曹操有了稱帝的想法,但由於他早早的去世,因此他還沒有來得及實現自己的想法就掛了,所以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曹丕。
其次,當時來講,曹操稱帝的時機並不成熟。曹操去世前,當時的局勢很亂,曹操仍然需要漢朝這面大旗,打著討伐叛亂的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平定各地的割據勢力。如果曹操篡位,不僅失去了討伐其他諸侯的藉口,也很可能使得自己陣營出現分化,畢竟當時還有很多人忠於漢朝,比如荀彧。所以,曹操沒有稱帝,很大程度上和時機不成熟有關。
最後,當時曹操已經位極人臣,和皇帝差不多,當不當皇帝一個樣。如果他願意,他隨時可以取代漢獻帝。所以,他沒有必要背上篡漢的罵名去當皇帝,畢竟當時漢朝還是正統,漢朝的正統地位仍然深入人心。如果曹操稱帝,不僅大家會紛紛效仿,導致局勢失控,而且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如果那樣,對於曹操而言,絕對是得不償失,當皇帝還不如做魏王舒服和實惠,所以曹操沒必要冒那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