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多年前,我曾聽一位老者講述過明末崇禎皇帝與兩位愛妃的愛情傳說,而這個傳說就與青島市城陽區的百福庵有關。相傳明末李自成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由於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見識的惠民政策,如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等等,百姓們到處傳唱“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這些措施對於動員農民參加起義有極大的號召力。起義軍每到一個地方,都宣佈“三年免徵”或“五年不徵”,並支援農民奪回被地主霸佔的土地。李自成在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援下,多次大破明軍,並且攻下多個城池,最終連明朝的都城北京都圍困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北京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崇禎皇帝有兩位愛妃養豔姬和藺婉玉,她們倆長得性感嫵媚,既有身材又有顏值,渾身散發的迷人氣息,都令崇禎神魂顛倒,尤其她們在崇禎面前跳舞時,左旋右轉,輕盈的舞姿中盡顯女性的柔美和妖嬈。隨著身體的擺動,那炫目的頭飾,豔麗的衣衫,飄舞的長擺也盡情飄動著,那一顰一笑都在撥動著崇禎的心絃。

崇禎不忍兩位美麗的愛妃在北京城破後遭受凌辱,就暗暗下旨,令太監藺卿保護兩位愛妃,化裝成乞丐,帶著金銀珠寶,趁亂逃出了北京城。他們一行人跋山涉水最終來到了嶗山,以出家為名,隱居在深山裡,自此兩位深宮中養尊處優的娘娘成了隱居山林的道姑。後來,崇禎皇帝在北京城被起義軍攻破後,見大勢已去,安頓了後事之後,在景山找了一棵歪脖子樹自縊身亡。

過了幾年以後,養豔姬和藺婉玉兩位愛妃始終不見崇禎皇帝派人來尋找她們,因思君心切,見天下已經基本上太平,她們化妝偷偷潛入了京城,悄悄地打聽崇禎皇帝的下落。當她們打聽到崇禎皇帝在北京城破後,已經自縊身亡於景山,她們異常悲痛,偷偷地到景山祭典皇靈,她們也深知復明無望,在京城逗留幾日後,即重返百福庵。

養豔姬、藺婉玉從京都返回百福庵,遂把對崇禎的悼念之情寫成一首短歌,題名《離恨天》。歌詞委婉感人,曲調悲哀悽涼,聞者莫不感嘆涕零。在崇禎自縊3週年紀念日之時,養豔姬、藺婉玉組織百福庵等幾處觀道士樂手,為崇禎舉辦大型祭奠活動,演奏了《離恨天》這支大悲曲,這是嶗山道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演奏活動。自此開始,嶗山在祭祀活動中開始使用大型道士樂隊。

後來,養、藺二人主要改編民歌,充實道樂曲牌,訓練道士樂隊並輔導附近一些村鎮民間樂隊。同時,她們把在宮廷中演奏過的一些古典樂曲傳授給嶗山各廟道士樂手及民間藝人。在崇禎死難17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在養豔姬、藺婉玉共同主持下,嶗山附近各廟道士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樂隊,在百福庵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悼演奏會。演奏了一曲《六問青天》,養豔姬領唱,藺婉玉領奏,樂曲悲壯感人,令許多人潸然淚下。就在這一夜,養豔姬和藺婉玉重新佩戴皇冠,相攜著走出庵門,在對面的山坳裡,同時自縊在同一株古松之上,以同樣的方式追隨崇禎而去,實現了她們“伴君共登離恨天”的誓言。

當我聽完這個悽婉的故事後,處於對百福庵的好奇,專門去此地一遊。這裡的確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百福庵坐落於青島市城陽區鐵騎山之南,曾是一處依山面澗,松竹環繞的山間古剎,從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建立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歷經風雨,如今的百福庵更像一位安詳的老人,靜靜地依山而坐,時光在他的身邊緩緩流淌,只是周圍已不再是竹林清溪,而是一棟棟花園洋房,住在這些西式別墅裡的人們,或許從未關注過自己這位老鄰居身後的故事,這塊風水寶地竟然有兩位明朝的末代皇妃隱居修行。

百福庵又名百佛庵,為嶗山古老道觀之一,在初創時,建築簡陋,信奉佛教,因為庵中有一個石洞“萃元洞”,洞中供奉著一百尊銅鑄小佛像而取名百佛庵,清初改奉道教,經過不斷地整修擴大,廟宇初具規模,庵分前後二院二殿,前為倒座殿,內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後殿為硬山式,高約六七米,重梁起架,出簷,四柱石撐頂上飾雀替,內祀玉皇大帝。白堊塗壁,彩繪壁畫,青磚鋪地,外觀氣勢宏偉。此地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廟會,善男信女趕會人眾,香火極盛。如今崇禎皇帝的兩位愛妃的墳地及附近的紗帽石、馬槽石、黃道石等景點猶存。

當年,崇禎的兩位愛妃隱居在此地後,她們出資擴修了萃元洞,作為居室,並另修一個石洞供奉神像,名娘娘洞。她們在遠離家鄉、遠離京城的道教名山之中,用亡國的恨與悲,譜寫出一曲曲千古絕唱,無意間卻也成就了嶗山道教音樂的成就,流傳至今。

當我遊覽完百福庵後,望著這座道教名庵,感慨萬分,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統一六國,席捲天下,二世而亡:大秦帝國的戰爭機器是如何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