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之地,時至今日緬甸仍然是以緬族為主的多民族聯邦體制。

當初緬甸聯邦制度裡的國家並沒有克欽邦,緬甸在遠古時期就是一個以各自為邦的小國形式,每一個聯邦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克欽邦",直到二戰之前一直沒有成立。那麼緬北的克欽人又是從何而來?

一、民族仇怨,由來已久

克欽人的祖先是大約在7世紀之前由青藏高原上的民族南下產生的,一直到了緬甸境內,當時的緬甸社會經濟較為落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世紀。

19世紀末也是世界動亂的時期,英國的殖民者和日本的侵略者先後來到緬甸,就在這樣一個小國家裡,三個國家的文化相互交融。

二戰期間緬甸的聯邦之父為了利用外部環境來贏得緬甸的獨立,就選擇與日本相互合作,但是克欽人選擇的卻是英國人,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就難免出現本國人攻打本國人的情況。

算是變相的自相殘殺,在有心計的克欽人的鼓動下,中撣邦召集了各個地區的聯邦與緬甸簽訂了歷史性的《彬龍協議》,與克論尼邦一起,共同取得了自治權。

也就這種情況下,緬甸獨立軍與克欽人的兄弟可倫族產生了矛盾,一場大戰之後,克欽人有1800多名士兵死亡,正是因為這個事件,緬甸與克欽人之間的仇恨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後來透過眾民族聯合爭取,緬甸終於從英國手中得到了聯合獨立,自從1948年緬甸獨立之後,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城邦共和國,獨立後的緬甸是一個擁有7個聯邦和1個特區的國家,7個聯邦之間有134個少數民族。

雖然都是由聯邦政府直接管轄,嘴上說被統一管理,在這麼多少數民族的國家裡,又有誰能擔保不出問題,在緬北地區也形成了幾十年來少見的混亂,英國的殖民官員、日本的侵略軍,各種殘兵敗將讓緬北這塊地區接受了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全面滲透。

加上緬甸的這個時候的少數民族仍然處於一箇中立的狀態,緬甸政府要想更好的發展本國經濟或者任何一方面都少不了每個民族的支援,作為回報便承認了克欽邦的自治。

當時的克欽邦的人口大約有160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克欽族人,克欽邦能成為聯邦,也正是克欽人透過緬北各個民族人的後背用陰謀詭計得到的。

侵略始終是民族無法抹除的傷痛,何況在緬北地區各種思想交錯複雜,其背後的兇險也是人盡皆知,在這個地區很多少數民族都跟克欽人一樣是跨界民族,自然會有不少紛爭,時至今日矛盾依然是錯綜複雜,在這個看似和平的團體中,緬甸政府經常和克欽人時戰時和,時打時停,彼此之間經常產生摩擦。

二、 出爾反爾,強制統一

面對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想要統一全國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1962年奈溫軍政府上臺之後,便採取全國統一的措施,想要強制統一緬北地區,對於克欽邦之前的自治權拒不承認,並且採取了大緬族主義。

在這樣一個出爾反爾的國家,克欽人自然也無法人忍受不了這樣的不平等對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克欽邦成立了自己的克欽獨立軍。

在克欽獨立軍裡,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正式的武裝人員,其他的都是民兵,但是卻可以隨時拿起槍來上戰場,在克欽裡,只要年滿18週歲,就必須強制性入伍,只要能在部隊留下就不會讓你成為平民,不能留下的也會成為民兵。

在克欽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隨時隨地準備上戰場,直到60歲退休。一場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之間的戰爭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要想自己不被欺負,自己的槍桿子就要比敵人硬。克欽為了維護自己本聯邦的權利,克欽人還組建了自己的軍工廠,這個軍工廠不僅能夠自己製造出輕武器,還能建造一些殺傷力較大的武器,這樣克欽軍隊就實現了武器的自產自銷,此時的緬北地區可以算是緬甸裡的國中國了。

緬甸以及緬北本來就是民族眾多,加上歷史上各個民族之間都有較深的民族矛盾,在殖民期間,克欽人又成為英國人的幫兇,殘害了很多民族的族人,各個部落之間不僅有著很深的民族怨恨,更是把緬甸搞的雞犬不寧。

在溫奈政府當政時,對待少數民族的地方武裝,政府採取的一些政策一般都是打擊消滅,以暴力來遏制暴力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的更加糟糕,顯然政府軍一直消滅不了民族武裝,民族武裝反而像星星之火,逐漸開始燎原起來,政府軍也只能夠把民族武裝的生存空間壓縮在邊境地區。

到了1988年,前軍政府執政之後,開始逐漸改變以往的民族武裝政策,放棄以暴制暴,開始把解決方式改成何談解決問題,堅持民族和解政策。

前軍透過這種方式很快就取得了溫奈想象不到的成就,多地民族武裝也都與中央政府達成了停火協議,並且在自己的地區實行臨時的自治,緬甸也從那時開始出現了將近20年的相對和平。

克欽獨立軍也基本上放棄了準求克欽獨立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對中央的要求就是允許克欽邦實行高度的自治,終於在1994年,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簽訂了停火協議,前軍政府也承認克欽邦為第二特區。

但是這樣的和平並沒有延續太長時間,在2008年,緬甸的憲法框架發生改變《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在全民公決中透過之後,全軍政府為了徹底解決民族武裝問題,要求擁有民族武裝的聯邦按照新嫌煩對各自武裝進行改變。

改編後武裝成了中央統一領導的軍隊,很多軍事力量較小的民事武裝肯定很快就接受了中央政府的主張,但是力量比較強的民事武裝就堅持自己的立場,想要透過討價還價來換取更多利益,因為改編問題中央政府與聯邦之間分歧嚴重,克欽軍也一直沒有將武裝進行改編。

因為前軍政府在移交權利之前將民族武裝改編任務沒有完成,因此克欽獨立軍仍然沒有向中央政府達成武裝改編協議的民事武裝之一。

後來緬甸克欽獨立軍與政府軍又一次爆發了武裝衝突,雙方在1994年之前達成的停火協議再次失效,雙方雖然在不斷的和談,但是仍然也產生了很多衝突,大家都在懷疑克欽邦是否就是下一個東烏克蘭?

三、 緬北未必能成為東烏克蘭

像克欽邦這樣的情況在世界上也並不是只有緬甸一個國家,在東烏克蘭也有著類似的情況,不同的是東烏克蘭東部的武裝政權並非想要併入俄羅斯,東烏克蘭也只是想要在烏克蘭內部擁有屬於自己的特權,有自己的一番天下。

緬北和東烏克蘭兩者的目的不相同,東烏克蘭只是想要加入俄羅斯,當時的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尤其是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對抗中表現的異常活躍,甚至還想要反殺西方一些國家。

當時的俄羅斯在外交上算是捉襟見肘,烏克蘭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餐桌上的晚宴,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地位不保。

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想要將烏克蘭進行徹頭徹底的換血同化,正好遇上了蘇聯解體,東烏克蘭"殖民"成功是毋庸置疑的,當時烏克蘭東西對立,東烏克蘭想要進入俄羅斯,俄羅斯也想要把東烏克蘭納入囊中,兩者都是自相情願的一種狀態。

反觀緬北,克欽邦獨立是不得已而為之,克欽邦最早也是想和緬族和平相處的,雖然克欽邦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但是在軍事上的投入太大,地方的經濟水平早就落後東烏克蘭一大半。

加上連續的戰爭,當地的人民早就怨聲載道,面對政府的處理方式克欽軍隊也只能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來保全自己的利益。

緬甸跟俄羅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東烏克蘭可以藉此高攀但是緬北地區卻沒有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克欽邦想要從這樣一個國家獨立出來,需要從頭髮展,一旦失去了緬甸這個大國的保護,自己也很難在世界上建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

而且緬甸的民族關係錯綜複雜,不像東烏克蘭那樣有著單一民族的生存方式,如果克欽邦獨立出來在如何面對民族統一和國家和平上面依然是一個難題。

對於克欽邦這樣一個動盪又不夠強大的團體又有誰會去維護?因此,克欽邦成為下一個東烏克蘭這件事,未來應該很難實現。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裡,楚將項燕為何嘲笑秦國先祖,是一顆“玄鳥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