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記載:“建安五年,時(夏侯)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這裡的關鍵詞是”飛知其良家女“,意思是張飛知道她是士族大戶人家的女兒。
劉邦建立漢朝,經過幾代人努力,將政府組織由分封制逐漸轉變為郡縣制的管理體系,原來的功臣武將、同姓宗族形成貴族階層,宗族內讓族中子弟讀書,繼而入朝為官,做官得勢後又推動家族勢力的發展,然後世世代代繼續讀書,延續做官。這些家族把持政權,兼併土地,經營莊園,割據一方,官越做越大,書越讀越多,如果還人丁興旺,門生故吏遍天下,就會形成特殊的家族和勢力集團,甚至壟斷仕途。這樣的家族,就叫士族。到東漢時期,已出現了累世公卿的情況。
譙郡的夏侯氏正是那個年代社會地位比較高計程車族門第,他們與曹氏有姻親關係,還是鄉黨一族,隨著曹魏的崛起,在東漢末年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士族門第門禁森嚴,一般不跟普通老百姓及寒族交往通婚。歷史上真實的張飛並不是殺豬賣肉的屠夫,而是出自書香門第,且家有資財,估計應該是一般不出名計程車族家庭。他本人也擅長書法繪畫,元代畫家吳鎮曾給予過高度評價,而且張飛最擅長畫的,還是美人圖。所以他自然很重視門第觀念,當偶然遇到夏侯小妹,十三四歲,豆蔻年華,自然心中大喜,他知道這是良家女,系士族高門大戶出身,所以趕快抓走了給自己做老婆,是正室,算是高攀門戶,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因此他和夏侯小妹生的女兒後來能嫁給皇帝劉禪做老婆,當上皇后,要是當初找個一般人,估計女兒做皇后的門都沒有。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雖然大家處於敵對陣營,但士族門閥的觀念都是一樣的,雖然戰場上刀兵相見,但沒必要搞的你死我活。而且在大亂年代,為了家族的延續發展,多和一些勢力強大的高門望族結親攀附,抱團取暖,也是有好處的。這就是為了控制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這種事情在三國還是很多見的,比如說諸葛家三個兒子,也分別投了魏蜀吳三家,最後都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彼此間還常有往來,也沒聽說老闆不高興的。
只是沒想到,後來在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黃斬殺。及司馬懿篡魏,夏侯霸投靠蜀漢,皇帝劉禪特意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正是因為張飛的原因,夏侯霸才和劉禪有親戚關係,選擇投靠蜀漢,而不是江東孫家,而且還”殊榮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