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西域小國,漢朝時人口不足兩萬,也就是一個小鎮的樣子。但是,就這一個小國,卻經常出現在後世詩人的筆下。
李白寫了"願將腰下劍,只為斬樓蘭";杜甫寫了"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高適寫了"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辛棄疾寫了"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樓蘭故城遺址
最有名氣的,當屬王昌齡寫的《從軍行》,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傳唱至今。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
樓蘭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中原王朝的人要"斬樓蘭"、"破樓蘭"?
樓蘭儘管國力不盛,但是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中原王朝通向匈奴的交通要道。
樓蘭因為國力弱小,長期飽受匈奴人的欺凌,只得臣服。不光是樓蘭,之前的中原王朝,也經常受到匈奴的襲擾。直到以漢武帝為首的一批神人出現,才開始有所改變。
漢武帝為了狠揍匈奴,決定聯絡匈奴人的世仇月氏國,前後夾擊匈奴。於是便派出張騫出使西域,樓蘭也正式進入了中原王朝的視野之內。
不過,樓蘭王顯然沒被中原王朝教育過,還不太懂事。他只吃過匈奴的馬刀,沒嘗過漢帝國的鐵騎套餐,竟敢不斷截殺漢使。
漢武帝決定給樓蘭來點"肉菜"。
元封三年,漢帝國七百輕騎,把樓蘭摩擦到禿嚕皮,樓蘭王被"請"到長安跟團遊。
見識了長安的繁華之後,樓蘭王明顯被嚇得不輕。回去後,分別向漢帝國和匈奴都送出了質子:你們都是老大,我都惹不起。
漢武帝手下大將衛青、霍去病,也不負眾望,打得匈奴沒有一丁點兒脾氣。
但是,在漠北大戰後,衛、霍等戰將相繼離世,匈奴與漢疆多年不動刀兵。結果這給了匈奴人喘息之機,又開始"記吃不記打",在漢邊境找茬惹禍。
而樓蘭國也是忘了當年長安跟團遊,又投入了匈奴懷抱,幫著他們襲擊漢軍。漢武帝一看,嚯,想約架,這好辦。於是再次以武德服人,把樓蘭王"請"到長安,回顧一下當年的小美好。
於是,此後十餘年,樓蘭不再對匈奴投懷送抱。
▲漢朝長安城
徵和元年,兩次旅遊的老樓蘭王歸西,樓蘭國便向漢武帝請求,讓質子回國繼承王位。
原本這是好事,匈奴質子對長安有感情,回去後外交政策會比較好搞。但是,這位質子在長安表現得有點不太合規,被漢武帝給上了"宮刑",斷子絕孫了。
結果,匈奴人將他們的那個樓蘭質子安歸送回,安歸成功繼承了王位。
▲西漢皇帝世系圖
安歸長期生活在匈奴,從小是被匈奴的武力嚇大的。所以,他當上老大之後,樓蘭全面倒向了匈奴。
從徵和年間,一直到漢昭帝初年,樓蘭頻頻截殺漢使和往來商人,囂張得無邊無際。
此時的漢帝國,漢昭帝剛即位,主基調是恢復生產,不想大動干戈,這讓樓蘭人越發囂張。
此時,又有一位神人出現了,他就是傅介子。
傅介子,漢開國功臣傅寬的曾孫,以大漢駿馬監的身份出使大宛,順路去譴責樓蘭和龜茲國。
按理說,這一路兇險萬分,傅介子最起碼應該大軍隨行。
但傅介子膽識過人,就帶了三十幾個人,連唬帶蒙,在言語上狠狠摩擦了樓蘭和龜茲的國王,讓他們注意點,否則大軍馬上帶著"套餐"過來。
不但如此,回程的時候,傅介子得知匈奴使者正在龜茲,他直接帶人把匈奴使者都幹掉了……純爺們兒!
▲樓蘭女子相貌復原
儘管任務完成得出色,但傅介子認為幹得不徹底,西域各國陰奉陽違,還需要來點硬菜讓他們學習一下。於是,傅介子向霍光請求,帶著上次的原班人馬,再次出使樓蘭,準備給樓蘭王安歸來個大禮包。
傅介子帶著大量金銀珠寶,說是皇帝的賞賜,讓樓蘭王安歸過來簽收一下。安歸當然不願意去。
於是,傅介子直接回話,如果不端正態度就不給了,明天就走,你愛要不要。
幾番心理戰,把樓蘭王安歸直接忽悠到了傅介子的大帳。當看到遍地的財寶,安歸的智商幾乎清零,戒心全無。
等安歸和傅介子痛飲三巡,氣氛高漲之時,傅介子表情神秘,告訴安歸:天子有一密旨,需要傳達給你,請隨我來後帳。
▲絲綢之路
然後,安歸樂呵呵來到後帳時,發現密旨是"幹掉安歸"……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於是,樓蘭全軍投降。傅介子也將樓蘭改成了"鄯善國",樓蘭這個名字成為歷史。
傅介子也成為眾多男兒的榜樣,熱血疆場,為國殺敵。王昌齡就是其中之一,他面對蒼涼的大漠,心中感慨萬分,提筆寫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自戰國以來,中原大地上有多少金戈鐵馬之事,但之所以"斬樓蘭"能讓這麼多文人心潮澎湃。是因為斬樓蘭,象徵著中原王朝面對強大的外族入侵,不懼分毫,不破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