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國河外戰勝,並沒有停歇,立即出函谷關趁熱打鐵。要趁此時機一舉摧毀合縱根基,不使合縱死灰復燃。

戰國合縱連橫路線

秦魏修好

魏國敖倉被毀,對魏國的打擊是太大了。那裡儲存著魏國十之八九的糧食與物資,自李悝實行平糶法以來,敖倉便是魏國平抑物價賑災救荒的寶庫。如今,糧食物資被大火燒燬十之八九,整個敖倉被大水包圍,臨近渡口全部被毀壞,洪水竟然漫遊到了大梁城外。

如此一來,整個魏國的物價在旬日之間飛漲了十倍,糧價更是一日數漲,難以抑制。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本。國倉沒有了糧食,比任何災難都可怕。原來六國有盟約,大戰後其他五國加利償還魏國供應的軍糧與物資,魏國顯然有一筆不小的收益。可如今兵敗山倒,聯軍作了鳥獸散,還統帥子蘭都棄軍逃跑了,六國丞相蘇秦也悄悄回到燕國去了,到五國找誰討糧食去?

秦魏宿敵,魏國對秦國邦交,除了連綿不斷的圍牆,只有兵戎相見,幾曾想過和這個先蠻夷後虎狼的不世仇家修好?即便這次戰敗,魏國君臣想的也只是怕秦國趁勢猛攻,不想激怒秦國君臣,根本沒有想到和秦國修好。可是贏駟卻在這個時候願意和魏國修好,出糧百二十萬斛(10鬥為1斛,1鬥重2.7斤)。兩國修好,魏難便是秦難。從此魏退出合縱。

秦齊修好

齊國在當時應該是除了秦國之外,國力最強的戰國了。天下老二, 最想要的就是老大的讚揚。所以秦國的方針是“可尊其虛號而結好”。兩個國家一東一西,兩不搭界,只要齊國不聯合他國和秦國打仗便了。

如此齊國便避開了最大的尷尬——親秦而開罪五國,絲毫不會因和秦國修好而得罪其他幾國。從長遠說,秦國又不干涉齊國內政,齊國絲毫沒有附庸之嫌,依舊是一個堂堂大國。

秦燕修好

自秦立為諸侯,與燕國來往最少。一是距離遠,中間隔著魏國、趙國、中山國,幾乎從來沒有直接的利害衝突。二是秦燕相輕,相互瞧不起對方。燕國是西周老牌王族諸侯,說秦國是王化未開的蠻夷之邦;秦國是東周開國元勳,說燕國是死氣沉沉的殭屍之邦。同樣是距離遙遠,秦國與齊國聲氣相通,常有使節來往,與燕國卻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一般冷淡。然後恰恰是這個生疏的燕國,卻做了合縱抗秦的發動者,做了蘇秦的根基。

如此一來,秦國想不理睬燕國也不行。燕國疲弱,燕國遙遠,燕國經常沒有動靜,去對付這樣的一個疲弱而又抽搐不定的國家。唯一的辦法,就是籠住他安撫他,使他不要瞄準著秦國抽冷子發瘋。選擇最古老,又最可靠的方法,秦燕聯姻。求親修好,永不為敵。

秦趙修好

趙國正在疲軟凋敝之時,老趙王在聯軍大敗之後病逝,新太子剛繼位。深恐秦國和老冤家燕韓魏聯手進攻趙國。現在趙國的當務之急,是要穩住秦國這個最強大的敵人,以求度過新老交替這道關口。

但這個對秦國也是一件好事,趙國一靜,秦國東北兩面全無戰端之憂,便可全力化解楚國這個背後大敵。兩國很開心的訂立了互不犯界的盟約。

秦楚大戰

春秋戰國的傳統,只要主動割地,哪怕是天大的仇恨都能化解。秦國願意歸還楚國的房陵三百里故土糧倉,楚國卻不要。也就是拒絕議和,要打戰。

楚國擁兵二十三萬(八萬新軍,十五萬丹水谷守軍),秦國舉國只有不到二十萬。兩軍在丹水谷地展開大決戰,丹水谷地在秦國的武關東南,既是楚國的西北大門,又是秦國的東南大門,歷來是秦楚兩國兵戎相見的老戰場。

然而,楚軍大敗,二十三萬大軍一夜之間被秦軍消滅,秦軍死傷也達六萬之多,實為慘勝。殘陽之下,方圓二三十里的山塬上,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屍體,混雜著支離破碎的戰車,鮮血淋漓的戰馬,絲縷飛揚的戰旗。

作為六國合縱一方,是徹底失敗了,非但沒能扭轉楚國,反而使其餘五國更加離心。秦國,同樣是失敗了,最終也還是沒有避免一場惡戰,竟前所未有地折損了六萬新軍銳士。楚國更是最大的輸家,朝局大亂新派湮滅且不說,積數年心血所訓練的八萬新軍還同兩三萬老軍,也全數賠了進去。同時還結下了一個最兇狠強大的仇敵,將無可避免地永遠不得安寧。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彈個琴,司馬懿為何就退兵了?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