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上一期的文章中講到了北宋歷史上一件意料之外,但是又情理之中的事情:蜀地叛亂。

建國三十年,作為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北宋僅僅經歷兩任皇帝就要面對這樣大規模的叛亂,實在出乎了宋太宗的意料,叛亂伊始,宋太宗就開始召叢集臣,商議平叛。

但問題是,當宋太宗遠在開封商議對策的時候,蜀地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王小波和李順的叛亂席捲了整片蜀地,儼然有成為割據政權之勢。

宋太宗該如何應對?

起義叛軍,席捲蜀地

我們上一期文章講到起義的積蓄和最後的爆發,王小波瞬間積攢了數萬人規模的起義軍,在佔據彭山之後,起義軍繼續北上,攻打江原。

江原的守將張玘是一個飽讀兵書的人,至少也是一個熟讀三國曆史的人。他看到起義軍聲勢浩大,一看自己手下這群歪瓜裂棗,感覺不能抵擋,於是就來了一個升級版“空城計”。

他開啟城門,端坐在那裡,儼然一副諸葛亮彈琴的樣子。不過他這個“空城計”是升級版,他還安排了一大群弓箭手埋伏著,以防萬一。

顯然,張玘高估了起義軍的文化水平,在那個還沒有《三國演義》的時代,老百姓顯然不是很瞭解三國故事,王小波也沒有司馬懿的謹慎,一看到宋軍城門大開,王小波樂壞了,帶著人就開始衝鋒。

張玘一看王小波這不怕死的愣頭青,居然不吃空城計這一套。但是也沒辦法了,來都來了,又有什麼辦法呢?等到起義軍進入弓箭射程中,張玘下令萬箭齊發。

箭如雨下,王小波當場中箭,一箭射中額頭。但是王小波忍痛堅持指揮,再加上他的妻弟李順帶領著支援部隊趕到,兩軍合兵一處。由於宋軍人數比較少,再加上城門大開,起義軍一鼓作氣衝入江原城,斬殺張玘。

但是起義軍的首領王小波最後也因為這次戰鬥中的箭傷過重,不治而亡。他的妻弟,李順接替了他的位置,繼續率領起義軍在蜀地擴張勢力。

李順接過王小波的起義大旗後,隨著起義軍的勢力逐漸壯大,李順覺得時機成熟,於是就順理成章建立了大蜀政權。

我們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只要守住劍門關,李順在蜀地穩定下來,大蜀政權發展成一個割據政權並不是什麼難事。

可就恰恰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順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也是這個致命錯誤,導致了他最後的失敗。

忽略劍門關,入蜀門戶洞開

我們先不說李順作為土生土長的蜀地百姓,哪怕是擁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劍門關對於蜀地的重要性。當時蜀地已經幾乎全部都在起義軍的手上,包括成都在內的重要要地也都在李順手上。

可李順就恰恰忽略了劍門關,實際上宋軍當時只有幾百個人守衛劍門關,但是在起義的一年間,李順居然從來就沒有派人攻取劍門關!

只能說,李順這一年太順利了,膨脹了。當大宋平叛的軍隊從中原出發,李順收到訊息之後,李順才如夢方醒,想到蜀地門戶劍門關還在宋軍手上,於是他就派幾千人攻打劍門關。

李順就這樣,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派兵太少!看似幾千人攻打幾百人是小菜一碟,可恰恰就因為劍門關的易守難攻,極大地延遲了拿下劍門關的時機。

而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說來也巧,原本守衛劍門關的上官正已經快堅持不住了,結果就恰恰在這個時候,意外之喜出現了。從成都方向突然出現了幾千宋軍,一下子扭轉了戰場的局勢。這支宋軍是怎麼出現的呢?

其實這支宋軍是逃命逃過來的:成都監軍宿翰在成都打了敗仗,把成都丟了,帶著幾千敗兵想從劍門關跑路,結果跑著跑著就正好遇到攻打劍門關的幾千軍隊,這下好了,戴罪立功的機會來了。

因為李順坐擁十幾萬人,但只派了幾千人攻打劍門關,結果在宿翰和上官正的夾擊下,起義軍大敗,最後剩下三百敗兵逃回成都。

這下好了,等到北宋的平叛大軍來到蜀地的時候,那叫一個驚喜啊!原本都以為劍門關只有幾百人駐守,早就丟給起義軍了,至少要死個幾萬人才能拿下的劍門關,結果現在還在自己手上。

自此,北宋平叛大軍就得以在蜀地長驅直入,湧入劍門關。

久攻梓州,大勢已去

當然,在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會問了,不是說李順有好幾十萬的軍隊嗎?李順只派了幾千個人攻打劍門關,那他的大軍去哪了呢?

攻打梓州去了,當時宋軍在蜀地的敗兵都往梓州逃命,起義軍就一路追殺,在這個時候李順就決定,一定要拿下梓州,將蜀地宋軍的殘餘趕盡殺絕。

於是李順就派遣他手下的得力干將相貴,帶領著20萬軍隊攻打梓州。可問題就出現了梓州上,確切的說,問題是出在了梓州守將張雍身上。簡單來說,就是因為這個張雍太牛了。

早在李順等人一年前開始起義的時候,張雍就非常明智地判斷了戰爭未來的走向,在這一年間張雍不斷加固梓州的城防,囤積物資,訓練士兵。

等到相貴帶著二十萬人到梓州的時候,張雍早就已經以逸待勞許久,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起義軍發起進攻。

相貴帶領著20萬大軍來到梓州城下之後,相貴敏銳地感覺到梓州城並不是能夠輕易拿下的,為了減小傷亡,相貴心生一計。

他找來一大堆老弱病殘,連鎧甲都不穿,就跑到城下,也不攻城,就幹一件事情:罵人!希望藉此機會能夠把梓州城內的守軍逼出來,一舉殲滅。

結果張雍完全不吃這套,別說是罵人了,哪怕起義軍把他全家老少,祖孫十八代全罵了個遍,張雍眼睛都不眨一下,堅守不出。

相貴沒辦法,文鬥不行只能武鬥,不斷強攻梓州城,這一攻,就攻了八個月。

在這八個月裡,王繼恩率領的中央平叛軍已經在蜀地長驅直入,連續收復蜀地的各個州縣,還派遣一支軍隊從背後偷襲相貴,與梓州守軍裡應外合,把20萬起義軍徹底擊敗。

自此,李順起義軍大勢已去。

成都被破,鎮壓成功

因為劍門關的戰敗,梓州城的久攻不下,起義軍已經丟失了最有利的戰略時機,大規模的北宋精銳進入蜀地,長驅直入之後,很快成都被圍,成為了孤城。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就不用多說了,起義軍和宋軍比起來,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戰鬥力,亦或者是武器裝備上等等的諸多方面都相差甚遠,即使起義軍英勇抵抗,十萬成都守軍戰死三萬,最後也沒能抵擋宋軍的進攻,起義被鎮壓。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起義軍首領李順最後的結局,其實歷史上是有三種說法的,第一,成都守衛戰中戰死;第二,成都被破前,李順化妝成和尚跑路成功;第三,李順被押解到開封的路上被處死。

但其實不管到底李順死沒死,跑沒跑,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成都被破後,李順作為起義軍首領的身份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歷史舞臺。因為他的指揮失誤,起義軍失去了大好局面,最後被鎮壓。

自此,北宋初年一場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鎮壓。我們用了兩篇文章的篇幅詳細地給大家介紹了這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當然,這場起義的鎮壓也耗費了宋太宗最後的精力,在起義結束的第二年,宋太宗趙光義駕崩,享年59歲。

一切煙消雲散,功與過但憑後人評說。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今日匈牙利無險可守的邊境線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