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位於多瑙河盆地之中,但盆地四周邊緣皆處於鄰國的控制之中。面對四鄰居高臨下之地理優勢,匈牙利在國土安全保護方面確實壓力山大。那麼匈牙利的邊界一直都是如此嗎?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但匈牙利之邊境線並非初始就處於如此不利的境地,實則有史以來大部分時間內,其幾乎控制著整個多瑙河中游盆地。那麼為何會變成今日之邊境線呢?這實則是一戰的結果所致。一戰時期,匈牙利作為奧匈帝國之一部分參與戰爭,最終戰敗。由於匈牙利是奧匈帝國之兩大主導實體之一,戰後國土遭到肢解。按照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民族自決的方案,匈大片國土被劃給周圍鄰國,或獨立成另一國。最終在美英法的主導下,匈牙利形成了今天的模樣。
在匈牙利王國時期,其為一獨立王國。彼時其幾乎控制整個多瑙河中游盆地,乃東南歐洲之一強國。那麼其緣何成為奧匈帝國之一部分,參與人類首次世界大戰的呢?要回答此問題,我們需要回到四個世紀之前的16世紀,從當時之歷史中方能找到答案。
歷史上在匈牙利這塊土地,各種民族、帝國來了又去。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在此生活的族群,是凱爾特人。繼之而來的是羅馬帝國,帝國晚期以哥特人為代表的日耳曼人來到這裡。其後是追擊他們的匈人,匈人以此為基地建立了匈人帝國,今天的之匈牙利即得名於此。匈人帝國崩潰後,這裡又成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混居之地。百年之後阿爾泰語系之阿瓦爾人(有學者認為其與中國史冊中的柔然人有關係)到此建立起阿瓦爾汗國,汗國幾乎統治了整個多瑙河盆地。兩百多年後,阿瓦爾汗國被查理曼破滅,這一地區陷入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紛爭之中。
公元898年,馬扎爾人來到於此,結束了這裡的紛爭。馬扎爾人在此建立起自己的王國,此為匈牙利王國之始。匈牙利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關係密切,其地位介於盟國和附庸之間,其君主常由神羅皇帝兼任。同時匈牙利與波蘭也有親密關係,幾度建立共主邦聯。公元十三世紀匈牙利曾遇蒙古遠征軍重創,所幸蒙古軍並未在此久留。
公元十六世紀是其歷史之轉折點,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入侵匈牙利,神羅、波蘭、匈牙利三方聯軍與其大戰,不幸戰敗。戰後匈牙利被一分為三,分為土屬匈牙利、奧屬匈牙利和土耳其附庸國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哈布斯堡家族在1526年首次成為匈牙利王族,其後匈牙利王位在哈布斯堡、巴托里、拉科西三大家族之間流轉,但在1699年之前誰也沒有真正統治過匈牙利全境。
公元1699年,奧地利擊敗奧斯曼帝國,兼併了土屬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匈牙利王國重新統一。匈牙利在此後長期與奧地利組成共主邦聯,其國王由維也納的哈布斯堡皇朝君主兼任,之後匈牙利的統治權利長期掌握在奧地利貴族的手中。19世紀初,拿破崙興起,奧地利在與法蘭西帝國的戰爭中遭受重創,哈布斯堡家族在匈牙利的統治遭到削弱。受法國大革命影響,匈牙利民族意識覺醒,在1848年歐洲大革命中掀起獨立運動,後遭奧地利和沙俄的聯合鎮壓,不幸失敗。
匈牙利獨立運動雖遭鎮壓,但卻並未平息,反而愈形高漲。1868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再遭重創,對匈牙利的統治癒發力不從心。為了挽救哈布斯堡家族在匈牙利的統治,約瑟夫一世將奧地利帝國改成二元制的奧匈帝國,以爭取匈牙利貴族的支援,奧匈帝國自此建立。奧匈帝國立國後,在奧地利和匈牙利貴族的推動下,積極向巴爾幹半島擴張,由此引發與俄國的尖銳衝突。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遭到塞爾維亞狂熱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殺,史稱“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向塞爾維亞發動進攻,之後雙方盟友俄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相繼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經過四年多的戰爭,奧匈帝國所在的同盟國一方戰敗。戰後,在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建議下,奧匈帝國在民族自決的名義下被肢解。
作為奧匈帝國的兩大主體的匈牙利王國,也未能逃脫被肢解的命運。以羅馬尼亞人為主的特蘭西瓦尼亞被劃歸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和薩伊伏丁那被劃歸南斯拉夫,斯洛伐克獨立與捷克組成聯邦。匈牙利王國只剩下多瑙河盆地中部的民族聚居區,連匈牙利人居多數的特蘭西瓦尼亞東北部也被迫放棄,其國境線演變成今天這種無險可守的尷尬局面。可見匈牙利今天的這種不符合地理地形的邊境線,是戰爭失敗的結果,並非自然形成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