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離世後裹草蓆寒酸下葬,300年後墳墓被挖開,眼前一幕令專家難以置信!
引言: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眾所周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曾出現許許多多的清官,一生為民服務,清正廉明,譬如海瑞、包拯一樣,也因為這樣的人物,才得以讓時代進步,百姓安居樂業,而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清官,生前軍功卓絕,離世後裹草蓆下葬,百年後墳墓被挖開,竟然出土十億珍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喪葬文化:
值得一說的是,在古代,由於深受儒學思想薰陶,對於“死者為大”的概念比較嚴重,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凡是有故人去世,隆重的葬禮是必須的,即使是家境貧困的百姓,也不會吝嗇喪葬的費用,然而卻有這樣一位人物,離世之後竟然草蓆寒酸下葬,那麼這位人物究竟是誰?
抗日寇王士琦:
說起王士琦,或許很多人並不熟知,但值得一說的是,在明朝抗倭戰爭當中,王士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王士琦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的作風,也深受百姓愛戴,根據史料中記載,王士琦出生明朝,在萬曆十一年的時候入朝為官,期間幹過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知府、按察副使、佈政,在任期間,一心為民服務,深得百姓擁護
根據黃仁宇先生著《萬曆十五年》書中記載,雖然的當時明朝四海昇平,沒有戰事,但是在萬曆二十年的時候,倭寇關白豐臣秀吉代表封建主和商人,大肆擴張土地,進而東征西討,十八萬大軍從釜山登陸,一路勢不可擋、聽聞此事,明朝皇帝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率部大舉援朝,雖然扭轉戰局,但是倭寇比較狡猾,一方面假裝降和,另一方面再次增兵
對於這樣的局面,明朝皇帝再次集結重兵支援,而這次還派出了一名文韜武略的監軍參政王士琦,雖然,歷史資料上並未對他有過多記載,但此人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說,從以誘敵之法,調出了敵軍,然後焚粟林,奪曳橋,直逼倭寇老巢,最後乘勝追擊,讓倭寇節節敗退,在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就在危機重重的時候,王士琦不僅沒有撤退,甚至還公開表示“兩軍對壘,作為監軍的先走了,軍隊還能有鬥志和戰勝的勇氣嗎?今天只以死報國,誰再有異議,立斬”此話一出,士兵們鬥志高昂,將局勢再次反轉
據說,王士琦凱旋迴歸之後,根據《章安王氏宗譜》書中記載:“士女老幼爭以壺漿勞師,歡呼加額,引裾隨行”,側面能夠看出王士琦深得民心,當然了除了軍事政績上,王士琦個人生活上也比較節儉,甚至將自己的俸祿捐出救濟百姓,而就這樣一位人物,因為積勞成疾病死在山西
窮困潦倒草蓆下葬:
據說,在王士琦去世之前,因為所剩不多的銀兩都用來治病,導致家中窮困潦倒,就在王士琦死後,作為一國功臣,本以為能夠風光安葬,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然只裹了一層草蓆下葬,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數百年之後的一次考古工作,王士琦的墓穴被挖掘出來,專家對墓室進行考究的時候發現,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竟然價值十億之多,難道歷史上的王士琦並非清官?
後來,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實際上在王士琦草蓆入葬的訊息,傳入崇禎皇帝耳中的,面對這樣一位貢獻頗多的人物,葬禮居然如此草率,不禁感嘆不已,對此,後來崇禎皇帝下令不僅翻修王士琦的墓陵,甚至還賞賜了不少金銀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