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7週年。毛澤東一生經歷過許多挫折,但始終樂觀,為革命和建國事業奮鬥一生。毛澤東第一個妻子楊開慧被敵人殘忍殺害,他與楊開慧的三個兒子流落街頭,一個遺落了,一個因為頭部受到打擊終身受制,而惟一的兒子岸英在朝鮮為國捐軀。毛澤東聽聞岸英犧牲後,沉默良久,他說,毛岸英是抗美援朝戰士中的一位,應該和其他戰死的戰士葬在朝鮮,不能搞特殊。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戰爭非常多,歷史記載就有不少,死掉的人也很多,那這些人的屍骨都哪裡去了呢?有沒有像今天一樣修建墓園呢?

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問題擴充套件下,古代(按照考古學年代劃分,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線是1840年)的人其實都死了,那麼這些人的屍骨都去哪兒了?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屍骨已經被自然原因(河流改道、地殼運動、風雨侵蝕、動植物毀壞、微生物分解等)和人為原因(建造、耕種等)等所毀壞消逝重回自然了。留存到現在的古人遺骨佔死去人類的總和的比例本來就小,戰役中死掉的人也應該按比例縮小。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第一,在戰爭中死掉的人類遺骨留存到現在的實際數量較少。

1.大部分戰爭發生在溫度和溼度較高,不適合屍骨儲存的地方。

我們來看看200mm等降水量線和400mm等降水量線,一般來說,200mm以下的廣大西北地區屍骨儲存較好,還可以形成木乃伊;200-800mm的地方儲存的還行,長平之戰的遺骨就是在這個區域;800mm以上保留下來的屍骨大部分是明朝清朝人的,1600mm以上的高熱高溼,嗯,大家可知道上世紀40年代安葬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遺骨,不到100年就已經開始碎爛了。而隨著經濟中心的南移,戰爭也越來越多的發生在人口稠密、更加溼熱、不利於屍骨儲存的地區。

長平之戰遺骨發掘現場

2.我國曆史上很少有戰後收斂戰士遺體的習慣,並且在很多情況下也沒有條件這樣做。古代戰場戰死計程車兵屍體要麼暴露在地表,要麼只是簡單的埋藏在地表淺層,非常容易毀壞。

第二,就算屍骨儲存下來了,因為缺少標誌物,也很難找到。

一般墓葬會挖較深的坑,使用了棺材等葬具,有隨葬品,上面還會有封土和墓碑等物,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更多跡象可以被人們找到。而戰爭中被隨意掩埋的戰士,想在祖國遼闊大地上尋覓蹤跡可謂非常難,再加上很多戰役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準確的位置,或者這個位置在哪兒已經很難考證。

第三,就算找到遺骨了,辨別是不是和戰爭有關也不那麼容易。

近代戰場遺址挖出的遺骨可以依靠和遺骨一同出土的物品特別是不宜腐朽的金屬物來辨認,比如紐扣、子彈、徽章等等來辨別遺骨身份,並進一步進行遺骨分析。

但假設我們無意中發掘到了一些古代戰場士兵的遺骨,又有多少沒有腐朽的東西讓我們來辨認呢?在冷兵器盛行的古代,金屬是非常珍貴的,即使是戰死計程車兵,一般情況下他的兵刃也會被活著的人拿去使用。如果不是專業人士發掘,恐怕很難辨認遺骨的性質。

第三,我們來對比一下近代戰爭中死掉的人都哪兒去了,或許會對這個問題有所啟發。

有墓葬的就不說了,主要看看大屠殺叢葬坑遺址和戰役發生地遺址。

先來看看大屠殺性質的遺址。

1.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遺骨。

經歷過4次發掘,發現不少遇難同胞遺骨,儲存狀況一般。

2.位於哈爾濱的731部隊遺址

肯定有不少同胞遇難了,但最近的考古發掘沒怎麼發現人類遺骨,應該是被日軍焚燒或用其他方式處理掉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很多屍骨就被焚燒了。

3.遼寧阜新勞工萬人坑、內蒙古萬人坑、山西萬人坑等

都是日軍殘殺同胞留下的,規模較大,有些地處偏僻,位於比較乾旱寒冷的北方,屍骨儲存狀況還好。

再來看看純粹的戰爭發生地遺址,近代的戰場遺址雖然被發現的數量變多了,但是發現大規模人骨的並不多,能找到的一般是進行埋葬、立了墓碑、規模比較大、位置比較偏遠、有對戰爭位置記載比較準確的資料可供參考的遺址。

1.甲午海戰致遠艦的考古發現

去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沉沒的致遠艦在海里找到了,但是海洋環境更不利於人骨儲存,所以這次沒發現人骨。

2.韓國抗美援朝志願軍遺骨發掘

抗美援朝戰爭死在韓國的志願軍遺骨被韓國發掘送回國。由於位於北方,戰役位置記載清楚,遺骨比較容易找到,儲存狀況還可以。

3.緬甸中國遠征軍遺骨發掘

考古學家進行了發掘,由於緬甸高溼高熱,遺骨儲存狀況很差,很多都碎成一截一截的。但規模大、數量多,可見當時戰爭之慘烈。與此同時,還出土了不少可以用來辨認身份的徽章、紐扣、鋼筆、子彈等等物品。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精讀系列第四十一篇:金朝滅亡之“消失的國家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