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國史大綱·第六篇》),宋王室有三個歷世相傳的家訓,
一、收復燕雲十六州,
二、不讓軍人執掌政權,
三、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武人一頭,
公元936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三年後就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對宋朝至少意味著兩件事:
1、內心永遠有個統一的夢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的情結,自從始皇帝一統華夏,這個情結就再也揮之不去。
無論王室還是士人,都把一統天下作為己任,豈會允許燕雲十六州劃給異族?
從柴榮到趙匡胤,再到趙光義,都曾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卻無一例外的失敗,
從此,“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僅僅是宋王室的家訓,更是華夏民族的祖訓,一定要收回來!
2、失去了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有著絕對的優勢,而遊牧民族的騎兵更是獨步天下。
燕雲十六州在,可以作為與遊牧民族的一個戰略緩衝區,燕雲北部的長城和五關還能構成牢不可摧的人工防線,
燕雲十六州不在,則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飲馬黃河,直接對宋王朝的國都構成威脅,
靖康之難,就是金人直驅南下,攻入了北宋的首都,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要收復燕雲十六州,或者只是防禦遊牧民族的入侵,宋王朝就不得不養兵,養重兵,
這就涉及到宋王室的第二個家訓: 不讓軍人執掌政權,
宋的創始人趙匡胤,是親身經歷了五代十國亂世的,甚至他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也是軍人擁立才做了皇帝,
正因如此,宋王室特別注意,絕對不讓軍人掌權。從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開始,軍人的權力就被剝奪,在整個宋王朝再也沒有軍人可以掌握政權。
既要養重兵,又不讓軍人掌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會發生什麼呢?
1、兵越來越多
僅以一圖說明:
《國史大綱-錢穆》
2、錢越花越多,還沒鳥用
太祖因怕兵卒驕惰,故定禁兵分番戍宋郡縣。然三歲一遷,即無異出征。故雖在平時,而軍費時時等於征討。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人越來越多,戰鬥力卻越來越低,
是不是形成一個死迴圈?
宋王室不能蕩平北寇,那就必須花錢養著這些兵,但又不能讓軍人掌權,怎麼辦?
這就是宋王室的第三個家訓: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武人一頭,
有多優待呢?簡單說,錢多、事少、恩蔭,
錢多:宋朝當時有種說法,“恩逮於百官,惟恐不足;財取於萬民,不留其餘”,好傢伙,把老百姓的財貨都拿過來,給了百官,還擔心不夠!
事少:宋朝優禮士大夫,極少貶斥,誅戮更屬絕無。
恩蔭:蔭子蔭孫,乃至於蔭其親,蔭大功親,甚至蔭及異姓親,乃至門客。恩蔭給子孫尚可理解,恩蔭給門客,這是有多優待!
在宋朝,甚至有人說“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出強寇,凱歌勞旋,獻捷太廟,其榮無以加。”,
一個人中狀元,比收復燕雲十六州還來的榮耀!
在這三個家訓的作用下,冗兵、冗官成為宋之頑疾,必除之而後快!也正是這些負擔,讓宋對外不振,對內又終年鬧窮,而且是越來越窮,窮不可支,
這可能就是宋朝羸弱的根源所在吧。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期待士人的覺醒,
在宋朝有兩次著名的變法,即是士人覺醒的代表:
1、范仲淹的慶曆新政,
2、王安石變法。
我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