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熱播歷史大劇《大秦賦》第78集中,齊國丞相後勝苦苦哀求齊王建要堅決抗秦,說自己過往雖然聽信秦國,現在國難當頭,追悔不已,已經轉變想法,希望齊王建能夠聽從他的建議。
劇中離秋是秦王嬴政的夫人,也是齊王建的妹妹,親自前往齊國勸說齊王建投降:假如此時投降,還可以拿到秦國五百里封地,並保留齊祀。後來齊王聽從後勝的話,暫時將離秋軟禁。
筆者看完這兩處情節,想澄清一下:
1、史上齊相後勝是投降派,不是主戰派;
2、齊國主戰的另有其人,是即墨大夫;
3、秦國並沒有派遣離秋去齊國,而是派了一個叫陳馳的人。
後勝:投降派?主戰派?《大秦賦》中說後勝後悔當初親秦的做法,現在堅決抗秦,引用的應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
這裡說齊王建和後勝在齊國西部邊界駐兵,沒有和秦國溝通,如此看來,後勝真的是改弦易張、主張抗秦麼?
並非如此,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又記載:“四十四年,秦兵擊齊。齊王聽相後勝計,不戰,以兵降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和齊王建四十四年為同一年,即公元前221年)
這裡說的更明確吧?齊王建聽從了丞相後勝的意見,沒有作戰就率領軍隊投降秦國。
由此可見,丞相後勝從始至終都是投降派,並沒有改變主張。
那這裡又有一個疑問了,齊國確實沒有一開始就投降,發兵駐守西界應為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也記載:“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於共。”秦軍打到了臨淄,齊王建這才投降,那麼齊國內部主張抗秦的究竟是誰呢?
即墨大夫才是齊國的主戰派《戰國策·齊策六·齊王建入朝於秦》記錄了一個小故事可以幫我們瞭解誰才是真正的主戰派。
齊王建想去秦國朝見秦王(應是聽從了後勝的主張),臨淄城門司馬攔住齊王,問他:“我們是為社稷立王,還是為大王您個人立王呢?”齊王回答:“為了國家社稷。”司馬說:“既然如此,您又為何要拋棄社稷到秦國去呢?”齊王聽後,掉頭回宮。
即墨大夫知道齊王聽從了城門司馬官的勸告後,認為齊王還有謀事的可能,於是進宮拜見齊王。他對齊王建議:聽說趙、韓、魏、楚四國的官員不願為秦效力,趙韓魏三國官員在阿城和鄄城聚集數百人,楚國原來鄢、郢的官員在齊國南城聚集數百人,大王可以將他們收攏,給他們百萬士兵,讓他們分別攻打秦國東邊的臨晉關和南邊的武關。
這個建議其實是合理的,齊國兵多而少良將,即墨大夫的建議是想讓齊國收納原來六國的人才,為抗秦事業添磚加瓦,可惜最終齊王建並沒有採納。
史上並不是離秋出使齊國,而是陳馳此事同樣在《戰國策》中有所記載。
齊王沒有采納即墨大夫的建議。秦國又派了陳馳誘使齊王入秦,假裝答應給齊王五百里土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的話卻信了陳馳。到了秦國之後,嬴政把齊王流放到共邑,處在松柏之間,最終活活餓死了。
當時齊國有人作了首歌謠:“松樹啊!柏樹啊!讓齊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些能言善辯的說客啊!”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同樣有所記錄:“故齊人怨王建不早與諸侯合從攻秦,聽奸臣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
後勝不可用,早年君王后有所指,可惜沒說出來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齊國一直是這副德性,怎麼還能平安這麼久呢?這其實涉及到齊王建的母親君王后——一位眼光很好的奇女子。
齊王建的爺爺是著名的齊湣王,那個想和秦昭襄王一起稱帝的男人,後來被蘇秦坑了,燕國樂毅率領六國伐齊,差點就亡國了。他有個兒子法章流落民間,被太史敫女兒瞅中了,覺得此人非凡,就和他私通。
後來法章被立為齊王,太史敫女兒也成了王后,稱為君王后。法章在位十九年後去世,又傳位給了兒子建。君王后很賢明,對待秦國的事務很謹慎,和其他諸侯國保持良好關係,因此齊王建能夠四十多年沒有遭受戰禍。
君王后去世離齊國滅亡其實已有二十八年。她去世前曾經想要留下遺言,建議齊王建任用某位賢人。可惜年老記憶差,等齊王建把筆和木簡拿過來時,君王后卻說:“我已經忘記了。”
君王后死後,後勝才擔任了齊國相國,並接受了秦國間諜的很多金、玉,坐視秦滅五國而不救援。假如君王后能夠將心目中認為的良相寫出來,齊王或許不會任用後勝,或許就不會出現五國滅亡、齊國視而不見的情況,嬴政能否如此迅速拿下六國,也是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