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留美幼童留學美國是李鴻章、容閎等人推動的,因而,起初,李鴻章也對留美幼童表現出了積極的支援態度。但是,幼童到美國後,剪辮易服,不尊重長官,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對,李鴻章也成為攻擊的物件。1880年後,李鴻章在朝廷受到保守的清流派政敵的攻擊,一貫反對留學事業的保守派把攻擊留美幼童的聲勢推向高潮。

國內保守勢力的攻擊,朝廷也諭令他調查幼童在美國的情況,李鴻章的立場禁不住也動搖起來。李鴻章態度的變化,應該說是同他的功利心態相呼應的。最初,他表明支援幼童留美,有著很強的功利主義色彩。他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中說:

出洋後,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課以孝經、小學、五經及國朝律例等書,隨資高下,循序漸進;每遇房、虛、昴、星等日,正副委員傳集各童,宣講《聖諭廣訓》,示以尊君親上之義,庶不至囿於異學。[1]

在李鴻章看來,中國禮制傳統、科舉等文武制度,遠遠優於西方,具有戰無不勝的力量,只是在軍事技術、武器裝備上不及西方。他在致總理衙門的原函中說,“中國文武制度”不可動搖。他主張遵循儒家傳統的治國方略,內修政事,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帝制統治秩序。但是李鴻章又十分讚賞西方的軍事技術。因而,他主張學習外國的先進軍事技術,引進武器裝備,進而造就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

李鴻章的確發現了大清國被動挨打的要害,為中國從冷兵器時代到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的轉變開了先河。但李鴻章主張如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所提出的“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主張,學習西方要中學為體,他把中國傳統禮制看作“本”,[2]他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看作“末”,認為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在治理國家,實現富強的方略中,僅是“治標”的性質,目的還在於固本,即維護體制傳統。

這不僅是李鴻章的觀念,而且是大清國官員中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即便是很早就開始呼籲在中國實施議會政治的鄭觀應,在談到向西方學習時,也持相同的觀點。

迴歸到留美幼童的問題上,幼童們在美國的學習是中西兼顧,朝廷同意派出幼童到國外學習,其目的是以補時艱,學西人之長技,實現自強。容閎極力推動留學事業,他也有一個願望,待有一天,這些幼童回國後將締造一個春意盎然的中國,相似的目的和願望,幼童要報效祖國,學習中文也是必需的。陳蘭彬、吳嘉善之所以對留美幼童指責,攻擊。根本的原因是幼童們改穿洋裝,剪辮子,加入基督教。而實際上,陳蘭彬與吳嘉善還有一個不滿是,在他們看來,這些幼童身在美國,全然忘了上下尊卑的禮儀傳統。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1879年,吳嘉善初到美國時,召集幼童們集中訓話。幼童們在接受訓話時,竟然敢於直視吳嘉善的面孔,而不行跪拜之禮。對於見到官長的跪拜之禮,其實幼童們甚為反感。容揆後來的回憶文字中說,“吳子登對於我們膽敢直盯著他的臉的行為感到震驚,居然還敢對他嘴裡說出的話不言聽計從。”[3]容揆想到自己將要回到不厭其煩地行跪拜之禮的故國,他的逃跑就變得不足為奇了。

李鴻章也無法原諒幼童們無視中華禮制,見到官長竟然不行跪拜之禮,這無疑是對延續了幾千年的王朝意識形態的背叛。功利的李鴻章並不需要先進的思想理念,他所需要的,是所學能夠直接給國家富強帶來利益。但幼童們一到美國,耳濡目染、生活、學習中對西方風土人情的接觸,使得他們漸漸蛻變成開啟新時代的新公民;李鴻章們戴著傳統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既看不到新思想新觀念的優越性,自然更無法認可。這樣,留美幼童的命運便可想而知。

[1] 《幼童出洋肄業事宜折》見《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篇》,第9頁。

[2] 《率西學議·馮桂芬集,馬建忠》第 84 頁,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3]錢鋼、胡勁革,《大清留美幼童記》第 87 頁,香港中華書局 2004 年版。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羅馬人是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