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對於晚清中國留美幼童,李鴻章最初是持支援態度的,但是,朝廷中的保守派大多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態度動搖。李鴻章對留美幼童由支援到態度動搖,使得朝野間對留學事業的反對之聲甚囂塵上。就連曾經支援留學生的恭親王奕也對留美幼童持反對態度。於是,朝廷責令李鴻章等查明此事,對洋局劣員分別參撤,對留美幼童要嚴加管束,如有加入基督教的就將其撤回。李鴻章立即致信容閎,批評他嚴重失職,要他今後少管留學生事務,同時命令陳蘭彬、吳嘉善等“設法整頓”留美幼童,但又要他們以大局為重,勿因個人積怨將事態擴大。
一直矇在鼓裡的容閎此時才知道陳、吳等人告了他和留學生的黑狀,憤怒異常,趕緊給李鴻章寫信說明真相。他說,吳嘉善在美國舉止荒唐,性格乖張,常常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樣的人實在不適合出任留學生監督。但此時在美國的陳蘭彬、吳嘉善不顧李鴻章要顧全大局的規勸,在位於華盛頓的公使館官邸裡密商撤回留美幼童事宜;在國內,朝廷受保守派的影響,也認為留美幼童問題嚴重,預設陳、吳等人的所作所為。
留美幼童
1881年初春,吳嘉善致電李鴻章,說撤回留美幼童應從快從速,拖延下去非國家之福。並說自己將帶二三十名學生先期回國。李鴻章接電後,雖不贊成,但也表示留美幼童“如真無功效,弗如及早撤局省費”。[1]李鴻章的意思是說,留美學生如果真的不能達到為朝廷效力的目的,那就撤回吧。這樣也可以為朝廷節省一些費用。此時,朝廷已經深受陳蘭彬、吳嘉善等人的影響,認為,學生們存在的問題,容閎有很大責任。朝廷的責難,讓容閎又氣又急,擔心幼童真的撤回,自己的願望,付出的心血將付之東流。因而,他四處奔走,拜訪、聯絡美國社會各界名流、官方政要,希望透過他們來勸說清政府改變態度,使留美幼童繼續完成學業。
容閎的積極努力,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親自找到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希望得到他的幫助。在此之前,格蘭特曾經訪問過中國,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兩國政要會晤。格蘭特自1877年卸任離職後,他與妻子開始周遊世界。他遊歷了歐洲、非洲、亞洲大陸,1879年3月,格蘭特抵達中國。在天津受到了李鴻章的熱情接待。從此二人建立了友誼。此番,馬克·吐溫請格蘭特幫忙。格蘭特立即給李鴻章寫信,希望中國政府同意幼童繼續在美國學習,完成學業。格蘭特的信中說:幼童在美頗有進益,如修路、開礦、築炮臺、制機器各藝,可期學成,若裁撤極為可惜。”[2]但是,李鴻章收到信後,清廷已經決定撤回幼童,一切都成定局。
[1]《復陳使》(光緒七年正月二十二日),見《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 1,第 4 頁。
[2] 《寄陳使》(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見《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 1,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