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漢趙是一個匈奴政權,最終滅亡西晉的就是它。它的開國皇帝是劉淵,正是他統一了定居於西北地區的五部匈奴,自稱大單于,後又稱王稱帝,建立的國號是漢。
這個政權持續時間並不長,在位皇帝也不多,但是影響力極大。總的來說在位的皇帝分別是劉淵之後的兒子和養子兩個人,中間又各自夾雜一個登基就被處死的皇帝,就這五人三個值得一說。
劉淵立國理論是追憶當年匈奴冒頓單于被劉邦認作兄弟,“既然大漢亡了,做弟弟的來頂上也無可厚非”。他把整個西漢、東漢乃至三國蜀漢的皇帝都供奉起來,以方便獲取治下漢人百姓的信服。而最後一任也就是劉淵的養子劉曜的時候,則更加強調匈奴本族性質,把國號漢改成了趙,並且不再供奉漢皇帝,而改為供奉冒頓單于。
既然這個政權前面叫漢、後面叫趙,古代歷史長河裡又有那麼多重名的漢和趙,所以史書上將其稱為漢趙。又由於劉曜登基是趁著靳準之亂,趁機登基的又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一個東邊的大將石勒。因此劉淵建立的這個漢,到他們這裡實際是被一分為二了,而且兩邊國號都是趙,因此也有的史書上把漢趙稱為前趙,參照物是石勒那個後趙。
劉曜的軍功特別大,因為咱們前面已經提到了,除了那兩個登基就被殺的皇帝外,漢趙就仨值得一提的皇帝,而滅亡西晉發生在中間的那個劉淵的兒子劉聰時代,而劉聰並不怎麼親征,攻下長安和洛陽時,所派主帥都是劉曜。可以說,這基本上是一個功高蓋主性質的人物。
本來軍功最大的劉曜和石勒,被分別安排在漢趙的一西一東兩個方位繼續擴張疆域,結果誰也沒想到京師平陽會發生靳準之亂,劉氏皇族被殺了個乾乾淨淨。僅存的在外統兵的劉曜和東邊的石勒都看準了這次機會,不約而同的向平陽進發。最後斬殺靳氏家族一萬五千餘人的,是劉曜;而首先破城並佔領平陽的,是石勒。
漢趙到此時已經實質性分裂,但石勒雖然敢叫板劉曜,劉曜卻一直靠安撫來穩住石勒。原因是由於東半邊都被石勒平的差不多了,有時間和精力跟劉曜對著幹;而西半邊氐族、羌族等勢力都還嚴重威脅著長安城,劉曜只能先把"後院"收拾乾淨才有能力跟石勒撕破臉。
話說回來,劉曜打仗是可以的,只用了短短數年時間就平定了周邊叛亂,還進一步拿下涼州,且冊封了西域大都護。但就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不太擅長,甚至可以說是沒個正主意。比如說他每每打了勝仗都喜歡大興土木建造點什麼,有時大臣勸諫他,他會像一個賢君一樣的虛心納諫、立馬停工,有時卻又像個倔強的小孩兒,別人如何勸諫都不管用。
總之,劉曜就是個只適合打仗,沒有格局方略可言的人,是一個不適合稱帝的皇帝。因為此時的境遇要求他必須趕緊平定西部,以便儘快出兵石勒。可是石勒已經給他時間平定西部,他卻在急著大興土木宣誓自己的功績。直到石勒先手來襲,將其生擒並殺害,前趙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