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法西斯德國主導的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讓很多人第一次知曉和認識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納粹集中營以“流水線”的方式對猶太人採取了有計劃、有目的、大規模的屠殺,創下了六百萬的死亡人數。

然而,猶太人命運的悲劇,並不是從19—20世紀才開始的。早在公元前 8 世紀,隨著亞述王國、新巴比倫帝國、希臘及羅馬帝國等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爭奪和入侵,猶太人就開始了向世界各地流散的歷程。

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流亡到了歐洲,在歐洲遭到的壓迫也最為嚴重。從他們失去家園,變成“無根浮萍”的那一刻,他們的尊嚴就已經失去了保障。本期就帶大家深入瞭解這個多災多難,卻誕生了無數“耀眼明星”的民族。

納粹屠殺猶太人

德國思想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西班牙著名畫家,被稱為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最傑出的藝術天才:巴勃羅·畢加索。

這些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的明星,都來自猶太民族。當我們把這個民族取得的偉大成就與他們遭受過的屈辱歷史放在一起時,猶太人身上的“悲劇色彩”就變得愈加明顯。

猶太名人

它的字面意思本是“反閃主義”(即閃米特人),因為阿拉伯人、猶太人同屬閃族,但該詞在使用中通常預設為“反猶太人”。但西方世界對猶太人的迫害,實際比“反猶主義”要早的多。

反猶主義漫畫

關於猶太人在歷史上為何屢屢遭到排擠和壓迫,早在希伯來《聖經》中就已經做出了註解:猶太人的一切現世苦難,其最終根源都被歸納為猶太人自身的罪責——猶太人對上帝的各種悖逆,由此上帝將諸種苦難加罰給猶太人。

摩西在《申命記》中曾告誡以色列眾人說:“你當記念不忘,你在曠野怎樣惹耶和華你神發怒。自從你出了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你們時常悖逆耶和華。你們在何烈山又惹耶和華髮怒,他惱怒你們,要滅絕你們。

《詩篇》在追念了上帝的古昔之恩後,又向上帝陳述了“己身今時之苦”:“但如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你使我們向敵人轉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你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你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你使我們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

猶太族

可以看出,在《聖經》中,猶太人受外族所辱以及其它磨難,無疑都被解釋為上帝的懲罰,因而猶太人的識罪意識和贖罪意識成了貫通《聖經》的一種重要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在《聖經》中被一貫地保持著,而且在《聖經》後的猶太人的生活中也得到了持續的延展。

事實上,後世的猶太人常以這種贖罪意識去消減和對抗他們在現世生活中經歷的苦難。誠然,這只是神學意義上的解釋,《聖經》中的記載能否當做“史實”還有待商榷。但這個族群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悲慘經歷”卻的確有各自“事實”的支撐。

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羅馬統治者對猶太人宗教信仰的極度蔑視,為此在猶太人的心中埋下了對羅馬統治者極端憤恨的種子,猶太人也表現出為捍衛宗教信仰而寧死不屈的精神;另一方面,羅馬統治者認為他們無需尊重猶太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特殊習慣,因而在猶太人因其反對偶像崇拜的神學思想而拒絕參與對“羅馬之像”的崇拜時,猶太人便被指責“缺乏應有的愛國心”,遭致屠戮是其咎由自取。

因此,猶太人的反抗及羅馬人的武力鎮壓構成了羅馬帝國統治下猶太人歷史的基本旋律。

當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誕生時,還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作為脫胎於猶太教又叛逆於猶太教的宗教,為了表明自身教義的優越性和爭取更多的信徒,基督教曾製造了一系列詆譭猶太教和攻擊不願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的言論。

這些言論和思想後來不斷地被增補進《新約》裡,成為一種永恆的價值觀逐漸融人了基督教的教義之中,這就為後來的一系列反猶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基督教的某些重要事典在西方文化中往往還以節期、習俗的形式固定下來(如“聖誕節”、“復活節”等),並在週而復始的迴圈呈現中演化為一種文化習規”。

當基督教的神學觀念逐漸演化為西方社會的文化傳統之後,反猶主義就成為歐洲歷史上一種根深蒂固的反對猶太人的社會現象。

基督教

到了中世紀(公元5世紀——15世紀),基督教已經“統一”了歐洲。這一時期,也順理成章的成了反猶主義思潮和迫害行動在歐洲大陸不斷升級和蔓延的時代。作為寄居在歐洲的“異教徒”,猶太人正經歷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

在1096年到1270年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對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一些宗教狂熱分子在東征征討異教徒穆斯林時,首先向身邊的異教徒——猶太人開刀,以“幹掉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為口號,肆意地掠奪和殺害歐洲各地的猶太人,一個個猶太人居住區被夷為平地,數以萬計的猶太人遭殺戮,被奪去財產和生計的猶太人則無以數計。

宗教上的完全對立,讓西方人將“猶太人”永遠定格成了一幅“醜陋的畫像”,在反猶主義者的眼中:在西方反猶主義者的眼中:“……猶太人從根本上就是壞的;他的長處.設若有也因為是他的長處而變為短處,他的手所完成的工作必然帶有他的汙跡:如果他造橋,這橋就是壞的.因為它從頭到尾每一寸都是大的。

猶太人和基督徒所作的同樣的事情,無論如何絕不相同。猶太人使得他觸控過的每種事物都成為可惡的東西。德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猶太人到游泳池;對他們來講,一個猶太人的身休投入水中就會把水根本弄髒……”

而另一個讓基督徒們必須對猶太人“痛下殺手”的理由是,猶太人堅信不移的認為他們“上帝的選民”,這無疑是西方“優等民族"所不能容忍和答應的,況且,猶太教本身就具有排他性,要想證明自己才是“選民”,就必須證明猶太人是“卑劣的”和“野蠻的”。

歐洲屠殺猶太人

除去宗教原因,猶太人的現實活動與歐洲人的經濟聯絡又是導致反猶主義盛行的世俗性和行為性的決定性因素。生活在基督教世界的猶太人,由於天然的生存壓力,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換得相應的生存保障.有時即使這樣也難以從根本上解除生活中的後顧之憂。

猶太人這種無以消解的憂患意識作為一種動力和潛能,對猶太人的現實行為恰恰成為了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但正是因為他們太過努力,太過優秀,最終招來了其他民族的敵視和仇恨。就像曾經為了生計遠渡重洋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幾十萬華人勞工,他們在當地受到的不公和歧視同樣是因為“勤奮”和“吃苦耐勞”。

加之猶太民族世人皆知的“經商傳統”,儘管並非所有猶太人都從事商業以及後來的金融業,更不是所有猶太人都身處上流社會,但猶太人的“有所作為”卻實實在在的拉了同行和其他民族普通百姓的“仇恨”。莎士比亞筆下的猶太商人“夏洛克”的形象在歐洲可謂家喻戶曉,“夏洛克”一詞幾乎就等同於猶太人。

事實上,莎士比亞創作這部戲劇時,猶太人已經被驅逐出英國三百多年了,而猶太人“惡毒”的形象還被刻畫得這麼惟妙惟肖,可見反猶主義影響之深遠。在那個年代,即便是思想開明、批判愚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都認為猶太人是一個“貪婪、慾望永遠填不滿的無知和野蠻的民族”。更不用說普羅大眾對猶太人的印象是怎樣的了。

猶太人

對財富的掠奪和轉移國內矛盾,是十五世紀至二十世紀以來的“共同因素”。在二戰時期,除了希特勒本身發自內心的對猶太人的敵視外,剝奪猶太人的財產以支援德國龐大的軍費開支是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決心“滅絕猶太人”的核心目的。

作為一向講究“實用主義”的元首,他和他的黨內高層們十分清楚犧牲猶太人對德國的“好處”:為經濟危機和戰後國內的民族情緒提供一個發洩口,同時將他們的財富充盈國庫,維持戰備、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希特勒

當然,這也不是猶太人第一次背鍋,發生在公元14世紀的黑死病,是歐洲人口驟減三分之一,其中損失較小的猶太人毫不意外的成了黑死病肆虐的“元兇”,而猶太人死亡人數少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愛乾淨,勤洗澡。

總的來說,西方世界對猶太人的反感和偏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其中包含了宗教信仰、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政治鬥爭等多個維度。可以說“反猶主義”是一種多維度的“種族主義”。但在當代人類社會中,這種“歧視”毫無疑問是反人類的,與“現代文明”相違背的。猶太民族不應該因“猶太人”而被歧視,人類,也不應該再因文化、信仰、生活習俗的多樣性而遭受苦難。

黑死病

參考文獻:

《歐洲反猶主義的根源》傅聰·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

《歐洲基督教世界反猶主義的歷史原因》石競林

《西方反猶主義的文化分析》劉洪

《歐洲反猶主義的歷史透析和近期回溯》王震

《Is There Anti-Semitism in the Gospels?》Girard

4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借批秦否定大一統?這都是些什麼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