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那達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小島國,領土面積344平方公里,人口僅有11萬。加勒比海上像它這樣的小國有一大把,基本上都過著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的富足生活,同時,它們在世界上也一般都是寂寂無名,根本就不被人所知的。相信很多網友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格瑞那達這個國家。
然而,1983年的10月,彈丸小國格瑞那達卻突然躍上了世界各國報紙的頭版,因為它和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開戰了!
美國怎麼會和這樣一個小國打起來?這其中的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
格瑞那達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1974年獲得獨立。獨立後的格瑞那達仍然留在英聯邦裡面,島上還有英國委任的總督,只不過沒有實權而已。
獨立後的格瑞那達原本由親美的工黨執政,埃裡克·蓋裡擔任總理。但是,1979年,一個名為“新寶石運動”的政黨發動政變,莫里斯·畢曉普上臺擔任了總理。
畢曉普上臺後,來了個一百八十度逆轉,從親美改為親蘇,同時也親古巴。蘇聯向格瑞那達提供不少的經濟援助,古巴更是派出了眾多的“顧問”到格瑞那達幫助實施各項建設。就這樣,在加勒比群島這個美國的後院裡,又被蘇聯打下了一根釘子。這自然是一件讓美國添堵的事兒。
為此,美國沒少向格瑞那達施加外交壓力,希望畢曉普改弦易轍。畢曉普也覺著自己的國家離著美國這麼近,反過來還要跟美國叫板,這實在有點太過於玩火了。於是,他就想辦法和美國改善關係。1983年6月,畢曉普訪問了美國,里根總統會見了他,雙方談的還算不錯。
不過,畢曉普的做法又讓其政府內部的親蘇派以及蘇聯、古巴本身感到不滿了。於是,小小的島國上空陰雲密佈,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暴即將來臨。
1983年10月13日,格瑞那達的副總理科爾德以及軍隊司令奧斯汀忽然率眾發動軍事政變,宣佈推翻畢曉普政權,建立起“革命軍事委員會”臨時管制全國。畢曉普被軍隊軟禁在了他的官邸之內。
10月19日,格瑞那達首都聖喬治的數千名擁護畢曉普的民眾舉行示威。示威的群眾們一鼓作氣衝進了總理官邸,把畢曉普營救了出來。
畢曉普被營救後,立即發表全國講話,號召人民擁護自己,然後他自己帶頭走上街頭,帶領民眾去反對軍方當局。
奧斯汀司令見此情景,立即派兵,把畢曉普和他的一些支持者給抓了起來,隨後就地槍決,以絕後患。
彈丸小島便處於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二)
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當然不希望看到加勒比海上冒出一個親蘇親古的政權。如果有機會,那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不過,這絕不意味著美國只要發現了這樣的政權就一定會出兵把對方滅掉。
單單從軍事角度來講,美國要想幹掉格瑞那達,那簡直比捏死一隻臭蟲還要容易。然而,軍事從來都離不開政治,有了政治的約束,美國就絕對做不到把每一個他不喜歡的政權都出兵滅掉,哪怕對方小得像一粒芝麻。
古巴近在咫尺那麼多年了,美國怎麼沒出兵?八十年代的中美洲,還有一個控制著尼加拉瓜的奧爾特加政權,也是親蘇的,美國同樣也沒出兵。
美國會不會出兵參加或是挑起一場戰爭,它還是有一套規矩來約束著的。
而這套用來約束美國出兵的規矩則是既有明規矩,也有潛規則。
明規矩就是美國的各種法律制度,美國軍隊的出動不能違反美國的法律,當然國際法它也要考慮。還有一條就是不能違背民眾的意願,這條最關鍵。由於沒有民眾的支援,於是越南戰爭就打不下去;而有了民眾的支援,日後在伊拉克的反恐戰爭中,雖然傷亡慘重,開銷巨大,但是美軍卻能一直堅持在那裡。
因此,總而言之一句話:想要美國出兵,那就必須有一個合理合法,且又光明正大的理由。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潛規則。潛規則就是出兵是否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或者能否帶來實際收益。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否則,美國也是無利不起早的。
具體到了格瑞那達這件小事兒上,我們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出兵格瑞那達,在潛規則方面是絕對有利於美國的,拔掉一根蘇聯釘下的釘子,絕除後患,這對於美國來說當然是一件非常有利的好事。同時,對手極為弱小,解決掉它不必讓美國付出過高的代價。
但是問題在於明規矩,美國要是出兵格瑞那達,是否符合國際法?是否符合美國的國內法?美國民眾對此是否支援?這是擺在當時里根政府面前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美國肯定是無法出兵格瑞那達的。
(三)
然而,讓里根總統和他的幕僚們偷著樂的是:格瑞那達事件發生沒幾天,這幾個問題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地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格瑞那達被殺的總理畢曉普自己的請求。畢曉普在被群眾營救出來的短暫時間裡,曾經發表宣告請求美國出兵援救。畢曉普怎麼說也是個合法政府的合法領導人,他的這個請求就等於是代表了格瑞那達政府在表態。
除了以上兩條,還有一條更關鍵的:美國僑民的安全!
這一條可以說是政變領導人奧斯汀司令自己送給美國政府的。
奧斯汀司令在幹掉了畢曉普總理之後,立刻就下達了一道事後會讓他後悔終生的命令:實行宵禁,禁止所有的人離開自己的家門。
他忘了一件事:這個島上除了格瑞那達人之外,還有美國人呢。
格瑞那達首都聖喬治有一所醫學院,裡面有幾百名美國的留學生。
宵禁令下達後,美國學生自然也被困在了學校裡。儘管政變的組織者們從來也沒打算去動這些美國學生一指頭,但是現實畢竟是這些美國學生已經被迫滯留在了格瑞那達境內。
於是,美國各大報紙的頭版立刻就出現了聳人聽聞的大幅標題:格瑞那達發生軍事政變,美國人被扣留!
按說像格瑞那達這麼個小破地方,即使是發生了軍事政變,也難以引起普通美國民眾的興趣。像這樣的新聞一般來說也就是在美國的報紙國際版來上那麼一小段,根本不會有人注意的。
然而,扣留美國人質這問題可就嚴重了。
要知道,伊朗人質危機剛剛過去三年的時間,美國老百姓對此是十分敏感的。
美國民眾對這個彈丸小島開始高度關注,對於滯留在格瑞那達的美國學生極為關切。這樣一來,美國出兵格瑞那達自然就不會遭到民眾的反對,甚至會得到普遍的支援,這樣一來,美國出兵的各種條件就都湊齊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只需要里根總統的一聲令下了。
等到格瑞那達政變領導人科爾德以及奧斯汀司令意識到自己捅了大蔞子,趕緊發表宣告表示島上的美國人可以隨便離開格瑞那達的時候,已經是來不及了。美國海軍的龐大編隊已經向著格瑞那達開進了。
(四)
格瑞那達發生政變後,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10月19日,畢曉普總理橫屍街頭;21日,東加勒比聯盟向美國發出呼籲;22日,當時的美國副總統老布什召集有關專家和官員們開會研究,會上得出結論:美國應該出兵。10月24日,里根總統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上最終做出決定:出兵格瑞那達,推翻那裡的軍政府!
命令一旦下達,後面的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國防部長溫伯格把總統的命令下達給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維西上將,維西上將立即部署落實,把任務交給了美軍大西洋司令部去完成。具體指揮者是美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梅特卡夫中將。第二艦隊出動了十五艘軍艦,其中包括“獨立”號航空母艦,“關島”號兩棲攻擊艦,另外還有各型飛機約230架。地面部隊則包括第82空降師的一個旅約5000人,遊騎兵特種部隊兩個營約700人,還有海軍陸戰隊一個加強營1900人。
除了美軍之外,東加勒比聯盟六國還派出了一支總數為396人的“聯軍”,這當然是來充數的。美國對外用兵總是要想辦法拉上幾個盟友一同出戰,以此來顯示自己“得道多助”的形象。這已經是美國的慣例了。
而格瑞那達作為一個彈丸小國,它只有2000人的軍隊,沒有作戰飛機,沒有軍艦,沒有坦克,沒有重炮,而且軍隊缺乏訓練,基本上就是個民兵的水平。不過,在島上還有一個來自古巴的工兵營,人數約700人,他們的戰鬥力較強,不過也沒有什麼重武器。
古巴方面透過東加勒比聯盟方面已經得到了情報,知道了美國即將對格瑞那達採取行動,不過他們也無能為力了,只能是通知在格瑞那達指揮工兵營的托爾託洛上校,要他做好抗擊入侵的準備。
托爾託洛上校自知凶多吉少,不過也沒有辦法,只能盡人事而憑天命。他認為即將發生的戰鬥將是一場登陸與反登陸的作戰,由於格瑞那達是個彈丸之地,合適的登陸場很少,首都聖喬治西南方的海灘是最理想的地方。因此,托爾託洛上校把他手下最精銳的一個連,還有一大批格瑞那達士兵都部署在了那裡,準備和美軍展開一場灘頭大戰。
然而,當托爾託洛上校驅使著他的部下苦幹了一夜,建好了灘頭陣地之後,在10月25日的黎明之後,他卻沒有等來想象中的登陸艇。
美國人已經改成垂直登陸了!
這也是美軍第一次向著全世界展示什麼叫做垂直登陸。
(五)
美軍一開始的主要進攻目標是格瑞那達的兩個機場:一個民用的珍珠機場,另一個是由古巴工兵營援建的薩林斯角軍用機場。
大約4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乘坐著直升機直撲珍珠機場。守衛機場的都是格瑞那達本國的軍隊,他們見美國人來到,哪敢抵抗,胡亂放了幾槍,就一鬨而散了。美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佔領了珍珠機場。
而奪取薩林斯角軍用機場則較為麻煩一些。在這裡防守的是古巴的工兵營。古巴士兵們用極為有限的防空火力對空射擊,給美軍帶來了一定的威脅。攻佔薩林斯角機場的是美國陸軍遊騎兵的兩個別動營約700人。他們乘坐著C-130運輸機,在AC-130“空中炮艇”的掩護下在機場上空實施傘降。
為了確保安全,美國傘兵採取了超低空跳傘的方式,在152米的高度跳離飛機。如此超低的高度,充分顯示了美國傘兵精湛的技藝和超強的心理素質。
地面的古巴工兵拼命抵抗,這也是古巴軍隊第一次和美國軍隊正面展開交鋒。古巴軍隊的抵抗十分頑強,給美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甚至一度迫使美軍停止跳傘,不得不用AC-130再一次進行火力準備。最終,兩個營的遊騎兵部隊還是成功地傘降在薩林斯角機場。
傘降後的美軍很快清除了繼續抵抗的古巴士兵,後續的空降部隊一批一批地降落在機場,成功地控制了這裡。
而在空降作戰開始之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海豹特種部隊已經派出了兩個小隊,利用黎明前的黑夜,偷偷地在格瑞那達登陸,分別執行兩項任務:一個佔領格瑞那達的廣播電臺;一個是營救英國總督斯庫恩。
由於美國並沒有格瑞那達的軍用地圖,只能靠著旅遊圖來引路。所以,負責攻佔廣播電臺的海豹小隊找錯了地方,費了一番周折才成功地控制了格瑞那達電臺。
負責營救英國總督斯庫恩的海豹部隊雖然順利地找到了總督官邸。但是他們卻被一群古巴人駕駛著蘇式BTR-60裝甲車堵在了官邸裡面。海豹隊員們與古巴人大約激戰了10個小時,最後在援軍的幫助下,消滅了古巴人,順利地讓總督轉移。
到了中午時分,才半天功夫,整個格瑞那達就基本上被美軍控制了。雖然在一些地方還有激烈的抵抗,但是大局已定。美軍這時才開始登陸作戰。數千名美軍登上海岸,進入了聖喬治市區。
戰鬥進行到28日,所有有組織的抵抗都不存在了。古巴軍隊和格瑞那達軍隊紛紛向美軍投降。美軍還抓獲了政變的領導人科爾德與奧斯汀。整場戰鬥中,美軍陣亡19人,負傷116人,損失九架直升機。格瑞那達方面陣亡四十多人,被俘15人;古巴人陣亡25人,負傷59人,被俘638人。
(六)
此後的格瑞那達終於迴歸到了一個熱帶海島小國應有的寧靜生活之中。而美國的這次軍事行動,由於做得乾淨利索,完美成功,所以使得美國收益頗大。
這是美國在越戰後第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美國上下由於越戰失敗而損失的信心。里根總統個人的收穫更是巨大,他在全體美國人面前樹立起了自己剛強果斷、勇於任事的強人形象,和前任卡特總統那副優柔寡斷、窩窩囊囊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場小小的戰爭也是里根後來成功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透過這場小小的牛刀殺雞之戰,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的用兵之道,看出美國是如何評估戰爭的可行性的,這對於我們肯定是有所啟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