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王子嬰身份問題是司馬遷留給後世的一大謎團。《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這裡說,子嬰為秦二世兄長的兒子,到底是哪個兄長,未知。後世有認為子嬰是扶蘇之子,毫無根據,也於情理不合。秦二世不可能在殺掉扶蘇之後,還留下扶蘇的成年之子。

子嬰為秦二世兄長的兒子,這是《史記》給子嬰的第一個身份。

公子扶蘇

子嬰還有第二個身份。《史記 李斯列傳》記載,“(趙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患之。”這裡說,子嬰的身份為秦始皇之弟。

從《史記》體例上說,“本紀”的分量要大於“列傳”,且“本紀”居前,給讀者以先入為主的印象,再加上王位更替一般都是由長至幼,所以“子嬰為秦二世兄長之子”遂流傳千年。史學大家班固、司馬光等也是這樣認為的。

趙高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班固《漢書 高帝紀》)

二世兄子子嬰。(司馬光《資治通鑑 卷七》)

直到當代,才有學者開始認真分析子嬰的身份問題。他們提出的視角比較獨特新奇,即推運算元嬰的年齡。

加冠禮

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 曲禮上》)

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左傳 襄公九年》)

結合上述兩條文獻可知,先秦時男子二十加冠,意味著已經成年,可以結婚生子了。但國君身負生育國家繼承人的重任,可以十五歲生子,但也要先加冠,這是禮法,不可廢。根據《左傳》記載,魯襄公就是十二歲舉行的加冠禮。所以,加冠的年齡可以有彈性,但必須加冠才能生子。

再厲害的秦始皇,在親政之前也必須遵守禮法,如果違背禮法,荒淫無道,他的王位是會被廢掉的。秦始皇哪一年行的加冠禮呢?

(九年)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史記 秦始皇本紀》)

嬴政加冠

嬴政年十三即王位,則可知秦始皇年二十二行加冠禮,可以娶妻生子了。秦始皇舉行加冠禮的情節,在電視劇《大秦賦》中也有展現。

秦始皇死時年五十歲。按秦始皇婚後一年生子,則始皇去世時,其長子年齡最多二十七歲;按長子二十歲加冠,婚後一年生子,則始皇長孫最多六歲。

且不說作為“二世兄之子”,子嬰能否在胡亥對兄長們的血腥大清洗中活下來,單說如此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子,怎麼可能在秦二世誅殺蒙恬、蒙毅兄弟時,有資格向秦二世進諫呢?

子嬰投降

子嬰進諫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史記 蒙恬列傳 》)

而且子嬰已經有了兒子,其子已能謀劃國家大事。

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我稱病不行,丞相(趙高)必自來,來則殺之。”(《史記 秦始皇本紀》)

如果子嬰作為秦二世兄之子,這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子嬰的身份不是“二世兄之子”,而是“始皇弟”,這一觀點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如果拍《大秦帝國之末路》電視劇,描寫秦末之亂,不知道導演會怎麼安排子嬰的身份。

趙高影視像

其實,不用推算年齡,從子嬰“公子”的稱謂上,也可知子嬰不是“二世兄之子”。

吾(趙高)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史記 秦始皇本紀》)

傳為孔子弟子子夏所傳的《儀禮 喪服 傳》指出,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就像公子扶蘇、公子胡亥、公子高等,稱他們為公子,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是秦始皇。如果子嬰是“二世兄之子”,則子嬰應該被稱作“公孫嬰”。

既然子嬰是公子嬰,則子嬰的父親一定是秦王。如此,則子嬰為“始皇弟”、秦莊襄王(異人)之子,就順理成章了。

趙姬影視像

最後,嬴政不可能就一個弟弟成蟜;成蟜應該是嬴政的同母弟,即都是趙姬之子。

4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繼承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到底過得怎麼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