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從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大規模出巡五次。最後的第五次前210年新年開始(十月初一為正月初一,新年開始),50歲秦始皇率左丞相李斯、小兒子胡亥、大臣趙高、文臣武將、陰陽術士,從國都咸陽南下。名震寰宇,足跡所至,年內一下子撥出六座秦望山。

杭州秦望山

秦始皇五次巡遊,有兩大目的:一是宣揚功德,威服四海。二是訪求神仙,尋找仙藥,以求長生不老。這次南巡,始發咸陽,到九疑山祭祀虞舜。再長江乘船東下,過丹陽(今安徽當塗)到杭州,見錢塘江水洶湧險惡。司馬遷《史記》:秦始皇“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秦始皇沿錢塘江西行有山的狹隘處(今六和塔附近),登山眺望浩浩杭州灣。然後渡江,經諸暨,上會稽(今紹興)山祭祀大禹陵。會稽郡守就高興地把此山名為秦望山。

紹興秦望山

舜、禹是千年前的聖人,秦始皇要祭祀。他祭祀大禹還有深層原因:秦滅六國(都屬周朝)後,秦始皇推行齊人鄒衍陰陽五行學說。鄒衍奏道:五行金木水火土(色屬白青黑紅黃),周屬火,秦屬水,秦代周,就是水克火,符合天意。於是秦始皇崇敬水德,特別崇拜治水聖人大禹,頒佈一系列屬於水德水運的政令。秦始皇崇尚水,可以說祖上有遺韻。曾祖莊昭王、祖父孝文王時,蜀郡太守、水利專家李冰父子治理水患,興修都江堰,功在千秋。水色屬黑,於是秦朝服裝崇尚黑色。水主陰,陰主刑殺,故秦始皇用刑嚴酷,反對施仁政。秦始皇祭祀大禹後,命丞相李斯用小篆立石刻頌秦德。秦始皇登上山巔,向東北眺望泱泱杭州灣,茫茫東海。之後,會稽郡守命名會稽山為秦望山。

海鹽秦望山

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中不惜筆墨,錄下李斯石刻全文289字。接著用一句非常簡潔、簡潔到千里返程僅用14個字:“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玡。”“吳”指現臨海的浙北、上海、江蘇、安徽。秦始皇是乘船渡過錢塘江,向北沿著杭州灣岸線返程的。在濱海的海鹽縣,秦始皇登上海邊一座山,眺望一望無際的東海,憧憬著海上的仙山。明清《海鹽縣誌》記秦望山出典:“秦始皇所登以望東海,故山得以名焉。”現秦山核電站就在這裡。

上海秦望山

秦始皇船隊向北來到現上海金山區,秦始皇登上海邊一座山,眺望茫茫東海有無仙山。之後,當地官民就稱此山為秦望山,現在金山區張堰鎮。滄海桑田,今蘇滬平原大部分是海水倒灌、江流沖積出來的。上面這幅秦始皇過吳路線示意圖裡,金山、崑山、江陰三座秦望山都在海邊(現在都遠離海堤了),淡赭色表示陸地。淡綠色表示東海淺海區,2000多年前,上面的崇明島還不存在,直到唐朝才沖積成小島、有人居住。

崑山秦望山

秦始皇船隊沿海邊北上,見到現江蘇崑山千燈鎮有座山,名秦柱山。春秋時吳王夢壽曾在山上建烽火樓,以防海盜襲擊。秦始皇登樓祭海,並眺望大海。事後秦柱山改名為秦望山。歷史有巧合。春秋吳王夢壽有四個兒子,臨終時要把王位傳給最小的季札,三兄長也執意讓位給季札。季札堅辭不從,三次讓國而遷居舜過山(現江蘇江陰秦望山麓)。

江陰秦望山

秦始皇船隊北上,見江尾海頭向西有大島。清《江陰縣誌.山川江湖》記:“芙蓉湖距邑南境三十里,以湖水繞三山下,各三山湖。”實際上,清朝離秦朝己相隔近2000年,秦時的芙蓉湖(包括支湖馬家湖)是江南僅次於太湖的大湖,三山指湖上緊靠的峨耳山(最高最長)、鳳凰山、白石山。舜過山為鳳凰山的支脈,在秦望山附近。

秦始皇見峨耳山樹林蔥鬱,長長的峰巒高低起伏,像一條在水中昂首遨遊的青龍。秦始皇唯我獨尊,自稱“祖龍”,他要用自己真龍去鎮壓有“龍”有“王氣”的地方,例如以前改金陵為秣(馬草料)陵,改雲陽(現丹陽)為曲阿。同時他也聯想起海上有仙山,派遣徐福帶3000童男童女和百工入海尋仙,竟然泥牛入海無訊息。強烈的求仙求藥的夙願,還沒有實現的焦慮在煎熬。他登上峨耳山,眺望浩蕩長江,無邊東海。他走後,秦望山就出名了。船隊渡過長江,向北到了齊魯琅玡。七月炎夏,由於10個月的奔波勞累,秦始皇病死在沙丘(河北鉅鹿)。秦始皇死後,功過是非,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2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專門針對後宮寵妃的刑罰,比凌遲還狠,史上僅三人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