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平之戰,算曆史上經久不衰的話題,光我就寫了不知多少分析文章。

作為秦趙軍事力量,甚至戰國軍事格局對比的轉折點,長平之戰算一場決定戰國格局的大事件。

這場戰役,以秦軍大獲全勝,白起屠殺40萬,成就殺神之名為終點。

引發的後果也很嚴重,讓戰國時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硬拼的趙國,失去了制衡秦國的實力。

(長平之戰前形勢)

三晉同氣連枝,三晉中最強的趙國國勢日衰,也連帶讓韓魏,危如累卵。

這三個國家的國運,就此如脆弱的雞蛋一樣,緊緊聯絡在一起。

而戰後的結局,其實和戰前的誘因,又息息相關。

這場戰略決戰爆發根源,在於趙孝成王悍然接受韓國上黨郡的投降,上了韓國人的陽謀。

當時秦國攻韓日急,上黨危在旦夕,須臾可陷。

秦軍正志得意滿與勝利唾手可得,哪曾想半路殺出來個趙孝成王,派大將廉頗,毫不客氣的將秦國到嘴的肥肉給叼走了。

(趙孝成王非昏君)

這被叼走的肥肉,成了戰爭導火索,也讓韓趙深陷戰火。

那麼明知是坑,為何趙孝成王還要往裡面跳?

其實趙孝成王並不愚鈍,在這件事上,行事也沒有任何錯誤!

只是對於形勢的預估有問題,對於戰利品的分配有問題,進而引發了後續一連串惡果。

那個時候的上黨郡,因為秦國的進攻,已經一分為二,失去了和韓國國都間聯絡,成了塊飛地。

飛地飛地,一般都是必定會被放棄的存在。

韓桓惠王下令上黨郡投降,即是無奈之舉,也是以土飼秦,休兵止戰的手腕。

這事除了無奈,更多的是小國的悲哀,而趙國受地,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後續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時趙孝成王看的很清楚。

秦國狼子野心,慾壑難填,並不會因為獲得了韓國上黨郡就停下吞併列國的腳步。

韓國敗亡,隨後打擊趙國,是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有土地不佔,不是傻嗎?

即便這是燙手的山芋,可真要落在了秦國手裡,就能變成進攻的刀槍箭矢。

(上黨戰略位置)

總歸會有一戰,獲得土地強了再戰和麵對疲兵對戰,態勢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秦趙爭奪的上黨,到底是個啥樣地方?

答案是,夠大,地理位置夠重要。

上黨郡,屬韓國大郡,人口稠密城池眾多,大小17個城池,對秦趙兩國有巨大的誘惑力。

不僅如此,它地理位置還特別重要,是抵擋秦國東出的門戶大郡。

秦國獲得了上黨就意味著打開了東方的門戶,佔據上黨後的秦軍,進可以隨時東出,攻打韓趙魏,退可以直入函谷關,從容備戰。

上黨如歸屬秦國,意味著在東出征伐三晉的前線,秦國有了一個穩固而且便利的後勤補給基地,縮短了軍用物資運輸成本,也給了軍隊,持續戰鬥最大的保障。

再加上上黨郡易守難攻的地形特徵,更是如虎添翼!

上黨兼具長治盆地、晉城盆地,兩大盆地聯袂迭起,配合盆地周邊山脈,形成了天然的防禦線。

這條防禦線,後連秦國門戶,前抵趙國腹地三晉核心。

(不寒而慄的格局)

秦國拿下上黨,等於在趙國家門口安了釘子,換誰都必定徹夜難眠。

所以說,趙孝成王派廉頗老將出馬,並不是戰略失誤,反而很是英明。

因為戰前的實力對比上,趙國雖偏弱,卻並非沒有戰而勝之的實力和決心。(內心中認為)

公元前262年,趙國正式宣佈上黨郡成趙國版圖,也意味著秦趙陷入戰火。

趙國的橫插一腳,讓秦國憤恨無比的同時,也決定決戰。

公元前260年,秦軍兵出函谷關,進攻上黨,戰爭就此爆發!

經過數年對峙,廉頗無功無過,卻熬的趙國國力困頓,難以為繼。

最後受不了的趙王無奈選擇讓趙括接任主將,意圖用軍事上的冒險打破僵局,一把梭哈的結果,就是遭遇人屠白起迎頭痛擊,最後賠光了本錢。

趙國也因為上黨這免費的土地,丟了更多的土地和自保的軍隊。

對,就是這利害攸關的誘惑,害了趙國。

(必爭之地)

那麼換個思路又如何?結局也許會截然不同!

這思路是什麼?也很簡單,不過利益均沾而已!

上黨郡,下為韓國,雖然相隔有點遠,卻也非顧及不上,右和魏國領土直接接壤。

韓趙魏本是一體,也是三個受到秦國直接威脅最嚴重的國家。

在共同的威脅面前,吃獨食無疑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

如果趙孝成王夠大氣,直接邀約韓魏兩國,共同治理上黨,共同統御上黨,共同分割上黨。

在共同威脅和共同利益驅使之下,何來後續的慘敗,又何來糧草不濟的說法?

至於可行性?看看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懂了!

長平之戰後,魏國不也感受到了存亡齒寒嗎?要不如何會有信陵君的橫空出世!

要知道,那時候魏王即便不願,可深知政治格局的信陵君,卻也知勢在必行,更何況長平之戰前。

由此可見,趙國最大的失誤,從不是受地,而是不懂利益均沾。

他們過高的估量了自己的力量,進而錯過了用土地換團結的機會,也錯過了自救甚至反擊的機會。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戰國史》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五十年後,朱元璋召見皇帝子孫,他們之間都談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