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任何一個王朝走向沒落的時候,一般講會具備幾種因素,清朝有一個著名歷史學家叫趙翼,他讀二十二史寫過一本《廿二史札記》,因為那時候還沒二十四史,他說如果一個王朝具備了六種徵兆,就會滅亡了。

第一種是女寵,皇帝整天親近妃子不理朝政,沉迷酒色荒淫無度;第二個是閹豎,就是宦官專權;第三個是外戚干政;第四個是朋黨,大臣結黨營私勾心鬥角;第五個是悍夷,就是少數民族非常強大;第六個是強藩,就是地方藩鎮諸侯過於強大尾大不掉。如果這六種具備了就會滅亡。

明朝那個時代,女寵不明顯,因為明朝的后妃一定要平民女孩,皇室不跟官員家結親。而女寵不明顯外戚就不明顯,明朝外戚專權的事兒很少。再者強藩也不明顯,因為從宋朝以後,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基本上就已經是登峰造極。地方官兒一定要由中央派出,不允許地方自己產生。

但是悍夷、朋黨、閹豎全都具備。明朝跟東漢唐朝一樣,屬於宦官專權最嚴重的王朝。另外朋黨之爭官員結黨也很嚴重,你一派我一派在朝朝廷上互相勾結,為反對而反對。所以統治階層嚴重分化。再有當時明朝始終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北方強大遊牧民族的壓力,雖然元朝滅了,但是蒙古人回到蒙古高原仍然是草原之主。蒙古人衰落下去之後女真滿洲人開始崛起,對明朝又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皇帝比較昏庸多數不理朝政,所以積累下來的隱患越來越多。

到了崇禎皇帝在位的時候進行一個總爆發。所以崇禎皇帝在某種程度上講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他十七歲繼位,年輕的時候沒受過良好教育,沒學帝王之術,因為沒想他能當皇帝。那哥哥是木匠皇帝,二十三歲掛了後沒孩子就把皇位傳給了他,所以他十七歲繼位剷除閹黨,然後想收拾舊山河,把祖父兄三代糟蹋不像樣子的江山重新收拾一下。

可惜他確實是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治國之術很淺,心胸又比較狹隘。他越這樣越怕大臣瞧不起他,所以他特別剛愎自用。大臣反對就必須做,反對的人越多越好,因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所以他性格非常乖張。他在位十七年內閣首輔換了五十一個。所以結果就是他很累,他非常勤政,每天干活幹到十二點,十七年宵衣旰食,不看歌舞不寵嬪妃每天上朝,然而結果越抓越亂,沒這個能力,對大臣又不信任。

最後他出一大昏招,他看國庫比較緊張,所以決定裁汰冗員。但是真正拿大頭不是基層辦事人員,而是各級官吏們,辦事員也是掙辛苦錢的。然而崇禎裁了冗員,凡是沒用的都裁了,這其中驛卒 也給裁了。這些人裡有一位爺叫李自成,失業以後決定造反,造反之後名頭越來越大,最後號稱闖王,這闖的越來越厲害,饑民們雲集響應跟著他一塊兒造反。這裡說一句,有個客觀原因是當年明朝正處於地質年代的小冰河時期,氣溫低收成差,人民飢腸轆轆。

其實朝廷幾次把這李自成打到瀕臨滅亡,他都剩下十八名騎兵逃入商洛山中,再加把勁兒就結束了。但是皇上太急功近利不肯等待,好多軍隊領導和負責人要麼鋃鐺入獄要麼傳首九邊,李自成總是死裡逃生,勢力越來越大饑民越來越多。按理說饑民沒有受過軍事訓練,打起仗來也烏合之眾。李自成從西安向北京進軍的時候,百萬大軍可能一半兒都是家屬拖家帶口的,他不應該有這麼強的戰鬥力,但問題是朝廷最精銳的部隊沒有用來對付李自成。

朝廷最精銳的部隊就是關寧鐵騎。看過他們這幫人在東北跟滿洲作戰,跟後金就是後來的清朝作戰,所以留在中原對付基民的都是二三流部隊,這些人禦敵無方擾民有數,往往逼良為娼殺良冒功,最後把老百姓都逼反了。而且別看那李自成部隊沒什麼作戰經驗,但他們很有歪招邪招,他們平時用人血喂戰馬,戰馬渴了給他的草料裡或飲水裡邊加入人血,所以戰馬上了前線一聞到血腥味兒就興奮往前衝。

所以大順軍越來越猖獗,最後打到了北京。崇禎皇帝上吊的時候哀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朕死之後任賊分裂,朕屍不要傷害百姓。皇上到這個時候心裡還裝著百姓,但老百姓早就背叛了他,為什麼?就是他實在不瞭解百姓需要什麼,這皇上也很悲催。後來蘇聯解體的時候很多人就說戈爾巴喬夫就是一崇禎,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祖宗造孽報應在他身上。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武昌首義“三武”,起義前後“二武”相爭,三人僅一人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