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楚漢相爭最後一戰,項羽兵敗。

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對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

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

於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面會合。

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將。

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里!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

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

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

於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

而後自刎烏江。

項羽一生除了最後的垓下之戰敗了,其餘大小戰役未嘗敗過。很多人為項羽的最終的決定而惋惜。“失敗是成功之母,輸了一次而已,他未免太看不開了。”

其實,項羽可以說是常勝將軍,但以項羽的為人來說,失敗並不是成功之母。

為什麼要否定“失敗是成功之母?”

現在很多人認為,失敗無所謂,就算多失敗幾次,反而促成成功。

其實,本質上失敗與成功沒有半毛錢關係。

失敗就是失敗,成功就是成功,客觀上的失敗次數並不會提高成功的機率。

那大家天天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到底是什麼意思?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最大的用處就是,為失敗者打氣。

失敗了不要灰心,要堅持下去。

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抑制住自己對失敗的恐懼,繼續奮鬥,這是有益於成功的。

但是,你不注重成敗,甚至試圖靠運氣,想著就算把失敗因素都試一遍,認為最後成功是自然的事。這種思想是非常可笑的。

請記住:失敗是要付出成本的,失敗是有代價的。

“失敗多了就能成功”不是真理,是謬誤,大機率結果是失敗越多,越來越難成功。

失敗最多換來一丁點的經驗教訓,而這經驗教訓明明是可以透過其他途徑獲得。

就拿項羽來說,他是那樣的高傲,就算他不自殺,垓下之戰的失敗將給他的內心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再加上他不懂反省且剛愎自用,也許很快就會有下一次的失敗。

再說說劉邦。

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劉邦忍氣吞聲地進入封國漢中,到了五六月份,劉邦趁著項羽平定田榮造反,聯合了多路諸侯,揮師五十六萬東進。項羽聽說之後緊急率領三萬輕騎兵回援,劉邦部隊被殺十萬、溺亡十萬,劉邦帶著幾十個人逃亡。

後劉邦退守滎陽之後重整隊伍,再次依託關中與項羽對峙,隨後擊敗章邯、策反英布、聯絡彭越,俘虜魏王豹,攻破代國,消滅趙國。在這種形勢下,項羽發動反攻,將劉邦圍困,這次,劉邦又是帶著幾十個人逃亡。

後劉邦沒有氣餒,在韓信、彭越等人的力戰之下,劉邦收復成皋,斬殺曹咎,最終讓項羽腹背受敵,在這種形勢下,雙方劃定楚河漢界,中分天下。在項羽東歸的過程中,劉邦完成了垓下之圍,項羽自殺。可以說,劉邦在與項羽的戰爭中,基本上沒有取得過勝利,但是最終他贏了。

很多人會說,劉邦的例子不就是說明:“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想想看,劉邦若沒有韓信等人的幫助,他永遠都是一個失敗者。

但是,劉邦懂得用人,因此才取得成功。

值得提出的是,劉邦勝利後當了皇帝,不但沒有享福反而更加心力交瘁。甚至六十多歲還要拖著帶病的身體去帶兵打仗,最後抑鬱而終。

劉邦的成功,與他失敗的次數沒有關係,失敗越多反而付出了更多的的代價。如果一開始他就得到韓信等人相助,他早就成功了。

因此,失敗越少越好,成功越快越好。我們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分析問題要抓住本質,這才是正確的。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帝國速亡論|秦,隋等大一統王朝為何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