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可以說沒有之一,他一生的功績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基本都是利在千秋的大功績,比如一統六國,建立一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又比如書同文、車同軌,再比如統一度量衡,而最重要的就是廢分封,改郡縣。秦始皇明明做了這麼多偉大功績,為何還被後人稱之為暴君呢?
其實查了一下資料,絕大多數說秦始皇是暴君的,都是漢朝的學者們,比如賈誼就說他“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用事實來說話,秦始皇從未殺過任何一位功臣,這一點比漢高祖劉邦強多了吧;至於後面所說的,秦朝以法治國,有功賞,有過罰。
至少有一點,秦始皇沒有濫殺無辜,當然也沒施過所謂的仁義,因為所謂的施仁義,就是在破壞法律,如果法律被強權所踐踏,那誰還去遵循法律?歷史上真正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唯有秦王朝,為何?因為秦王朝的法律極為嚴苛。如果因為這一點而說秦始皇“暴虐”,似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難道依法治國也是錯?
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主父偃也曾說過秦始皇“務勝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饟,女子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難道攻打匈奴也是錯?那漢武帝時期多次北伐匈奴,甚至差點導致漢王朝崩潰,這又算什麼呢?論代價,秦始皇的損失比漢武帝要少多了吧,而且還奪取了富饒的河南地區,逼得匈奴北遷。
再如之後的伍被、嚴安、班固、王朗等人,多是漢朝文人;為何漢朝要如此詆譭秦始皇呢?其實從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就可以看得出來,每一個新興的王朝,都會不遺餘力的去詆譭、黑化前王朝,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要標榜自己是正義的。當然,這種事皇帝不可能自身來做,否則太明顯了,所以只能是由麾下的文人團體來做了。不過,漢朝還是有識大體的文人,比如司馬遷。
不過還好,在漢朝之後,還是有很多文人和思想家是崇拜秦始皇的,比如李白、柳宗元、張居正、李贄、章太炎、夏曾佑、柳翼謀、呂思勉、翦伯贊、梁啟超和魯迅等,這些文人或公正,或讚譽的評價秦始皇,讓後世的人能更清晰的認識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千古第一帝;當然,評價秦始皇最多的,褒獎最多的,是近代最偉大的人物,他還特地寫了一首詩: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時至今日,也不用太多的去在意兩千多年前發生的事情,但有一點必須要說,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廢分封、改郡縣,如果沒有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華夏能否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始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麼?不要說儒家學說對大一統有多大幫助,儒家思想的本質是用等級制度和“三綱五常”以及“禮、樂、仁、義”,與大一統思想沒有任何關係。
可悲可嘆的是,在如今,卻突然冒出很多人抨擊秦始皇,甚至還有人說“大一統”是錯誤的,真不知道這樣的思想是怎麼來的;泱泱華夏數千年,文人墨客思想家數不勝數,但從未有人會說出這樣的想法;有時候不禁在想,是不是生活太安逸舒適了,想找點刺激?春秋近三百年,大戰217次左右,戰國兩百五十餘年,大戰191次左右,這樣的環境,就是這些人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