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

陳涉在陳地建立新王朝的訊息傳開後,全國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而這一全國起義的風暴,距離陳涉領導的起義僅僅只過了兩個月,也就是陳涉舉兵後的同年九月。各地農民紛紛舉兵呼應陳涉的號召,處死秦政府的郡守、縣令。之後成為漢高祖的劉邦、秦滅亡後成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項羽與其叔父項梁發動的起義,也都發生在這一年的九月。

陳涉領導的起義軍在建立政權後,逐漸喪失了農民軍的本質,滋生嚴重的官僚習氣。陳涉自身也由一介農民搖身變為高高在上、萬人仰視的統治者。他派遣部將前往全國各地,企圖將各地的農民起義軍納入張楚政權之下。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都各自為政,陳涉想要將全國起義軍系統化的計劃以失敗告終,甚至連最初在陳涉麾下壯大的張耳、陳餘等部,也叛離了陳涉政權。

陳涉吳廣起義

秦二世派少府章邯率大軍討伐各地的農民起義軍,陳涉的各部軍隊均遭受了秦軍毀滅性的打擊。陳涉領導的起義軍,雖然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然而在秦軍的打擊以及內部的叛離之下,急速走向滅亡。首先,吳廣在起義軍內部紛爭中喪命,同年十二月,陳涉被自己的車伕殺害。而這一切的發生,距陳涉謀劃起義前後僅僅六個月。陳涉、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最終慘遭失敗,但起義的意義值得肯定與讚揚。

他們領導的起義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爆發的首次農民起義,還掀起了全國範圍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風潮。陳涉與吳廣以外的起義軍都是在觀望了他們起義之後的兩個月,才揭竿而起的。因此,漢代以後談及秦末農民起義的學者,都將陳涉和吳廣作為秦末起義的領袖與倡導者,並給予高度的評價。其中呼應陳涉、吳廣的號召舉兵起義的劉邦,在成為漢帝國的皇帝后,還為陳涉安排了30家守冢。同時,為陳涉舉行的祭祀儀式,直到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期也未曾間斷過。

從後人對陳涉的追悼可知,陳涉、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作為結束秦朝統治的導火線,在漢朝獲得了極高的肯定。而在各地呼應陳涉、吳廣舉兵的諸多起義軍中,劉邦和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尤為引人注目。秦二世元年九月,項羽同其叔父項梁也舉兵發動了起義。項羽名籍,字羽,他的祖父是當年迎戰秦國大軍並戰敗而亡的楚國名將項燕。項氏一族在楚國可謂是代代出名將的望族。項羽同其叔父項梁,呼應陳涉、吳廣的起義號召,殺死了會稽太守,在吳中率領八千兵力發動了他們的第一場起義。

隨後,他們的軍隊渡過長江西上,與陳嬰的兩萬兵力合併在一起,在渡淮河時形成了擁有六七萬兵力規模的大軍。此時,項羽、項梁指揮大軍開始攻打當時自立為楚王的景駒,奪取景駒性命後吞併了他的軍隊,項氏大軍的勢力再次得到壯大。也是從這一時期起,項羽、項梁與劉邦的兩大軍團開始了初次匯合。秦二世二年六月,項羽、項梁尋訪到楚懷王之孫熊心後,立其為楚懷王,並打起重建楚國的口號,試圖統一各地分散的起義軍。楚國政權建立之後,楚軍分為項梁領導和項羽、劉邦領導的兩大軍團,分別向秦都挺進。

然而,同年九月,項梁領導的楚軍部隊在定陶被秦將章邯的大兵擊敗,項梁戰死,楚軍勢力受到重創。這一時期,楚軍的上將軍是宋義,他受楚懷王之命去鉅鹿解救正困於秦兵包圍之中的趙王歇。然而,救援大軍行至途中,宋義卻下令先按兵不動。於是項羽斷然殺死宋義,取而代之自立為上將軍,在鉅鹿大破秦軍,將趙軍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

鉅鹿之戰以前,全國的各起義兵團群龍無首,甚至兵戎相見。然而,項羽在鉅鹿驍勇善戰的事蹟一經傳開,他們便紛紛投奔至項羽麾下。全國分散的起義兵團第一次被有組織地統一起來。此後,以楚軍為主的起義聯合軍,在各地不斷擊退前來鎮壓的秦軍部隊。秦國名將王離、長史欣在鉅鹿之戰的第二年倒戈歸於楚軍麾下,遠近聞名的章邯也在同年七月歸順楚軍。而秦軍如此迅速地走向瓦解的背景則在於秦王朝內部的分崩離析。

據說陳涉、吳廣起義的訊息傳入咸陽宮廷後,宮中的博士與儒生紛紛向秦二世進諫,指出此“亂”應立刻發兵討伐,引得秦二世當場勃然大怒。其中一個名為叔孫通的儒生善於察言觀色,說道,“‘群盜’鼠竊由地方軍鎮壓即可”,這才平息了秦二世的怒火。之後,那些將陳涉、吳廣起義稱為“反”的儒生被一律治罪,言稱“群盜”的儒生才免遭重罰。秦二世的心中存在極為簡單而粗暴的判斷標準:“反”是冒犯皇權的重罪,“群盜”則是擾亂地方安全的短暫動亂。甚至他還認為與皇權對立的“反”根本不可能發生。可見,秦二世時期,皇權觀念已經發展到脫離實際而徒有形骸的地步了。

秦二世懷疑李由串通起義軍

在這樣的宮廷氛圍中,丞相李斯雖屢次想要面聖勸諫,但都被秦二世拒之門外。秦二世還懷疑,擔任三川太守的李斯之子李由和其管轄地中不斷壯大的吳廣起義軍是否在串通勾結。於是,李斯寫了一篇長篇諫文向秦二世闡述賢主的“督責之術”,指出只有賢能的君主盡力實行督責之任,天下才能歸於太平。作為輔佐始皇帝統一天下、起草中國歷史上首個君主集權化國家體制方案的老臣,李斯將法家思想的政治理念精華全部寫進了這篇著名的諫文之中。

但秦二世將李斯提倡的“督責之術”僅僅理解成增重稅收、強化刑法的措施,於是秦朝的苛政愈演愈烈並走向了極端。秦二世唯獨信任郎中令趙高。趙高向他進獻讒言道:保持皇帝威嚴,必不得使人窺見龍顏。秦二世便再不出席有李斯級別以下官員參加的朝會,僅留趙高在身邊內侍、傳達聖意。

在趙高的煽動下,秦二世更加懷疑李斯之子三川太守李由串通起義軍。趙高還危言聳聽,向秦二世挑撥:丞相之位權重位高,臣趙高死後,李斯必然要奪取您的皇位。就這樣,在趙高的讒言和陷害下,李斯被冠上謀反的罪名。李斯宗族以及門客全部被捕,在獄中遭受了種種酷刑。

據《史記》記載,李斯在獄中的最後一封上書中,列舉自己犯下的七項大罪。而所謂的七項大罪實際上是指他為秦帝國所做的種種貢獻。李斯在文中委婉地為自己上訴,正是這些功績才令自己招致了死罪。但是,李斯這封最後的呈書也落入趙高手中。秦二世三年冬,李斯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而與此同時,被朝廷懷疑同起義軍串通的李由,卻仍舊以三川太守的身份堅守城池,在受到項梁軍隊進攻後,力戰而亡。

人們通常認為是始皇帝建立了秦帝國,秦二世毀滅了秦帝國。但實際上,自始皇帝時期起,國家的法治體制就都是由李斯一手立案制定的。可以說,秦帝國的每一刻歷史榮光中都閃爍著李斯的身影。始皇帝死後,竭力擁護秦二世登上皇位的李斯未曾想到自己會遭到如此冷遇。而與此並行的則是秦帝國的迅速衰敗。伴隨著李斯的死,秦帝國也迎來了它的歷史終結。

李斯死後,趙高代替李斯登上丞相之位。而秦軍將領不斷倒戈投降的局勢,就是從趙高成為丞相時開始的。不斷壯大的起義軍團在所經之處取得了節節勝利,不久後,楚軍的各路部隊如潮湧般向關中挺進。趙高見勢不妙,擔憂秦二世向自己追究秦軍戰敗責任時會性命不保,於是便密謀了弒君計劃。

著名的“指鹿為馬”就發生在這一時期。趙高將鹿說成馬進獻給秦二世,秦二世見後,說此物非馬,而周圍一些侍臣為迎合趙高也指著鹿說其為馬。據說日語中的“馬鹿”一詞就與此有關。從這件事開始,趙高確信朝臣已經服從於他,於是決定實施弒君計劃。秦二世三年八月,趙高命令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帶士卒千餘人闖入內宮,將秦二世弒殺。這是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皇帝被弒事件。之後,趙高立秦二世兄長之子—一公子嬰為秦王。

結尾

在此之所以廢帝號而稱王,是因為當時起義軍已經佔領了先秦時代的六國領土,並都各自立地稱王,而秦國僅在關中保留一些勢力。由此可見王與帝的稱號差別甚遠。被立為秦王的公子嬰,在宗廟舉行接受璽綬的登基儀式之前,要先齋戒五日。其間,他將趙高傳至齋宮,將其刺殺。據說,公子嬰懷疑趙高外通起義軍,擔心趙高殺害自己、自立為王,於是做出了先下手為強的決定。繼李斯之後,趙高一族也被全部誅殺。

此時,楚將沛公劉邦率軍從南方直指關中。而從東方進軍的項羽軍隊,在挺進途中正遇到殘留秦軍的抵抗。於是,劉邦率10萬兵馬率先攻進關中。在霸水岸邊,秦王嬰用繩綁縛自己,坐上白馬車親自趕到劉邦軍前投降,獻上了皇帝御用的玉璽。秦朝滅亡。劉邦進入咸陽後,冊封了秦宮和府庫後,等待項羽入關。劉邦召集關中父老,廢止秦朝法律,並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及盜者抵罪。

大約一個月後,項羽率40萬大軍也進入了關中。入關後,他首先殺死了已經降服的秦王嬰、秦室諸公子以及其族人,又放火焚燒咸陽宮殿,收斂秦宮的金銀財寶分賞給自己麾下的將領。據說,美輪美奐的阿房宮被點燃後,火勢整整延續了三個月才緩緩熄滅。並且,驪山陵也遭到項羽軍隊的破壞,陵墓中陪葬的奇珍異寶不斷被盜出。而這距離始皇帝駕崩僅三年。

參考文獻

《史記》《漢書》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人物盤點——64位益州人物,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