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一干小弟的幫助下,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還是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從昌邑殺到了咸陽,並且很得意地收繳了大秦王朝的傳國玉璽,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咸陽城,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想想以後愜意的生活,劉邦在內心裡笑了:我劉老三也有今天呀!十多年前曾經遠遠地看到秦始皇坐著高車大馬,今天,我劉老三也能享受享受了。劉邦開始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劉邦這個時候做了一個決定:派人佔據函谷關。可這時候偏偏有人提醒他注意影響。
人在得意時候最恨別人提醒,偏偏這時候提醒自己的人又不能抽他;雖然進入了漢高帝元年,可是也不能隨心所欲,難!做人太難了!提醒他注意影響的是誰?樊噲。這小子是他的連襟,也是他的小迷弟,還是他的保鏢,同時也是他的一員戰將,劉邦不能抽他嘴巴,只能忍了又忍。樊噲說:注意影響,注意影響!天下還沒有平定,還不到享樂時候,別忘了大秦的前車之鑑。劉邦根本聽不進去,覺著呱噪得很,煩得很。直到,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意識到自己著相了。明白過來的劉邦,馬上率軍退到了灞上。領兵打仗的人都明白,拳頭硬說話才硬,兵多將廣才能挺起脊樑。項羽率領的諸侯聯軍達40萬之眾,自己的人馬才有多少?10萬。形勢逼人急呀。況且,他又佔了富裕的關中之地,讓天下諸侯眼紅呀。劉邦這個時候已經成為大家嫉恨的物件,包括和他約法三章的項羽。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立馬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定三條:
1.殺人者,死;
2.傷人者,抵罪;
3.偷盜者,抵罪。
同時秦朝的苛刻法令一律廢除。“劉三條”一經公佈,咸陽百姓譁然,他們沒想到新的“關中王”竟然如此仁義。他很快贏得了民心,支援率爆表。
鴻門宴
多虧了樊噲、張良提醒,也慶幸聽從了樊噲、張良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劉邦即便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項羽在修理了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並且,項羽的謀士范增多次勸他,一定要趁機幹掉劉邦,以絕後患。范增也是個善於觀面相的高手,他看出了劉邦的不簡單。項羽聽進去了,立即命令手下做好準備,第二天就發起進攻,開懟!
劉邦這時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大考,面對著他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在軍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況且,項羽的兵又是經歷了大戰的洗禮。
劉邦得到了線報,明天項羽要開啟戰鬥模式。他急呀,怎麼辦?他找到了張良,這個祖上做過五任韓國國相的謀士,看看他有什麼好辦法。張良也著急找劉邦,他從好朋友項伯那裡得到資訊,知道項羽要撕毀協議,要向盟友下刀了。
項伯
項伯是誰?戰國末期的楚國貴族,姬姓項國後代,項羽的叔父。早年曾經殺人,後來跟隨張良在下邳避禍,和張良關係很好。熊心做了新的楚懷王后,曾任命項伯擔任左尹。後來跟隨項羽北上救趙,戰事結束後,又和項羽一起進入關中。
楚國大將項燕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項超,二兒子叫項梁,三兒子叫項伯。項超的兒子叫項羽,項梁的兒子叫項莊。項梁和項伯是親兄弟,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項莊和項羽是叔伯兄弟。
且說項伯聽說項羽第二天就要開懟,想到自己的好兄弟張良就要命赴黃泉,便連夜入關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禍及自身。張良哪裡肯走,他還仰仗劉邦繼續自己的偉大丞相事業呢。張良急尋劉邦,正好碰上急著找自己的劉邦,於是倆人啥也不顧,就商量如何善後。張良說:為今之計,肯定需要項伯幫忙,主公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沒有和項羽爭奪王位的企圖,讓項伯從中周旋。
劉邦按照張良交待的,趕緊約見項伯,反覆說自己並無稱王稱霸的野心,並和項伯約定結成兒女親家。項伯看劉邦說話態度誠懇,就答應幫忙,並在當天夜裡又返回了軍營,找到了侄子項羽,對侄子說:“劉邦按照先前的計劃,奉懷王命西征,所以先行進入關中,也為我們掃除了入關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透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之人,我們不該無端猜疑他,同在懷王手下,理應真誠相待。可以讓他明天來我們這裡,聽聽他怎麼說。”項羽聽了,覺著自家小叔說的有一定道理,就決定第二日不再進攻劉邦。
其實,就如何解決和劉邦之間的矛盾,項羽曾經問過楚懷王的意見: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畢竟是楚懷王任命的上將軍,領導說了:“同志們要注意搞好團結!”他雖然不情不願,可是面上要過得去,不能辦領導難堪不是?既然領導說了,按照之前約定 “先入關者王”,那就不能拿這個當藉口找人家的事兒,必須另想它法。具體什麼方法,先不說,先說說當前的事兒吧。
第二天,劉邦如約來到了項羽的軍營,他要當面向項羽認錯。他輕車簡從,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我們不得不佩服劉邦的膽識,兩軍就要開戰了,作為主帥,竟然敢就帶兩個手下到對方軍營,面見對方主帥。這種事情前所未聞,後世也少見。劉邦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項羽手上,他兵行險著,他在賭,這才是大丈夫行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人格魅力在哪裡體現?就在人生的關鍵之處!
劉邦和項羽能談妥嗎?能透過非軍事手段解決倆人之間的矛盾嗎?其實也不是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是劉邦和天下諸侯之間的矛盾,畢竟,關中王只能有一個,皇帝寶座上也只能坐一個人。
劉邦到了項羽駐軍的鴻門,進入項羽軍中大帳,和項羽分賓主坐下。參加這場宴席的有誰?五個人:項伯、項羽、劉邦、范增、張良。
從座位的安排上可以看出,項羽把自己當做主人,把劉邦當做客人。什麼意思?項羽接受了劉邦的當面道歉,這才把劉邦當做客人看待。如果把劉邦當做對手,那麼,就應該安排劉邦坐對面。
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力主殺掉劉邦以絕後患,在酒宴上也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默然不應。范增那個氣呀!這時候范增不再寄希望於項羽了,直接出了宴會大廳,他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人修理劉邦。我們看看《史記》怎麼記載的: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范增到宴會大廳外,直接喊來了項羽的叔伯兄弟項莊,讓項莊借祝壽機會舞劍助興,然後趁機幹掉劉邦!范增絕對是個狠角色。他竟然公然挑戰項羽,私自安排人要做掉楚懷王封的諸侯。狠,絕對夠狠。
范增太自以為是了,有人看不習慣,公然對范增的安排提出反對意見。誰?答應做說客的項伯,項羽的小叔。項伯為了保護劉邦,看到自家侄子項莊仗劍起舞,也拔劍起舞,並且還總是站在劉邦面前的地方,以實際行動掩護了劉邦,項莊幾次想衝到劉邦跟前,都失敗了,沒有成功。老天再次垂青劉三哥,又躲過了一劫。後來有一個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由這個故事演繹而來。
軍帳裡面險象環生,軍帳外面的樊噲也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在擔心自己的連襟呀(樊噲娶了劉邦的小姨子)。粗中有細的樊噲,這時候做了一件值得大書特書之事,直接仗劍衝進宴會大廳。樊噲衝進宴會大廳,說:
“(劉邦)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史記·項羽本紀》)
樊噲絕對是猛男一枚。有勇有謀有口才,完全可以當選大漢元年“好青年”。“好青年”自然有好表現,項羽在樊噲出現後尷尬了,所以在劉邦要求“如廁”時候,直接放行。劉邦如廁和孫權“更衣”一個意思,偉人、英雄在緊要關頭也總是屎尿多。當然,屎尿多隻是藉口,沒有這個藉口又怎麼能借故離開,順利回到了大營呢?
知識點:凡是領導說要“如廁”,基本上都是藉口,是要開溜呀。怎麼聽起來和酒場上說要去尿尿差不多一個意思?
憑著如廁這一個最蹩腳的藉口,靠著那一百來號人,劉邦回到了自己的營地。仔細想想,好像哪裡不對。一百號人,悄無聲息的逃出四十萬大軍保衛程度最高的上將軍大帳,這是不是開玩笑?好像不是,好像又是。想了又想,應該是:項羽真的原諒了劉邦,默許劉邦從自家大帳回霸上。
劉邦危機公關成功。
劉邦離開了宴會大廳,張良自然也就沒有了留下來的必要。於是,張良代表劉邦向項羽請辭,隨之獻上禮物。給項羽的是一對玉璧,給范增的是玉斗。項羽笑納了,並擺到座位上。范增不僅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一下子劈了個稀巴爛,還大罵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范增已經嚴重失態,作為一個謀士,竟然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將來搶奪項羽江山的一定是劉邦。從項羽和范增截然不同的態度來看,完全說明了劉邦的逃走是項羽默許的,范增此時的不滿,針對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的。很明顯,項羽內部內訌了,裂縫已經出現,分裂只是時間問題。也可以這麼說:鴻門宴表面上是為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會談,但實際上隱藏的卻是項羽和范增之間的鬥爭。
在鴻門宴上,劉邦表現出了極高的沉著與冷靜。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張良、項伯、樊噲的力保之外,關鍵是劉邦的冷靜與沉著。
還定三秦
什麼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大能小。劉邦在這一點上做得好,值得表揚一次。當然,沒有力量掰手腕,那只有低頭一條路可走。劉邦不圖虛名,只求實際利益。當下低頭又如何?要著眼未來。
看到劉邦竟然低三下四,竟然低眉順眼,還有誰可以與之幹一架?還真沒有。
鴻門宴過後,項羽便領兵西進,來到咸陽。來到咸陽的項羽,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於是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曾經的大秦王朝,在項羽的憤恨中,徹底瓦崩土解。
自大的項羽就下來又做了一件大事兒:分封諸侯。
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史記·項羽本紀》
分封各路將軍為王,無疑代表著國家主權在項羽手裡。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今陝西南鄭)。就連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等,也有領地。項羽分封了多少個王?18個。分封情況如下:
1.熊心,原為楚王,新封王號為義帝,國都為郴縣(今湖南郴縣)
2.項羽,原為楚國上將軍、長安侯、魯公,新封王號為西楚霸王,國都為彭城(今江蘇徐州)
3.劉邦,原為楚國碭郡長、武安侯、沛公,新封王號為漢王,國都為南鄭(今陝西漢中)
4.章邯,原為秦國上將軍,新封王號為雍王,國都為廢丘(今陝西興平南)
5.司馬欣,原為秦國長史,新封王號為塞王,國都為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
6.董翳,原為秦國都尉,新封王號為翟王,國都為高奴(今陝西延安北)
7.魏豹,原為魏王,新封王號為西魏王,國都為平陽(今山西臨汾西)
8.申陽,原為張耳部將,新封王號為河南王,國都為陽(今河南洛陽東)
9.韓成,原為韓王,新封王號為韓王,國都為陽翟(今河南禹縣)
10.司馬昂,原為趙將,新封王號為殷王,國都為朝歌(今河南淇縣)
11.趙歇,原為趙王,新封王號為代王,國都為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
12.張耳,原為趙相,新封王號為常山王,國都為襄國(今河北邢臺)
13.英布,原為楚國當陽君,新封王號為九江,國都為六縣(今安徽六安北)
14.吳芮,原為番君,新封王號為衡山王,國都為邾縣(今湖北黃崗北)
15.共敖,原為楚國上柱國,新封王號為臨江王,國都為江陵(今湖北江陵)
16.韓廣,原為燕王,新封王號為遼東王,國都為終(今河北薊縣)
17.臧荼,原為燕將,新封王號為燕王,國都為薊縣(今北京西南)
18.田市,原為齊王,新封王號為膠東王,國都為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
19.田都,原為齊將,新封王號為齊王,國都為臨淄(今山東臨淄東)
20.田安,原為原齊王孫、項羽部將,新封王號為濟北王,國都為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說的是分封18個王,可是,項羽竟然把新的楚懷王也挪位置了,把他從彭城挪到了郴縣,還把之前的楚懷王稱號換為義帝。要知道,當成是他的二叔項梁擁立了老楚懷王親孫子為新楚懷王,可是剛剛過了兩年,項羽就把他二叔的決定推翻。他也只是一個諸侯,為啥就忒大膽?
就因為這個時候,他是諸侯聯軍的頭,他手握大權,所以,他可以不按之前的禮儀來,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分封各路諸侯。
他把競爭力最強的沛公,挪位置到漢中,並且削減劉邦軍隊至三萬人。為了給劉邦添亂,項羽還把大秦的三個舊臣也分封了,並且把劉邦圍了起來:章邯,秦國上將軍,封為雍王,國都為廢丘(今陝西興平南);司馬欣,秦國長史,封為塞王,國都為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董翳,秦國都尉,封為翟王,國都為高奴(今陝西延安北)。而項羽自己,自稱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他佔據了最肥沃的江蘇、安徽、河南三省大部分地區。
讓人不可思議之處在於,他把楚懷王熊心尊為義帝,遷到郴縣,可是在半路,就給殺了。
項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論功行賞,但是實際上卻是對原諸侯勢力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對服從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賞,並沒有考慮原諸侯在本國的實力與影響。他為自己從分封一開始就埋下亂源,最終不得不吞下自己埋下的苦果。
分封結束後,項羽拒絕了范增王關中的建議,堅決地衣錦還鄉。劉邦呢?現在只有三萬兵馬了,在沒有好的辦法前,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漢元年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他要仔細審視自己,找到“王”天下的路子,沒找到路子之前,最緊要的就是麻痺項羽,讓項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再也無意東出了。
回到項梁之死。項梁被誰殺死的?章邯!項梁之所以北上,是為了救齊國和趙國,沒成想搭上了自己的老命。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田榮。這傢伙是齊國大將,之前和項梁結為統一戰線,可這傢伙後來反悔了,帶領軍隊回到了齊國,留下項伯自己獨個兒針對二桿子章邯。在一個突然的夜襲後,項梁戰死疆場。
這個田榮挺有實力的,可是,項羽偏偏沒封他,反而封了田市、田都、田安。這如何了得,田榮氣死了。於是,在漢元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因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
就在這個當兒,8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對這個時間,《史記》和《漢書》有不同表述,《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為“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而《漢書•高帝紀》記載為“五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兩相比較,相差了三個月。結合劉邦大軍出函谷關時間來看,似乎《漢書》的記載更為可信。
在劉邦從自己的新根據地漢中揮師北上時候,已經拜韓信為大將了。韓信之前沒有出場,他啥時候投到劉邦麾下的?
韓信出身農家,據說吃百家飯長大。為了一直有飯吃,這人就參軍了,這就來到了項梁的隊伍裡。韓信跟著項梁衝鋒陷陣,他想多獲得軍功,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可惜,項梁很快在和章邯的作戰中戰死疆場,韓信的英雄夢只好往後延期。項梁死後,他的大侄子項羽控制了這支軍隊,韓信自然而然就跟了項羽。軍事才能突出的韓信,做到了項羽護衛,可以向項羽提意見了。剛愎自用的項羽能聽進去嗎?顯然沒有聽進去,不然也不會有後來轉投劉邦的事兒。
在亂世,英雄總是要尋找自己的明主,如果找不到怎麼辦?就先騎著驢,然後找馬。韓信認為劉邦就是自己要尋找的那匹馬。他為了得到劉邦的賞識,還用心結交夏候嬰;夏候嬰覺著韓信還可以,就推薦給劉邦。
卻說還沒有在劉邦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韓信自己出事了,違反了軍紀,當斬。在這緊要關頭,他看見漢將夏侯嬰,趕緊求教,還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再牛叉的人,面對死亡,也膽怯了。韓信只能求救於夏候嬰,他還不想早早就交代了自己。
一句“得到天下”引起了夏候嬰注意,也成功地完成了自救。夏候嬰透過和韓信交談,覺著這傢伙還有幾下子,就把韓信救了下來,並推薦給了劉邦。劉邦是不是就此重用韓信?不!在沒有經過大戰之前,劉邦並不相信韓信的軍事才華。就這樣,韓信雖然面見了劉邦,還不得不繼續普普通通生活著。
這個時候一個人出現了,誰?蕭何。就是那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蕭何。蕭何大家應該都熟悉了,就是那個很早就聽劉邦講課,並且評價劉邦愛說“大話”的大管家。當然,這個時候的蕭何還是沛縣縣令的大管家,還不是劉邦的大管家。蕭何這人有識人之明,透過和韓信交談,知道這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還未待蕭何推薦,等不及的韓信開溜了。你說這傢伙,先是跟著項梁,後來跟著項羽,再後來投奔劉邦,在未受到重用前,又想開溜。唉,他不想在等下去了,他覺著已經等白了頭髮。蕭何這個時候發現不見了韓信,哪裡去了?有人說看見韓信走了,蕭何知道事情不好,趕緊騎馬便追。好吧,這個事兒就是後來說書人愛講的一個章節: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清楚,不能讓韓信走。韓信如果走了,劉邦就失去了一員大將,同時會給對手增加一員大將。蕭何找到劉邦,說明了情況。劉邦對蕭何絕對信任,於是,劉邦就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沐浴齋戒,設壇祭祀,正式拜韓信為大將。從這以後呀,韓信就成了劉邦麾下一員大將,衝鋒陷陣,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韓信是大將,在韓信下邊的上將有六人,包括
1.盧綰(將軍,常侍中)
2.酈商(將軍,隴西都尉)
3.周勃(將軍)
4.曹參(將軍)
5.紀成(將軍)
6.陳胥(將軍
侍中是啥官?就是侍奉皇帝的官。常侍中,就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經常在皇帝身邊晃盪。所以,真正上戰場指揮的,是韓信、酈商、周勃、
曹參、紀成、陳胥。
當然,我們熟悉的樊噲同學,這個時候擔任郎中;夏候嬰同學,這個時候擔任太僕。他們也是劉邦身邊的紅人,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
好了,萬事齊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是什麼東風?就是各地諸侯反楚的東風。正瞌睡,有人遞枕頭來了:田榮認為項羽分封不公,就公然起兵反對,興兵進攻新齊王和膠東王。
有人反楚在前,劉邦自然趕緊響應,於是聽從韓信建議,“從故道出襲雍”。有史書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就是這個意思。
也有人說,獻計的是許昌侯趙衍。在劉邦發兵之前已經被雍王章邯知道了,就派兵把守關口。劉邦準備收兵的時候,趙衍獻計,從一條大家都不經意的故道(故道縣)悄悄摸過去。從故道摸過去,接著就到了陳倉關,就進入關中了。進入關中的劉邦,很快擊敗嚴重誤判的章邯。
說來輕巧,實際不容易,劉邦為此還損失了一員大將:紀成。
聽從了趙衍的建議,從故道摸過來了,在陳倉遇上了章邯的兵。因為章邯把重兵放在了子午道關口,所以陳倉只有少部分兵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劉邦大軍,章邯只有潰敗的份了。往哪裡逃?好畤(zhì)。好畤守軍將領是誰?章平。在追擊章邯部的途中,應該有相當艱難的遭遇戰,紀平應該在遭遇戰中不幸殉職。後來,曹參、周勃、樊噲等人輪番上陣,先清理好畤外圍,然後在章平敗走廢丘後,才攻下好畤城。
廢丘可是雍王章邯封地的都城,防守可不是好畤能相比的。劉邦又採取了包餃子辦法:先掃清城市外圍,然後包餃子。城市外圍包括哪些地方?譬如,咸陽呀,上郡呀,等等。總之,包了廢丘餃子。這個時候劉邦並沒有著急進攻廢丘,而是先收拾周邊,攻佔了幾座城池後,司馬欣、董翳兩位秦舊將被迫投降。這個時候的章邯,已經成為孤家寡人。
這個時候的項羽,已經不能再做他西楚霸王的美夢了,因為東西兩方都有了反楚大行動,怎麼辦?先討伐西邊的劉邦,還是先對付東邊的田榮?
還是張良老道,他是謀略大師,他用計騙過了項羽,使其相信劉邦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於是,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項羽陷入齊地田榮挖好的泥潭中無法抽身,給了劉邦絕佳的機會:東進。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有了東進的實力,他據有三秦之地,還收攏了塞王、翟王的兵馬,這些,都給了他信心和勇氣。信心和勇氣,要靠實力才能擁有,不是說說大話就能擁有的。
公元前205年(漢帝二年),劉邦在基本擁有關中之後,準備東出函谷關,與項羽一爭天下。他可不想只做他的關中王,他的理想是像秦始皇那樣,做天下的王!
劉邦從函谷關出關,來到了到陝州(今三門峽陝州區),直接面對洛陽。劉邦並沒有急於攻打洛陽,而是在公元前205年3月,率領統一戰線大軍從臨晉渡黃河,魏王豹也率領士兵加入了統一戰線之中。聯軍兵多將廣,想修理河內的殷王司馬卬,相當容易,幾乎碾壓。很快,殷王司馬卬就被俘虜了,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到洛陽,降河南王申陽。
洛陽,在這個時候是河南王的都城。河南王申陽和劉邦可是能攀上交情的。
申陽老領導叫張耳,這個張耳前面提到過,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門客,後來做外黃縣令,這個時候仰慕信陵君的劉邦,曾經從沛縣來投,可惜信陵君死了,這就投奔了張耳。張耳可以說是劉邦的業師。張耳非常賞識劉邦,後來投奔了劉邦。這個時候的張耳,正在河北邢臺做常山王。張耳在劉邦和項羽之間,當然選邊劉邦了。現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出了函谷關後,直接面對申陽,於是申陽老領導張耳出面了,勸說一個老部下歸順另一個弟子,好事兒就這樣成了。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擁有5個諸侯(漢王、雍王、塞王、翟王、河南王)的兵力,合計五十六萬。他的統一戰線已經重新建立,他要和項羽懟開了。幫著他守關中根據地的是誰?周勃和酈商。這兩人,都是劉邦比較放心的大將,可以放心地把根據地交給他們。
劉邦是不是真的放心關中?不是!這個時候章邯還被圍困在廢丘,北邊的北地郡和上郡也還有章邯軍殘餘勢力。所以,酈商同時還兼任了隴西尉。酈商的任務不單單是解決章邯,還要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酈商真不簡單,不單困住了章邯,還修理了章邯在北地郡的舊部。公元前205年6月,劉邦再次回到關中,這次徹底修理了章邯,把關中真正擁入懷中。劉邦在關中設立河上郡、渭南郡、中地郡、隴西郡和上郡等5個郡,並委派了屬於自己的執政官員。這之後,關中進入了長達兩百多年的穩定期。
每一次戰鬥勝利後,自然是分封有功之臣。這中間功勞最大的是酈商,所以酈商賜食邑武成六千戶。同時受到賞賜的還有周勃(賜食邑懷德)、曹參(賜食邑於寧秦)、樊噲(賜食邑樊鄉)、傅寬(賜食邑雕陰)、周緤(賜食邑池陽)。
賞賜是最好的刺激,有了賞賜,軍士才有殺敵的動力。
大家發現沒有?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不再害怕打硬仗了,包餃子功夫上升。
劉邦的勢力範圍擴大了,同時擴大了實力範圍的還有燕國(擁有了遼東國地盤)、趙國(常山國、代國)、魏國、楚國、齊國(齊國、膠東國、北齊國)。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5月(漢元二年),劉邦乘項羽深陷於齊國,無力抽身的機會,率領諸侯聯軍56萬向東進發,直面項羽的楚國。要先說一下韓王鄭昌。前面說過,項羽分封了18個王,其中有一個韓王成。在劉邦取得關中之後,為了應對劉邦,防止其向東進發,項羽就任命鄭昌為新韓王,構築其防禦劉邦的最前線。在劉邦重新擁有關中,並且招降了魏王、河南王之後,新任韓王鄭昌也跟著投降了。劉邦任命韓信做了最新的韓王。
這個時候劉邦還有一個重要的藉口,並且因此站在道義的最高點上,這個藉口就是:項羽暗殺了項梁擁立的新任楚懷王,後來項羽該任義帝的熊心。劉邦率領的大軍來到洛陽時候,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擋在劉邦馬前訴說義帝的死亡經過。劉邦聽說了之後,大哭一場,於是就為義帝發喪,舉哀三日。然後向各諸侯王釋出項羽大逆無道的罪狀,並以此為藉口號召各諸侯王率兵與自己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
《漢書·高帝紀》記載: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兵皆縞素。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劉邦是不是真哭,不知道,但新城三老董公來的正是時候,給了劉邦一個討伐項羽的非常好的藉口,劉邦因此而發的反楚宣言也很有氣勢,道義,是討伐逆賊最好的藉口。
有沒有人響應劉邦的反楚宣言?有,代王陳餘。其實,劉邦反楚宣言背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也都知道核心問題是什麼。代王陳餘之所以響應,並不是出於道義,而是有他需要的東西:反楚。
劉邦率領五大諸侯組成的統一戰線盟軍,向東殺去。首先來到了外黃。這個地方張耳曾經做過縣令,劉邦在這裡也生活過一段時間。現在誰在這裡駐軍?彭越。
彭越可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和韓信、英布齊名。他先前只是一個在鉅野湖澤打魚的漁民,後來身邊聚集的人多了,就做了這些人的頭,在秦末亂世中,也可以說是強盜吧。陳勝吳廣起義後,他領著一幫人也豎起了大旗。在劉邦奉熊心命西征,先北上攻打昌邑時候,彭越還援助過劉邦。所以說,彭越和劉邦有老交情,是故舊。公元前206年7月,田榮自立為齊王,起兵和項羽對著幹的時候,劉邦就派人賜給彭越將軍印信,讓他進軍濟陰(今山東菏澤定陶區西北)攻打楚軍。
現在,劉邦率領著大軍來到了外黃,彭越高興還來不及呢。自然而然,彭越率領三萬士兵,歸順劉邦。劉邦待彭越也不薄,就讓彭越做了魏國的相。
《漢書·高帝紀》記載:到外黃,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也。
其實,這個任命有點假,因為先前的魏國地盤,這個時候還被楚國佔領著。也就是說,彭越只有奪回了魏國的地盤,才有魏相國可做。這個任命假雖假,畢竟出自劉邦之口,也算是一個對未來的承諾吧。
接下來怎麼行軍?當然是先清理外圍,先找軟柿子捏一捏。目標選定為定陶附近的楚軍項它和龍且部。於是劉邦率軍北上,打響了伐楚聯軍攻入西楚境內後的第二場阻擊戰。結果?不用懷疑,順利捏了捏軟柿子,軟柿子敗走。
伐楚聯軍順利捏了軟柿子後,便揮師南下,先取碭縣、而後東進至蕭縣,接著便是毫無懸念的來到了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在不在老巢?不在,他正率軍在齊地,和田橫在“池塘裡”肉搏。
既然項羽的老巢彭城幾乎是一座空城,所以劉邦自然輕而易舉就攻入城中。《漢書·高帝紀》有記載:
“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驕傲使人退步,劉邦這個時候有點驕傲了。在齊地的項羽難道不會殺回來嗎?自己的美人豈能讓劉邦玷汙?自己的老巢豈能讓人侵佔?
項羽一直不放心劉邦,現在更是對劉邦惱怒到了極點。他要修理劉邦,把劉邦頭踩在地方,然後摩擦,摩擦,摩擦。
此仇不報非君子,何況項羽一直自稱“霸王”!《漢書·高帝紀》記載: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藝高人膽大。項羽接到線報後,立馬率精兵三萬,就殺將過來。三萬精兵能否打過五十六萬聯軍?
“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猛人!猛將!三萬精兵竟然把五十六萬的聯軍打得落花流水。據說,殺了十萬劉邦聯軍。
劉邦不是剛出道的毛頭小夥子,這一年劉邦已經51歲了,難道就沒有一點防備?他防備了,讓樊噲在彭城和齊之間的留城、薛縣一帶駐紮,讓呂澤在碭縣一帶駐紮。想不到的是,年輕的項羽大大地狡猾,向西繞過了留城、薛縣,然後折向東南,從劉邦背後給他來了一刀。項羽搞的是突襲,是想在突然之間來一個出其不意的斬首行動。
項羽戰術成功,三萬精兵殺得十萬盟軍屁滾尿流,死的死傷的傷。捉到劉邦沒有?當然沒有。如果捉到的話,後來的劇本就沒法寫了,主角過早去世,無論哪一個偉大的編劇,都不敢這麼寫。據說,突然來了一陣怪風,旋風,遮天蔽日,把包圍圈撕開了一個口子,劉邦趁機逃走了。《漢書·高帝紀》記載:
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天不亡劉邦,那麼就要在關鍵時刻幫助他。但也要劉邦足夠狼狽,該教訓還要教訓。51歲了還不成熟,那就要他狼狽不堪。
劉邦帶領幾十個人,狼狽不堪地朝北逃去。他要和小迷弟樊噲會合,還要趕緊尋找自己的兒子閨女。還好,兒子閨女找到了,但老婆老爹被項羽虜去了。在樊噲、呂澤的護送下,一路向西逃去,逃回自己領地滎陽。
統一戰線主帥逃走了,鬆散聯盟自然就散了。塞王、翟王因為失去了領地,乾脆投降了項羽,代王、魏王則回到了自己封地,後來加入了項羽的統一戰線。項羽,自然收復了失去的領地,重新坐回盟主大座上。
鴻門宴時候,項羽放過了劉邦,給了劉邦做大做強機會,結果有了彭城之戰。好在,彭城失而復得,項羽會就成放過劉邦,再給他做大做強的機會嗎?
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率樊噲、呂澤等部退到滎陽,這裡是自己的地盤,終於可以喘口氣了。這一路雖然是逃亡,但沒有閒著,一方面收集敗兵,另一方面派韓信、灌嬰等在京索阻擊楚國的追兵,並取得了勝利。到了滎陽,這才得以喘息,穩住了陣腳,於是重整軍隊,依託關中根據地和有利地勢,要和項羽長期抗爭,來一個持久戰。
其實在逃亡過程中,劉邦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策反英布。《漢書·高帝紀》記載:
漢王西過樑地,至虞,謂謁者隨何曰:“公能說九江王布使舉兵畔楚,項王必留擊之。得留數月,吾取天下必矣。”
劉邦深諳“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能策反九江王英布反楚,那麼就可以讓項羽分心,自己就贏得了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天下。有了數月喘息,劉邦絕對可以滿血復活。
劉邦知道了統一戰線的威力,知道了遠交近攻的厲害,他要爭取英布。如果爭取到了英布,就能取得天下。外交官隨何上路了,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勸說英布,選邊站要佔到劉邦這一方來。我們都知道結果,英布果然在隨何的勸說下,站隊劉邦,後來還名列漢初三大將。這是後話,也有一個過程。還是說說當前的形勢吧。
劉邦也知道,這一次和鴻門宴不一樣,項羽不可能再次輕易放過自己,而自己也不像上次那樣羸弱。做過盟軍統帥的人,已經有了絕對的自信:他有實力和項羽爭天下了。他現在要的是時間:喘息、修養、調兵、佈陣、挖戰壕。
劉邦讓蕭何從關中多派些並來,同時讓韓信把現有的並整治好。他要擺好陣勢,等著項羽上門。
項羽果然領兵來了,雙方在滎陽南的京、索兩地展開了廝殺,劉邦勝。《漢書·高帝紀》記載:
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築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
項羽來的這支部隊,是騎兵,應該是先遣部隊。所以,劉邦趕緊組建自己的騎兵。誰來做主帥呢?大家推薦了大秦故將李必、駱甲。這倆人很聰明,知道自己作為秦人,不是劉邦嫡系,大家很有可能不服氣。於是,就說:我們作為秦國的人,輔佐主帥可以,就不要讓我們做主帥了。於是,劉邦就讓灌嬰作了主帥,李必、駱甲作為兩個副手。《漢書·灌嬰傳》對這事兒有記載:
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從史書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劉邦在滎陽站穩了腳跟,可以放心喘氣了。於是,劉邦又回到了關中。在關中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包了雍王章邯的餃子,但是一直沒有吃。章邯一直被圍困在廢丘城中,還沒有投降。是時候吃下章邯了。《漢書·高帝紀》記載:
六月,漢王還櫟陽。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雍地定,八十餘縣,置河上、渭南、中地、隴西、上郡。
劉邦這次回來首要任務是吃掉章邯。章邯被圍了這麼長時間,外邊有沒有援兵,該到了山窮水盡地步了。劉邦來了一招狠的:水攻。果然有效,章邯兵敗自殺。至此,關中徹底握在自己手中。
劉邦回來的第二件事兒,就是立太子。他要先謀定後事兒。太子是誰?當然是他和呂雉生的兒子劉盈了。
兩件事兒辦完,劉邦又馬不停蹄趕回滎陽,這兒是前線呀。
來到滎陽的劉邦,並沒有直接向項羽發起進攻,他還要先找一個軟柿子捏一捏。目標鎖定在魏王豹身上。這傢伙勢力不大,但在楚漢之間反反覆覆。先前站隊劉邦,劉邦彭城失敗後,魏王豹回到封地,後來就和項羽結成了統一戰線。這個時候的劉邦,和魏王豹就隔著黃河。劉邦要重新爭取魏王豹,把這個傢伙從項羽身邊重新拉回來。劉邦派酈食其作為外交官,前往魏王豹處遊說。
遊說失敗,魏王豹選邊項羽。當言語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這是德意志鐵血宰相卑斯麥的名言,劉邦早就知道了,於是,劉邦決定教訓教訓魏王豹,讓他知道站隊錯誤的後果。
以韓信為主將,曹參、灌嬰都參與其中,協同作戰。效果顯著,俘虜了魏王豹。劉邦把西魏變成了自己的領地,設河東、太原、上黨三郡。
得勝後的韓信給劉邦建議,由他帶領三萬士兵,向北攻打燕趙,向東攻打齊國,在項羽聯盟中開展游擊戰,爭取斷絕項羽後方的糧食供應,對項羽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劉邦首肯,韓信開始了游擊戰。
其實,這個時候彭越也在楚國領地上正在進行遊擊戰,讓項羽頭疼呢。
韓信帶走了三萬兵馬,劉邦在滎陽一帶的兵力自然就少了。項羽認為自己機會來了,於是在公元前205年冬,他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劉邦形勢十分危急。
在韓信領兵開闢北方游擊戰的三個月裡,發生了幾件大事,《漢書》有記載: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斬陳餘,獲趙王歇。置常山、代郡。甲戌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隨何既說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布,布戰不勝。
十二月,布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分之兵,與俱收兵至成皋。
簡單說,就是“滅趙國,擄趙王,殺代王,收英布”。
雖然北方戰場的游擊戰取得了勝利,但站隊劉邦的英布丟了九江國。項羽來攻滎陽,沒有韓信在身邊的劉邦,形勢吃緊,被項羽佔了甬道,斷了糧草,又被項羽包餃子於滎陽城中。怎麼辦?
怎麼辦?能戰便戰,不能戰便退,或者求和。劉邦選擇求和,願意以滎陽西為界線,東邊屬於楚,西邊屬於漢。項羽會接受劉邦的求和嗎?求和是真的,《漢書·高帝紀》有記載:
夏四月,項羽圍漢滎陽,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
對於劉邦的求和,項羽打算同意,可是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說:不行,不能答應!一定要殺了劉邦。
誰這麼大膽,敢公開反對項羽的意思?范增!項羽的謀士,也是他的亞父。項羽也很無奈,連年征戰,士兵都累得要死,後方供應也吃緊。況且,韓信在北方順風順水,彭越也在四處遊記。既然范增反對,楚漢矛盾解不開了,不死不休。在范增的堅持下,楚軍急攻滎陽。劉邦要麼突圍,要麼投降。滎陽城外的樊噲、英布以及韓信,會來救援劉邦嗎?
劉邦不敢大意,他不能篤定這些人一定會來救他。所以他想來想去,決定突圍。首先,他安排御史大夫周苛率眾留鎮滎陽城;其次,安排和自己長相差不多的將軍紀信假冒自己出城投降;最後,劉邦率領數十騎從西門突圍。
劉邦又一次成功逃走。這次他先是逃到英布在成皋的駐軍中,然後回到了關中。在他準備重新從函谷關向東用兵的時候,一個叫轅生的下屬建議他:漢王為什麼不換一個思路,悄悄從武關出關中,取道南陽,從背後襲擊項羽呢?
這條道路,正是當年劉邦西征,進入關中的道路。劉邦想了想,這個建議不錯,於是就從武關出關中,來到了南陽。
劉邦西征時候,讓王陵留守南陽。這個時候南陽也是劉邦的地盤呀。項羽聽說劉邦竟然來到了南陽,果然迅速調兵遣將,來到了南陽。劉邦則關閉城門,和項羽玩起了躲貓貓。南陽遠比滎陽堅固,不是說攻就能攻下來的。劉邦要的就是把項羽的防線扯開,讓項羽四處防守,顧此失彼。或者說,讓項羽自己的防守中出差錯。
劉邦在等待,等待著機會。他相信北方的韓信和彭越會給他帶來好訊息。果然,彭越在游擊戰中取得勝利,項羽不得不從南陽回撤。他害怕老巢再次被端,害怕後方糧草被劫。
敵退我進。既然項羽退了,劉邦就率軍向滎陽進發。他的一些兵力還被困在滎陽一路順利地來到成皋,並擊敗駐守在成皋的終公軍,直接面對包圍在滎陽城外的楚軍。
如果讓劉邦在滎陽外邊的軍隊和城內的軍隊來一個裡應外合,楚軍就危險了。緊要關頭,項羽又趕緊領兵來到滎陽,並下達了攻城命令。他要趕緊吃掉滎陽城,然後再反擊從成皋來的劉邦。
項羽回來的速度絕對夠快,下達攻城命令絕對及時,久困的滎陽被攻克,留守的周苛被活捉。項羽知道周苛的能耐,反覆勸降,可惜,周苛寧死不降,還對項羽破口大罵。項羽看勸降不成,又不能放了周苛,就把周苛活煮了。
同時被俘虜的還有孫赤,不過他投降了。後來,後來他又再次歸順劉邦。但對於貳臣,主子從來不喜歡,其心不衷呀。
楚漢雙方在滎陽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先是劉邦勝,後是項羽勝,佔據了滎陽。到目前,雙方在成皋一帶對峙。看來,真的要打一場持久戰了。
如果和鴻門宴時期相比,劉邦一方成長太快了,竟然可以和項羽相抗衡了;此消彼長,劉邦一方成長了,項羽一方勢力相對而言就不如先前了。鴻門宴時候項羽一方有絕對勢力,可以腳踩劉邦頭顱摩擦,摩擦,現在即便成功把劉邦圍在滎陽城,還是被劉邦突圍,並回到關中,帶領一批新的人馬重新殺回來。
還有一點必須要說,韓信和彭越在北方的游擊戰,對項羽的殺傷力不可小覷。
項羽在攻破滎陽,烹殺周苛後,集中大軍包圍了成皋。楚漢之間又一次主帥對峙,項羽又一次把劉邦圍困在城中。上一次把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突圍,然後走成皋,重新回到關中,帶領新一批士兵出武關,來到南陽。項羽聽說後,馳軍南陽,圍困劉邦。結果彭越要掏項羽老巢,項羽不得不回撤。劉邦趁勢攻下成皋。項羽急忙又從東邊殺回滎陽,待攻下滎陽,這又把劉邦圍在成皋。
劉邦會據守成皋嗎?
不,劉邦果斷選擇突圍。周苛被捉在前,他一定要突圍。《漢書·高帝紀》記載:
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
這次和劉邦一起突圍的,是夏候嬰,劉邦早期的小迷弟。突出重圍之後,馬上渡過黃河,來到雲臺山下的修武縣。劉邦走了,剩下的大將自然也就不再堅守了,於是紛紛突圍。成皋第二次失守。
成皋是失守了,不過在項羽想向西進攻的時候,漢軍在鞏義的防線,還是成功地抵住了進攻。這個時候,彭越的游擊戰還在開展,並頻頻得手,項羽不得不再次把軍隊從西邊拉回到東邊,來對付彭越。
鑑於上次從西邊回到東邊對付彭越時成皋失守的情況,這次項羽讓曹咎堅守成皋,萬萬不可主動出擊;即便漢軍叫陣,也不要迎戰。《漢書·高帝紀》記載:
九月,羽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即漢王欲挑戰,慎勿與戰,勿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復從將軍。”羽引兵東擊彭越。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往往最擔心哪裡,哪裡就會出差錯。果然,歷史再次驗證這個規律,曹咎受不了漢軍的罵陣,出動了。《漢書》記載:
十月.....漢果數挑成皋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數日,大司馬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項羽要哭死。曹咎可是楚國將帥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就這樣失敗了,還是在自己一再叮囑下失敗了。這嚴重打擊了項羽的自信心,接下來該相信誰?接下來怎麼辦?總不能讓自己東奔西突,顧不過來呀。
突然想起現在羽毛球戰場上一個“衝吊結合”的戰術,似乎,劉邦就是這樣設計劇本,讓項羽東西顧不過來,讓他在疲於奔命中消耗自己。實際上,項羽最後計程車兵真的成了疲兵了,戰鬥力越來越低。到垓下被困時,為什麼四面楚歌就能擾亂軍心?這些士兵打仗打累了,實在太累了。他們想回家,想老婆孩子熱炕頭。
項羽走了,漢軍就在成皋城外叫陣,一開始曹咎忠實執行項羽命令,嚴防死守就是不出城。漢軍就多次挑釁,成功地激起曹咎怒火,開門出城,在渡汜水時,漢軍突然猛攻,楚軍大敗,漢軍收復成皋。
這一次成皋攻防戰和上次幾乎一模一樣。
漢軍想進一步收復滎陽,楚軍有鍾離眛死守,不成。這時候項羽聽說曹咎敗了,氣得要命,趕緊又從東邊回到西邊,漢軍只得又回到成皋。楚漢隨後一年內互有攻防,但都奈何不了對方。
下象棋的都知道,誰也贏不了誰的時候,雙方只有講和了。於是,在公元前204年8月(漢四年八月),楚漢雙方達成協議,以鴻溝為界,西邊歸漢,東邊為楚。既然達成了協議,項羽就釋放了劉邦老婆呂雉和老爹劉太公,項羽也撤軍,回到了彭城。
項羽主動後撤,實際上是整個戰略上的後撤,也因此失去了主動權。因為這個時候,劉邦這一方還有韓信、彭越在北方的游擊戰,盧綰在南方的游擊戰。
應該說,項羽不敗而敗:他敗給了自己。他決策失誤,他用人不當,他延誤戰機。
說什麼都晚了,項羽已經簽署了和平協議,後撤了。
在楚漢滎陽、成皋當面對陣的時候,韓信在北方的游擊戰很厲害,取得了不凡戰績。
先是克西魏。西魏王豹本來和劉邦關係不錯,還和劉邦組成統一戰線,一起討伐項羽,攻入了項羽老巢彭城。可是在項羽自齊國殺回彭城,劉邦敗走滎陽時,魏王豹回到了封地,隨後選邊站在項羽一方。劉邦這邊戰事吃緊,派酈食其遊說魏王豹,這人不肯重新結盟。沒辦法,站在敵人身邊的自然不是朋友,要當做敵人來對待。韓信提出開闢北方戰場,劉邦同意了,就撥了三萬兵馬給韓信。不得不說韓信戰略眼光獨到,不得不說劉邦知人善任。
韓信是主帥,曹參、灌嬰配合,開始修理魏王豹。《漢書·韓信傳》記載:
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缶度軍,襲安邑。
韓信制定的策略是聲東擊西:明面上攻打臨晉,實際從夏陽渡黃河,襲安邑。這個聲東擊西戰術,也可以看做上一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翻版。兵不厭詐在韓信這裡被活學活用了,並且每次都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創新。
面對這樣的軍事天才,魏王豹只有被踩在地上摩擦的份兒。
韓信從夏陽強渡黃河後,目標是安邑。可是,韓信就是韓信,他絕對不會讓你猜到他下一步會怎麼走,他偏偏南下,來到了東張,把毫無防備的魏軍孫遬順利斬於馬下。
韓信率領的漢軍已經暴露了,魏王豹沒有後撤,而是從臨晉北上,要和韓信來一場對決。魏王豹的智商還是低了很多,和韓信差了很多層級。韓信偏偏不去修理魏王豹,而是從東張向東,直搗安邑,並順利拿下安邑。
到這個時候,魏王豹徹底慌了神,奶奶的,遇見大神了。魏王豹趕緊引兵,向著安邑方向狂奔,沒成想,還沒到安邑,半路在曲陽遇到了曹參;曹參二話不說,上來一頓猛打,把魏王豹徹底打蒙了,趕緊向東逃竄。一個逃,一個追;逃的人六神無主,追的人志在必得。還別說,在垣縣,曹參追上了魏王豹,並活捉了。
魏王已經被活捉了,主要將領已經被修理了,西魏還有什麼可怕的?西魏都城平陽手到擒來。連同魏王豹的老孃、老婆、孩子盡數被擒。唉!本來跟著劉邦可以吃香喝辣,偏偏要做貳臣,投奔項羽,在劉邦不計前嫌,派酈食其來說和時候,這傢伙還嘴硬。現在倒好,被韓信把頭踩在地板上狠狠摩擦,顏面盡失。一個小國家,要想生存下來,必須有眼色。夾縫生存真不容易呀。
滅魏一戰,韓信展現了驚人的軍事天才,用兵如神。
魏王已經祭旗,下一個倒黴蛋是誰?
答案很簡單:代王。
代王是誰?陳餘。在田榮、劉邦反楚時候,代王趁機反楚。這個時候代王還做了一件事兒,就是擁立趙王歇為新趙王。奇葩的是,在趙國的領地上,趙王歇又馬上反擁陳餘為代王。陳餘有了自己的領地,但他想著趙王歇年幼,並沒有去自己的領地,而是留下來輔佐趙王歇。至於自己的領地,則委託相國夏說代為治理。
亂套了,一切都亂套了。趙國和代國,這個時候完全是一個班子,一套人馬,但有兩個牌子。
在用兵如神的韓信眼裡,一切都時浮雲。況且,這個時候韓信請示劉邦要求增兵三萬,劉邦也答應了。如此,韓信更有信心和實力把代王修理一頓,也想摩擦魏王豹那樣,把陳餘按在地板上摩擦一番。
幾乎不費啥事兒,就在閼與活捉代相國夏說。代國就此滅亡。
韓信滅魏還費了一番功夫,滅代簡直易如反掌。這個時候韓信的名氣越來越大,大家都在猜測,下一個被修理的會是誰?
誰挨著西魏和代國,誰膽怯。趙王歇和燕王這個時候內心狂跳:韓信呀,千萬別來!
韓信還是來了。同來的還有張耳。這個時候張耳已經由劉邦的業師,變成了劉邦的部將。還要特意說明的是,這個時候韓信、張耳率領的兵馬,被劉邦置換了;先前韓信訓練的精兵被劉邦抽走防禦滎陽了,現在韓信率領計程車兵是張耳帶來的新兵蛋子。
這個時候陳餘率領二十萬兵馬,在井陘枕戈待旦,以逸待勞,等著韓信的到來。韓信能再次神勇,像修理魏王豹那樣修理陳餘嗎?
陳餘自知玩心眼的話,絕對玩不過韓信,那就硬碰硬,我擺下鐵桶陣,你奈我何?其實陳餘自己不知道,他已經膽怯了,面對這人數遠遠少於自己的漢軍,他不敢主動出擊,反而被動等待。等來的,只能是捱打。
韓信是誰?是軍事大神。他用兵想來不按常理出牌。他先是派出一支兩千人的輕騎兵,每人手裡都拿著漢軍旗幟,然後從小道進山,等待著突襲趙軍大營。接著,韓信率主力,大搖大擺經由井陘直面趙軍大營。主力軍渡過了軍營前的大江,背對著大江,面對著大營,背水一戰,視死如生。
趙軍上下大喜,主力盡出,急攻漢軍。韓信、張耳且戰且退,馬上就要退到江邊了,再退的話,就落水了。漢軍完全是一副死局。
漢軍能置於死地而後生嗎?用韓信的話說,就是“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漢軍上下都知道不能再退了,再退的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一個個勇猛殺敵,殺急了眼,喊破了喉嚨。趙軍面對這殺急了眼的漢軍,害怕了,真的害怕了。穿鞋的怕光腳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眼下的漢軍,簡直不要命了。
漢軍正苦,趙軍苦甚。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前方傳來一片喊殺聲,韓信的兩千輕騎兵突襲趙軍大營得手,並且把兩千面漢軍旗幟插滿了趙軍大營。趙軍軍心一時間大亂,大家紛紛逃走。即便趙將整頓軍紀,斬殺逃走計程車兵,但已經晚了,大勢已經去了,不可挽回了。
漢軍雖有傷亡,但還是完成了任務:擊破趙軍,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趙王趙歇。
兩位最主要的頭領一死一虜,趙國已經不再是趙國。收拾殘局不多講,反正在漢三年十月,韓信、張耳聯手滅掉了趙國,並在趙國設立常山郡和代郡。到此,趙國完全覆滅。張耳也在這一戰中,成功報仇。要知道,項羽分封的18個王中,張耳可是常山王。
趙國滅亡了,下一個目標是燕國。韓信準備如法炮製,用兵強攻燕國。就在這個時候,韓信不經意問了投降的趙將廣武君李左車,詢問他有什麼好方法。想不到李左車竟然說:智取!怎麼個智取法?就是大兵壓境,兵臨城下,造成巨大心理壓力,然後派遣外交官勸降。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武統開始,和統結束。
韓信接受了李左車的建議,並率大軍浩蕩而來,陳兵邊境,然後派召歐作為使者,勸燕王投降。韓信名氣越來越大,燕王豈有不怕之理?一切都水到渠成,一切又都合情合理。真正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韓信再次顯神威。
韓信軍功越來越大,漢軍上下都敬仰。在敬仰之餘,肯定有一個人睡不好覺。誰?劉邦。在韓信於北方掃蕩之時,劉邦正走黴運。滎陽突圍後,回到關中,然後去到武關,來到南陽。想不到竟然又被項羽圍上了。好在這個時候彭越游擊戰順利,嚴重威脅到項羽老巢安全,項羽才撤兵回到東邊。後來,劉邦乘虛收復成皋。想不到項羽很快又從東邊跑到西邊,並把劉邦堵在了包間中。
劉邦形勢危急,韓信回來救援沒有?答案是沒有!這不免讓劉邦起猜忌之心。所以在韓信向劉邦要兵馬和糧食的時候,他猶豫了。隨後,劉邦從成皋突圍,帶著夏候嬰來到了修武。為什麼來?不是看山景色的,而是要奪取韓信軍權來的。劉邦不費吹灰之力,奪回了軍權。
劉邦還下了一道命令:張耳守代國,韓信東功齊國。
韓信出兵齊國,大概在漢四年十月。《漢書·高帝紀》記載:
四年冬十月,韓信用蒯通計,襲破齊。
齊國知道韓信來勢洶洶不?知道。《漢書·田儋傳》記載:
聞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齊使華毋傷、田解軍歷下以距漢。
這仗不好打了。一方兵還未到,另一方已經知道,並做好了準備。韓信怎麼辦?他不急,要先了解情況,做好情報工作。他也瞭解到,劉邦這個時候正委派酈食其作為外交官,出使齊國,要和齊國建立新的統一戰線。《漢書·田儋傳》記載可以佐證:
會漢使酈食其往說王廣及相橫,與連和。橫然之,乃罷歷下守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
酈食其遊說成功,雙方罷兵。酈食其以一人之力,奪滔天之功。可惜,可惜,太可惜!韓信這次竟然公然違背業已達成的合約,突襲歷下齊軍,並且得手。韓信置酈食其於死地了。《漢書·田儋傳》記載:
韓信乃渡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菑。
再往下讀《田儋傳》,突然淚目了:
王廣、相橫以酈生為賣己而亨之。廣東走高密,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於膠東。
雖然韓信得手,但劉邦永遠失去了一個重要謀士酈食其。何況,酈食其的弟弟酈商,目前也在劉邦麾下,還是一員猛將。劉邦估計要氣死。韓信得手一個歷下城,但齊政權四大巨頭並沒有死,反而在在殺掉酈食其後,兵分四路,齊王田廣去了高密,齊相田橫去了博陽,齊守相田光去了城陽,齊將軍田既去了膠東。這四個地方成犄角之勢,互通連理,要把漢軍扼殺在齊地的泥潭中。況且,項羽的楚軍,也絕對不會坐看齊國滅亡而不管不顧。項羽果然立馬派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星夜兼程,急赴齊地救齊。已經丟了西魏、趙國、燕國等,齊國不能再丟了。
楚軍、齊軍聯盟大概有十五萬軍隊,韓信大概有十萬軍隊,雙方在濰水一線展開對峙。
誰都知道,先渡河的會失去先機。可韓信不信這個邪,偏偏先渡河。《漢書·韓信傳》記載:
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渡,擊龍且。陽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
唉!面對韓信,龍且將軍只能長嘆“既生且,何生信”。韓信真不是人,是鬼。他竟然名人準備了一萬多個水囊,在龍且追擊計程車兵渡河時,突然“決壅囊”,淹死了不少齊軍。這個時候啥都不說了。龍且死的不怨,他遇到了鬼一樣的對手。
龍且被殺,楚亞將周蘭和齊王田廣等人被活捉。韓信再戰,再次揚名。經高密一戰,齊國雖有楚國援軍,同樣危在旦夕。
之後的漢軍勢如破竹,戰鬥雖然有,但都很輕鬆。很快,齊國不再叫齊國,而變成了漢王劉邦的地盤。
漢四年二月,劉邦冊封韓信為齊王。
回頭再來說鴻溝合約。也正是因為有了韓信佔領齊國,並派兵攻打楚國,項羽才怕了,這才同意和劉邦簽訂合約:以鴻溝為界線,西邊歸漢,東邊歸楚。協議簽訂後,項羽撤兵,回到老巢彭城。
劉邦撤兵沒有?NO!劉邦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率領大軍來到了陽夏。為什麼來到了陽夏?他要等,等著和彭越、韓信進一步溝通訊息,確認這兩人都能一起對付項羽。這個時候,彭越已經擁有了梁地,是當是的一方有實力的諸侯,和齊地的韓信一樣。雖然彭越和韓信的王都是劉邦封的,但此一時彼一時,這倆人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劉邦的話,這倆人不一定就聽進去。劉邦也深知這一點。
應該是,劉邦得到了這倆人共同出兵的承諾,於是大膽地向駐紮在固陵的項羽發起了進攻。
歷史給劉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彭越和韓信一起給劉邦上了生動一課:深入固陵的劉邦,並沒有看到彭越和韓信的軍隊,看到的是項羽的大軍。結果可想而知,失敗!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至固陵,不會。出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
劉邦還有機會嗎?有,當然有!機會就是爭取彭越和韓信。怎麼爭取?利益。這倆人之所以沒有派兵來,是利益沒有打動他們;如果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他們肯定會派兵一起攻打項羽。所以,張良建議劉邦,這個時候一定要足夠大方,給這倆人足夠多的利益,才能讓這倆人重新回到統一戰線中來。
利益怎麼給?不可能把自己取得的土地分給這倆人吧?不用,只要畫個大餅就成:睢陽以北至谷城屬彭越,陳以東傅海為韓信。
分的是誰的地盤?當然是項羽的地盤了。利益巨大,也可以說利益天大,彭越和韓信能不動心嗎?不能。人都是貪婪的,彭越、韓信也是人,不例外。面對這天大的利用,他倆不能拒絕,也拒絕不了。
於是,於是形勢明朗化,在劉邦、彭越、韓信攜手之後,項羽只有成為被摩擦的那一個了。項羽取得了固陵之戰的勝利,但隨之而來外交上的失敗,讓他徹底失敗了。
且說劉邦、韓信、彭越達成了瓜分西楚協議後,韓信就從北向南,對西楚地盤發起攻擊。《漢書·灌嬰傳》記載:
齊地已定,韓信自立為齊王,使嬰別將擊楚將公杲於魯北,破之。轉南,破薛郡長,身虜騎將一人。攻傅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度淮,盡降其城邑,至廣陵。項羽使項聲、薛公、郯公復定淮北,嬰度淮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壽春。擊破楚騎平陽,遂降彭城。虜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酇、蕭、相。攻苦、譙,復得亞將。與漢王會頤鄉。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與漢王會頤鄉。項羽要東歸,回到自己老巢彭城。可是,突然發現劉邦和灌嬰會師頤鄉。無奈之下,只有南下,來到陳縣。劉邦率領樊噲、夏候嬰、靳歙、灌嬰也追到了陳縣,要和項羽決一死戰。項羽要打嗎?他不傻,趕緊向東逃去,來到和垓下。
這裡還要交代一下,漢三年時,劉邦曾派盧綰、劉賈率兵兩萬深入楚國腹地打游擊,這個時候這支奇兵已經有了小氣候。也就在這個時候,先前的九江王英布再次入主九江郡,這就讓楚軍不能再向南撤退,而向東撤退,來到了垓下。
項羽撤退到垓下,再也走不了了,他被劉邦、韓信、英布、彭越等部團團圍住,已經插翅難飛了。《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是: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
垓下之戰結果不言而喻,項羽雖然突圍成功,但被追著屁股打,逃無可逃情況下,在烏江自刎。
一代梟雄就此謝幕,可惜,可嘆,可氣,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