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蘇精誠(1915~1941),海澄縣虎渡村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小學時代,在進步老師蘇孝恭、蘇靜的教育下,懂得很多革命道理。

高小畢業後,蘇精誠進入漳州龍溪工業職業學校,後轉入廈門美術專科學校。蘇靜因反動派迫害出走海外,30年代初回到廈門,於是就同精誠等人住在一起。他們經常共同閱讀進步書籍,探討革命道路。“九·一八”事變發生,他們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於是積極參加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2年4月20日,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蘇精誠跟蘇靜決定返回海澄家鄉參加紅軍。回到家鄉後立即組織老同學和貧苦農民40多人,並籌集30多杆槍支成立一支游擊隊伍,蘇精誠任隊長,蘇靜任政治委員,並設法同紅3軍19團(駐漳浦縣)、紅4軍28團(駐海澄縣)取得聯絡,接受紅軍佈置的宣傳、籌款、任務。蘇精誠與蘇靜調入由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領導的一支10多人組成的宣傳隊,蘇靜任隊長。在宣傳發動群眾的活動中,蘇精誠表現出傑出的宣傳才能。同年5月下旬,中央紅軍回師中央蘇區時,經鄧子恢介紹,蘇靜、蘇精誠一起參加了中央紅軍,蘇精誠被分配在紅1軍團政治部任宣傳隊長。他先後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在那艱苦、緊張的戰鬥歲月裡,蘇精誠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深入前沿陣地開展宣傳鼓動工作,激勵戰士英勇殺敵;向敵軍喊話,展開政治攻勢,做瓦解敵軍的工作。

1934年10月,蘇精誠跟隨紅一軍團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就在長征途中蘇精誠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在隨後的東征和西征中,蘇精誠先後擔任紅4師和紅1師的政治部宣傳科長。後來為貫徹瓦窯堡會議精神,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我黨決定爭取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抗日。蘇精城在西安事變前夕被調回紅軍團部任敵工科長。他以民族大義精神,爭取在清水河與我對峙的東北軍騎兵5師16團停止敵對行動。隨後又在軍團政治部主任朱瑞領導下做3騎6師的工作,達成“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協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紅軍根據共產黨與國民黨政府談判的結果,8月25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9月改稱第18集團軍),蘇精誠出任115師343旅686團政委,他同該團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一道率部於1937年9月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戰役。

1938年,蘇精誠調任129師386旅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該旅在旅長陳賡的率領下勝利地襲擊了豫北地區的水冶、觀臺、湯陰的日偽軍。隨後,駐水冶的偽軍“皇協軍第一軍”中的徐靖遠、黃宇宙、吳朝翰等在敵工人員的教育策動下,於8月7日擊斃該偽軍軍長李福和前往該軍點名關餉的日軍高階參謀長谷川少將等30多人,率領1000多人向129師投城。後該部被改編為豫西遊擊隊,徐遠任司令員、黃宇宙任副司令員。蘇精城奉劉伯承師長命令到這支部隊做鞏固隊伍、進行民族主義教育,並在部隊中建立祕密黨組織的工作。隨後,蘇精誠隨386旅投入冀南反掃蕩的戰鬥。1939年2月10日,蘇精誠協助陳賡旅長在香城固打了一場模範的誘伏戰,誘殲敵摩托化快速中隊,斃敵大隊長以下200人,活捉俘虜8人並繳獲大批武器。接著蘇精誠參加了舉世矚目的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從華中、華東調兩個師團的4萬兵力到華北,對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並大肆推行其“三光”政策和蠶食政策。1941年1月25日,遼縣、沁縣、武鄉之敵6000多人向濁漳河掃蕩並在夜間襲破我前哨陣地,直撲武鄉縣韓壁386旅部。當直屬部隊從夢中驚醒,蘇精誠第一個發現敵人,他大聲疾呼:“敵人來了!準備戰鬥!”並命令旅部電臺立即撤退。就在這時,敵人一排輕機槍把蘇精誠打倒在路邊懸崖上,由於來不及搶救,他翻身滾下200多米深的山溝裡。旅長陳賡指揮部隊進行反擊,待擊退敵人後才發現蘇精誠躺在血泊中,已壯烈犧牲。蘇精誠的遺體原葬于山西涉縣石門村。後移葬於河北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同左權烈士、高捷成烈士安息在一起。毛澤東為該陵園寫上“英勇犧牲的烈士千古,無上光榮”的題詞。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龍海名人之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