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1066年威廉大帝實現諾曼征服被看作是英格蘭歷史的開端,而自公元5世紀初盎格魯-撒克遜人移居不列顛到1066年的這段"黑暗年代",則被視為統一英格蘭形成的雛形階段。正是在撒克遜人與入侵的維京人不斷碰撞的過程中,英格蘭民族逐步形成了。
早期英格蘭的相關歷史記錄寥寥,這本書《黑暗年代》編者介紹說是主要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基礎上,結合不列顛的史料研究及悠遠傳說,將這一段歷史進行了較為完整地梳理呈現,堪稱一部至簡的英格蘭前傳。
公元410年,羅馬軍團撤離不列顛,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移居帶來了不列顛的“黑暗年代”。這之後的600年間,伴隨著不斷地征伐和政權更迭,英格蘭才逐步實現了民族的融合和文明的進步。
從帕維藍紅夫人、切達峽谷男人、巨石陣……古不列顛的文明史可追溯至萬年前。但是公元787年,維京人第一次踏上英格蘭的土地,他們在南部沿海的波特蘭登陸。公元871年,英格蘭的四個王國中有三個被維京人所佔領,這是一群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侵略者,他們野蠻粗魯、所向披靡,給中世紀早期的所有歐洲國家帶來了恐慌。但是,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阿爾弗雷德——這位英格蘭歷史上唯一的大帝——將維京人從英格蘭一半的土地上驅逐了出去,而他的子孫在之後的數年中完成了英格蘭的統一。也是在這個時期,阿爾弗雷德頒佈了英格蘭第一部全國性法典,建立起教育系統,並修建了許多城市,英格蘭作為一個民族國家開始逐漸成形。
其實我們在閱讀類似的歷史書籍時,會意識到那個年代相比較現在的開明而言都是相當殘酷的,所以說“黑暗年代”這樣的形容詞一點也不為過。比如公元536年的火山爆發導致了十年無夏,也帶來了歐洲範圍內廣泛的大饑荒。
另外就是各種疾病和瘟疫的蔓延,對於當時的君主而言,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不能算是多麼暢快幸福的年代。
在一些歷史文化遺址上的發現,還會帶來對當時時代的社會文化和信仰的分析和考證。大量的古代文獻,一些流傳範圍很廣的習俗或者是歌謠也會記錄下當時的社會情形。
這本《黑暗年代》就是幫助我們透過上千年的迷霧,來探索那段歷史中的英雄人物和慘淡的社會歷史,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本書是幫助我們更深入瞭解那段歷史中的某些真相。(全文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