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讓自己遭受奇恥大辱。
司馬遷
司馬遷後來在《報任安書》中悲憤地說道:“禍患沒有比貪利更悲慘的了,悲哀沒有比心靈受創更痛苦的了,行為沒有比汙辱祖先更醜惡的了,恥辱沒有比遭受宮刑更重大的了。”
但就是遭受如此恥辱,那世代為太史官的司馬遷為什麼要替李陵辯解呢?
我們從司馬遷寫給任安的信中可以理解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司馬遷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飽滿的感情,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為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司馬遷書寫《報任安書》
司馬遷在信中說道:“我和李陵同為朝中為官,但我們往來不多,也沒有多少交情,可以說是志不同、道不合,從來沒有在一起吃個飯喝過酒,只能說交情一般。但是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發現他是個有節操的不凡之人:孝敬父母,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錢財很廉潔,或取或予都合乎禮義,能分別長幼尊卑,謙讓有禮,恭敬謙卑自甘人下,國家有急難時能夠義無反顧奮不顧身站出來。他積累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做人臣的,能夠義無反顧地奔赴國難,這已經是非常罕見了。現在他行事一有不當,而那些只顧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兒利益的大臣們,便跳出來挑撥是非,誇大過錯,陷人於禍,我確實從內心感到沉痛。”
西漢名將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
“況且李陵帶領的兵力不足五千,深入單于的王庭,有如在老虎口上奪食,挑戰強大的幾十萬兵馬的匈奴,同單于連續作戰十多天,殺傷敵人遠超自己的兵力人數,連匈奴單于都十分震驚與恐怖,於是就徵調左、右賢王,出動了所有的弓箭手,舉國之力攻打李陵幷包圍了他。李陵轉戰千里,箭都射完了,進退之路已經斷絕,救兵不來,士兵死傷成堆。但是,當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氣的時候,兵士沒有不奮起的,他們流著眼淚,一個個滿臉是血,強忍悲泣,拉開空的弓弦,冒著白光閃閃的刀鋒,奮力拼死殺敵。當李陵的軍隊還在奮力廝殺時,使者曾給朝廷送來捷報,公卿王侯一聽都舉杯為皇上慶賀。幾天以後,李陵兵敗的奏書傳來,皇上為此茶飯不思,無心理政。大臣們都很憂慮與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漢武帝
“我私下裡並未考慮自己的卑賤,見皇上悲傷痛心,想盡一點自己的愚忠。我認為李陵向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激勵士兵們拼死效命,即使是古代名將恐怕也沒能超過的。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尋找機會報效漢朝。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我內心打算向皇上陳述上面的看法,而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恰逢皇上召見,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根據這些意見來論述李陵的功勞,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的胸懷,堵塞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
司馬遷好友任安(任少卿)
“我沒有完全說清我的意思,聖明的君主不深入瞭解,認為我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於是將我交付獄官處罰。我的虔敬和忠誠的心意,始終沒有機會陳述和辯白,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終於同意了法吏的判決。我家境貧寒,微薄的錢財不足以贖罪,朋友們誰也不出面營救,皇帝左右親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說一句話。我血肉之軀本非木頭和石塊,卻與執法官吏在一起,深深地關閉在牢獄之中,我向誰去訴說內心的痛苦呢?”
從上面字字泣血的信裡行間,我們可以大致分析出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一些原因了。
原因一:司馬遷是性情中人,非常欣賞李陵的為人與品德,雖然他們兩個人交情不深,但李陵的為人處事讓司馬遷非常折服。認為李陵有奔赴國難的國士風度。因為欣賞李陵這個人,進而愛屋及烏,所以李陵做的事也是對的。
原因二:司馬遷是實事求是之人,客觀地分析了李陵敗降之事,不認為李陵敗降有多大的過錯,反而認為李陵有功勞,做出了很大貢獻。因為朝廷給予李陵的兵力不足只有五千人去對抗匈奴的幾萬兵馬,奮勇殺敵,帶領區區五千兵馬以少擊多、殊死奮戰,與士兵同甘共苦,超過以往很多名將。最後朝廷也沒有援兵,投降也是沒有辦法的,不認為李陵最後投降有過錯。司馬遷這是設身處地的為李陵陳述功勞,過錯在於朝廷,不在於李陵。
原因三:司馬遷是耿直之人,漢武帝詢問他的意見,他就直抒己見,毫無保留。可見雖然司馬遷在官場那麼多年,但他只是一個太史令,對官場的複雜局面,人性的叵測,還是缺乏深刻的認識,畢竟歷史官主要打交道的還是過去的事情,官場之道未參透,忍耐不了、也看不慣那些大臣們誣告直言。想法太簡單了,就是為了寬慰漢武帝,但人性太複雜了,自己的一片虔誠之意並沒有傳達出來,反而讓漢武帝誤解了。司馬遷也說過自己不善言辭,與人打交道少。
原因四:司馬遷是有節氣之人,有自己的操守以及是非觀,當時朝廷那麼多人指責李陵的過錯,但只有他一個人站出來說李陵有功勞朝廷有過錯。他不願意與其他人同流合汙,正如司馬遷自己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最後漢武帝要治他的罪,司馬遷也是自感受辱,接受宮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也沒有為自己辯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司馬遷之所以為李陵辯護,最後遭受宮刑受辱,很大原因就是跟司馬遷的性格很大的關係,反映了司馬遷是一個正直、有原則、有氣節、有節操、講是非的人,更折射出司馬遷崇高的人生信仰、偉大的人格與光輝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