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60年4月19日,南韓南部的馬山發生四月運動,26日李承晚被迫辭職,28日乘美軍飛機流亡夏威夷,李承晚從此結束其南韓的統治。

雖然11月的西貢兵變被挫敗,但吳廷琰認為這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援,自己沒有步李承晚後塵,只是僥倖而已。尤其是美國大使勸他保持克制,實際上將叛軍地位與他這總統等同。

這一事件,讓吳廷琰對美國的態度發生了劇烈轉變。

事件之後,吳廷琰指責叛軍背後有“西方國家使館”以及個別美國人的支援。他的說法確實沒錯,雖然兵變並非美國人主導,也並非官方意圖,但事件中確實有美國人確實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其一是美國人Russ Miller,參謀總長陳文敦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在兵變前數月此人曾經與他接觸,鼓動他發動兵變廢除吳廷琰。

其二是美國人卡維(George Carver),這個人介入的比較深。他跟Russ Miller一樣都是美國民間援助團的一員,當時他是否屬於CIA不清楚,但他在1967年確實是當了CIA局長的助理。而早在兵變發生前,卡維已經與阮正詩等首領相熟。

事件中他們都被駐越大使德布羅(Elbridge Durbrow)派出與雙方接觸,跟蹤事件進展。但令人蹊蹺的是兩人接觸叛軍後,阮正詩等人提的變革要求根本就是德布羅之前給吳廷琰建議的翻版。

俺都覺得蹊蹺,吳廷琰心裡當然明鏡似的,所以他當然就認為這兵變背後一定有美國人的參與。那麼,德布羅是大使的身份,這兵變怎麼可能不是美國主使?

但60年後回頭來看的話,當時的美國官方確實是支援吳廷琰的,也確實沒參和進去。德布羅本人,至少明面上是沒有參和,而且他至死也沒有承認。

但俺的看法,他恐怕就是幕後主使。道理很簡單,卡維兩人就一搬磚的,作為搬磚人你會主動多搬兩塊?傻。所以,他們一定是奉命行事,而兩人是政府僱員的身份,美國在越南最大的老大就是德布羅。

至於卡維,即便當時已經屬於CIA,那也是暗地裡的身份,德布羅都不一定知道,而CIA是支援吳廷琰的。

就動機而言,如果德布羅成功換掉吳廷琰讓南越局勢穩定然後健康發展,豈不是美事一件?他是耶魯哲學系跟芝大國際經濟系科班出身,跟當年傳教的悲柔類似,學以致國算是最高成就吧。雖然此事與官方立場相悖即便成功也不能成名,但這是一種滿足感,而且臨死的時候吐露出來還是可以青史留名啊。

當然了,這只是俺猜的。

卡維的介入沒絲毫疑問,因為事敗之後王文東阮正詩等人飛金邊的飛機就是他安排的。而且,叛軍首領事後認為自己被出賣了,於是發通緝令要他人頭。

不管怎麼說,卡維是政府僱員身份,參與其中對美國是蠻尷尬的,於是他被調離越南,直到1967年才以CIA局長代表的身份重回西貢。

遠在華盛頓的蘭斯代爾獲悉兵變之後,為緩和兩國關係,建議IKE召回德布羅,因為在這情況下,德布羅在南越已經沒有任何形象可言。

為緩和兩國關係,外交部也建議IKE就兵變的平定一事向吳廷琰發賀電,但這建議遭到德布羅反對,認為如此會長了吳廷琰的氣焰。德布羅的邏輯,是吳廷琰無力約束手下才導致兵變,實屬無能,所以應該下臺。

這邏輯其實也說得通。

IKE沒有任何動作,猜測的話,是隻剩2個月時間。美國佬的最後一年任期一向被認為是“跛腳鴨”,何況這是最後兩個月。所以,IKE也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吧。

所以德布羅就繼續幹,繼續給吳廷琰施壓,直到半年之後肯尼迪把他換了。

而在美國的報紙上,普遍是同情兵變,將其描繪為對吳廷琰獨裁的反抗。美國本身就是搬磚人決定的國家,那麼在這樣的民意之下,IKE的沉默當然就被吳廷琰視為美國的南越政策已經改變。

但軍方從參聯會主席到顧問團老大,都是完全支援吳廷琰的。顧問團老大Lionel McGarr認為吳廷琰“在嚴峻的形勢下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與技巧,糜平兵變,說明軍方及政府對他的支援是真誠的”

這邏輯也說的過去。

參聯會主席Lyman Lemnitzer認為“面對兵變,強力應對才是正解,流血無法避免時,指揮者當機立斷是第一要務”,這方面,吳廷琰做的很好。

所以,從各方面來看,美國當時的政策並無改變,只是IKE沒有出面而已。

留任的德布羅,則是敦促吳廷琰對兵變參與者予以寬大處理,最大限度地團結各方力量。但這建議被吳廷琰斷然拒絕,“你根本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是他們造成了流血,還欺騙了不明真相的民眾”

但即便如此,政變者並沒有任何人遭到處決。軍事法庭對流亡金邊的王文東等人缺席判處死刑;西貢逮到的19名軍官跟34平民中,5名軍官無罪,其餘的刑期也就5~10年。

而且,這是在1963年6月判的,半年後吳廷琰兵變身死,於是所有人都放了。

這次兵變,最大的後果就是吳廷琰對美態度劇變,算是之後他屢屢拒絕美方建議的一個開端吧。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非洲挖出中國墓葬,考古專家檢測後,揭開600年前一個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