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
19世紀末東亞有兩大國家,一個是垂垂老矣的腐朽帝國-大清國,另一個則是剛經歷過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的日本,這東亞兩大強國就在1894年因為北韓半島的控制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了。最後甲午戰爭以清廷的慘敗結束。但今天不講戰爭的始末,而是從李鴻章購買軍艦來看,為什麼甲午戰爭會打輸。
1875年,李鴻章當時通過海關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買了四艘鐵甲艦成立了北洋水師。之後陸續向英.德兩國購買了大量的軍艦。因為老佛爺把錢都拿去蓋頤和園了,所以導致甲午戰爭前幾年雖然國際上海軍技術突飛猛進,可清廷的北洋水師仍在原地打轉,甚至落後,因為艦船會老化。直到1894年6月,中日雙方在北韓半島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這時李鴻章才警覺要加強北洋水師的戰鬥力。他認為短期內要有成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花錢。除了向歐洲定製新式艦船外別無他法。但是買軍艦沒那麼簡單,需要找到掮客,就是中間人。讓掮客幫你找英國的船廠,然後下訂單。這時李鴻章找到了他的老朋友中國海關的老大,英國人赫德。請他問問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有沒有好的貨色,這裡要先澄清一個訊息,以前書上甚至老師在課堂上沒說過,甲午戰爭中把北洋水師打的落花流水的日軍吉野號巡洋艦原本是英國要賣給中國的。但慈禧太后把錢都花光了,不但沒買到,還讓日本買走反而打中國。這完全是錯誤的。事實上,赫德推薦的是吉野號2.0是一艘比吉野號還要強一點的艦船,要價34萬英鎊。如果預算不夠,還有一艘獵雷艦要價2萬8千英鎊。而第一艘買不起的巡洋艦後來背智利買走。之後戰事惡化後清廷打算跟智利購買,智利卻漲價到50萬英鎊,又在日本的作梗下不了了之。李鴻章覺得外國人不可靠,同時派了同鄉-駐英公使龔照瑗去英國打探訊息,特別跟龔照瑗說,到了英國如果有現成火力強,速度快的艦船,就趕快買回來。龔照瑗不負眾望,到了英國隨機拍電報給李鴻章說,船廠裡有一艘獵雷艇要價5萬8千英鎊保險費另計,李鴻章覺得太貴了。但貴不貴是一個問題,更致命的問題是這艘船就是赫德推薦的那艘獵雷艦,龔照瑗的報價竟然比赫德的報價貴了一倍。整整多出了3萬英鎊,還不含保險。難道是船廠故意報低給赫德嗎?當然不可能,因為船廠巴不得想和李鴻章直接交易了,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龔照瑗把錢貪了。又過了一個月,戰事持續緊張,中日雙方在豐島第一次海戰,清廷慘敗。李鴻章有發電報催促購船事宜,說必須馬上加強裝備,要不然自己烏紗帽不保了。龔照瑗立刻回電說,他找到另一艘快船,與上次推薦的那艘一樣,想買要快。但事後證明,龔照瑗說的還是上次那艘。可李鴻章以為撿到便宜,趕緊跟朝廷要錢準備購買那艘5萬英鎊的快船。他顯然不知道龔照瑗推薦的始終是那艘獵雷艦。區區五萬英鎊怎麼能買到快船(也就是巡洋艦),都已經開戰了,船廠更不可能降價出售,事實就是龔照瑗為了促成交易少收了點回扣。但最嚴重的問題是李鴻章管理北洋水師這麼多年,竟然對船隻的型別和價格都沒有基本的認識,甲午海戰能不輸嗎?就這樣李鴻章拿到了朝廷的30萬英鎊,訂了那艘5萬英鎊的船,還一次買了四艘。至於李鴻章知不知道艦船的細節?當然是不知道了,連這艘艦有多少門炮,有無護甲,什麼時候能運到中國通通不知道就匆忙成交了。
李鴻章
李鴻章購買軍艦的事情一傳開,各路掮客買辦通通找上門來,除了推薦英國德國船外,還把外腦經動到美洲國家身上,畢竟跟英國德國船廠定製新軍艦需要時間,但買他們二手的就是現成的。於是智利,阿根廷,巴西甚至祕魯都紛紛向李鴻章招手。
下期跟大家講講李鴻章是怎麼被坑的,和總結一下清末甲午戰爭為什麼會輸的一塌糊塗。